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未病”,绝对不是亚健康和慢性病!包括所有的情志病在内。它是相对于肉身可以

感觉到的内在感受上不舒服的病,是相对于肉身已经出现病变的气机病。主要是神病。

前面,我们用四个篇幅讲了神,今天我们继续从“未病”的角度来讲神。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 提供内容 。)

以上是某权威的词条解读。但是只要深挖一点,站在中医学发源的地方,笔者(许丙松)对这个词条,是有质疑的。当然您也有权利对我的看法提出异议。道不论不明,理不辨不清。有不一样的意见才是世界正常的形态,只有宗教才容不下非议。

首先,我们对病,主要是狭义的认知。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狭义的病,主要是指躯体能够感觉到的疼痛和不适。放到现在医学来说,就是能够在有形的物质形态上找到异常的。

但是放在中医学,放在传统来说,病,是一个很广的概念的。除了身的病痛,还有内在感受上的苦!称之为情志病,放在今天来说,就是心理学上认为的心理疾病。但是病理与心理学是有差异的。

内在感受上出现了问题,慢慢地一定演变成身上的病。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好心情是最好的医生”。但是呢,如何做到有好心情,这个太难了。放在佛家来说,人生有八苦啊(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范弗里特心里够强大了吧?朝鲜战场的失利,范弗里特回美国后,郁郁而终。张国荣也死于抑郁症,乔布斯也有抑郁症,还有海明威,梵高等......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这些病,都是从内在的感受开始的,慢慢滋长,最后吞噬一个人。

这样的病,无形无相。医术再高,常规药物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华佗都自愧不如。

它后面真正涉及到的东西,是我们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要身体心达到一致,方能够解决问题。道家把这个过程称之为修真!

必须清楚的是,不是你跑到终南山去闭关就叫做修行了,也不是练练太极和八段锦,也不是练习气功去修大小周天......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要明师一路指导辅导的。如果你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就说明,你还没有深入其中,不认识。已经不是知识的问题,甭过多去猜想,没用。

不仅有一些列由浅入深的身体的训练动作,行为的训练方式,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整套动作的训练过程中,一系列身心变化的认知。就算你有禅宗六祖慧能的天赋,没有明师指导,纵然熟记万千经典,也枉然!

名医好找,明师难寻!

不要因为不痛,就不以为然。简单举个例子:欲望。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你有多少事儿是不由得你做主,被欲望驱使着去做的?其实你内在根本就不想做这个事儿,但是你却做不了主。这种斗争,是很苦的。

欲望会慢慢奴役着我们,慢慢地吞噬我们,最后将我们的身体累垮,将我们的心力消耗殆净。

未病,八苦中,除了病苦,都在范畴。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它无形无相,需要由外而内,有明师一路指导,由外而内走到我们心中去,明了我们的心,方能解决。难,很难,实在是难!

质疑权威“未病”说,“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如果一个人觉知到被欲望所困的苦,你解决不了,甭管你医术再高,我们就暂且论这个领域的问题。维度不一样!

下一篇,我们还是围绕神来说现代中医对宫寒怎么那么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