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胡美蓉,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校女职委主任。衢州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她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教学严谨,课堂重视对学生素养提升、思想启迪和精神滋养;专业过硬,曾多年被省教育厅选聘为高考命题、审题教师。

下面是胡美蓉老师从教35年的简单回顾——

机缘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我是1984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衢州一中的,但与衢州一中的缘分却从当年3月开始。记得实习第一次进课堂,我正在讲台上准备上课,教室后门进来两位精神矍铄的长者,没容我多想,上课铃就响了。那节课上得如何我已记不清,印象中我没紧张,两位长者都非常慈善地听完我的课。遗憾的是不知出于出于羞怯还是不懂事,一下课我就逃之夭夭了,连起码的征求一下建议都没有。事后得知听课的是朱子善校长和吴善德副校长,他们可都是语文教学的行家。那时才强烈地感受到荣幸、后怕与后悔。这就是我的第一堂课。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1984年还是由毕业学校分配工作,一般是回原籍,可我一个永康人不知怎么就分到了衢州。我父母对我被分配到衢州毫无思想准备,并十万个不放心;我自己呢,也是既茫然又无措。报到是父亲送我来的,我们先把行李寄存在车站,然后来到一中报到。进去时刚好遇上了朱校长,他对我还有印象,“是小胡吧?”俯下身关切地问,“行李带来了没有?宿舍就在后面。”说着,热情地同我父亲握了手,让我父亲别担心。当听说我行李还在车站时,校长一边吩咐人马上用平板车把我的行李拉回来,一边让人给我安排宿舍。这对我和父亲是莫大的安慰,回宿舍后我父亲说:“你们校长真好,在这个学校我放心了;你要好好工作。” 想不到报到第一天我就对这人地两生的衢州衍生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就是冥冥之中的机缘吧。

坚守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迎来了我国第一个教师节。那时企业单位纷纷给教师送文房四宝、台灯、毛巾毯等礼物,老师们欢欣鼓舞,记得学校当时还出了一本《献给第一个教师节的诗词》,表达了老师们被尊重的喜悦。当时,学校对我们年轻教师要求也很严,晚上也经常要组织业务学习。即使没有坐班,出去看场电影也要猫腰过门房,否则担心门房老严告诉朱校长。朱校长当时有一句名言: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是一部坏了的机器。勉励我们不要急着恋爱而耽误教学。学校规定年轻教师定时开公开课,朱子善校长还经常随堂听课(去年在整理他的捐给校史馆的书稿笔记的时候,我还看到他当时的听课笔记,里面的点评密密麻麻)。随后几任校长也陆续组成了青研班、骨干班、高研班,我们也都从稚嫩走向成熟。三十多年的教学,有十多年的时间我既当班主任、年级组长,还兼处室副主任,又有家庭、孩子的拖累,辛苦是真辛苦,但当我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学生对老师母校也心存感恩,我的幸福感是无以言表的。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其实,这期间我有多次离开衢州或换工作的机会:一次是80年代末有人来找我对调回永康,一次是96年去宁波,还有一次去杭州的机会。可最终没有成行,原因很多,诸如实际困难、学校挽留、自己的犹疑。但现在想来,归根结底是自己心底对一中的那份眷恋、对教育的那份坚守。

责任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教了一辈子书,从没想过临退休还客串了一下别的工作。2016年6月,有一天徐衍昌校长叫住我说,学校准备建一个校史馆,想叫我来负责校史梳理、脚本撰写、资料收集、展馆布置等校史馆筹建工作。这我从来没想到过,我不容分说拒绝了。我说我感谢领导信任我,但我快到退休年龄了,教课不敢说驾轻就熟,但起码有些经验,而校史馆筹建对我来说是新的领域,工作千头万绪,我不敢或不愿尝试。后来校长扔下一句:你在衢州一中30多年,我相信你对一中感情肯定很深;我们学校是百年老校,可我们没有校史陈列馆,史料不断散失,现在有些老校友也相继离去,这是学校的巨大损失,我们现在有责任做好校史资料的抢救性工作。而你,我们认为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你再考虑考虑吧!回到办公室我心潮起伏:是啊,我一辈子在衢州一中,在一中的讲台上挥洒青春激情,在一中的小楼房恋爱结婚生子,我的一点一滴进步都有赖于学校的培养。如果我能为百年名校校史博物馆建设出一份力,展现好衢州近代教育历史缩影,赓续文脉,启迪后学,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在退休前能为学校校史馆建设出一份力,苦一点累一点不也是值得的吗?随后我主动找到校长把这份工作应承了下来。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一年多的时间我查阅、收集了大量校史资料,拜访、接待了很多校友,他们为母校发展出谋划策、捐钱献物,对母校的深情厚意真的感动到了我。他们在母校的时间只有三五年,但对母校的情感却是一辈子,正如上海校友会的口号:一中缘,一世情。在校友的感召下,在脚本文字的纂写里、于每一份史料的收集中、对每一个展厅实物的布置上,也都倾注了我对学校的情感。

“甘把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朵朵红”,教书育人,服务一中,我无怨无悔!

教师节特刊|一中缘,一世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