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青年丨他的選擇……

“ 家家泉水 戶戶垂柳 這是梅勝來到濟南的第13個夏天”


審計青年丨他的選擇……

生於湖北宜都市小鎮的梅勝,現在,除去帶點鄉音的普通話,在同事和他自己的眼裡,倒更像個山東人。

春風十里不如你

認識妻子的那年,是梅勝來濟南的第二年。說起妻子選擇跟他在一起的原因,他自己歸納為三“沒有”——沒有誇誇其談,沒有不良嗜好,沒有辦事離譜。“沒有”,恰可偎依。

剛進辦半年的小姑娘打趣叫他“梅(煤)老闆”,他笑笑說:“審計工作那麼苦,也要苦中作樂嘛”。剛吃完午飯,處裡臨時安排了個急活,他抓起個桃,悠悠地說:“吃個桃,沉沉心”。工作的時間,好像在他那兒會變得柔和。

梅勝自己不覺得,可是大家都反映他有點小幽默。處裡的小羅常跟他在一個審計組,她說,有他在的審計組都是開心的。處長有時也會被他逗的一樂,笑著道“你還是個段子手啊。”梅勝這股“春風”,總能傳送點“花香”。

突破舒適的區域

人的一生,看起來只有一條實線,那是因為隱去了千百條可能的虛線。

有人喜歡待在“舒適區”,梅勝選擇踮著腳,跳一跳。他將每一個審計項目比做一次考試,希望可以做好每一道考題,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域,挑戰自己的能力邊界。

2005年研究生畢業,通過校園招聘,梅勝順其自然來到濟南,在一家國企工作。五年的光陰轉瞬即逝,面對重複和瑣碎的工作,安逸得有點恍惚,梅勝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這一年,他決定改變,走向未知的領域,他來到了審計署濟南特派辦。

審計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新”,“新”人是新手,不斷面臨新對象、新要求、新技術、新問題,“老”人又何嘗不是。“一年兩年跟著幹,三年四年成骨幹”,剛乾企業審計的時候,梅勝理不清賬目和報表、弄不懂借貸平衡,到磨劍三年、儲備經驗,輔助領導和同事完成審計項目,再後來,挑擔子、當主審,梅勝希望這份答卷,可以考出最優異的成績。

在考場上,他可以堅持6年,未因私人原因請一次假;可以一邊忍受著重感冒的痛苦,加班到凌晨四點;可以在盛夏的48天裡足跡到達四省五市,汗水浸溼揹包;可以……

審計青年丨他的選擇……

跳出“舒適區”,靠的是一股韌勁兒。梅勝相信,每一個“不經意”的收穫,背後一定有“刻意”的付出。某次專項審計中,梅勝憑著經驗和直覺,發現了一處審計疑點,但他要面對海量的證券交易記錄。為了梳理企業、人物、資金關係,他連續兩天加班到凌晨,逐筆核實資金流向,逐個落實人物關係,畫出資金流向圖、企業股權圖、人物關係圖,最終從兩個證券賬戶的開戶資料發現了同一個家庭地址,落實了審計事項中關鍵的人物關係。

跳出“舒適區”,的確免不了痛苦。時間來到2017年春天,北京,復興路。這已經是第三週沒有回家了,從審計點到住處,這條不到1000米的小路,梅勝早中晚要來回四次。從初秋到深冬再到早春,他已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10點穿過北京落葉或飛雪的街道,回到那個“像家的賓館”,想著濟南的那個“像賓館的家”。梅勝說,“身體的累不算什麼,對家人的思念才是我們審計人難以消化的苦。”

成長源自於責任

“在人生的座標圖上,每一個刻度,其實都蘊含著深沉的責任,在某一瞬間或某一時刻,如火柴划起的火苗,當你突然認識到這個責任,才是真正的成長。”

有人會問,跳出“舒適區”,那麼不容易,為什麼還要堅持?梅勝的理解是:“人終究是社會的,80後的我們,不光是我們自己,還是兒子、丈夫、父親,更是公民、黨員、審計人……一個身份總有一份責任,一個角色代表一份義務,你不去做或做得不好,就是不稱職啊。”

那年春節剛過,梅勝跟著審計組來到內蒙古參加社保審計。初春的早晨還很冷,梅勝和同事來到一位蒙古族老人的家裡做入戶調查,昏暗的房屋內,坐著一位頭髮花白、年逾七十、穿著單薄棉衣的大爺。在問到不能獲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原因時,大爺說:“應該是我家太窮了。”太窮而評不上低保,深深地刺痛了梅勝的心。整整半個月,他和同事住在鎮裡,撲在村裡,穿的鞋裂開一道大口子,最終完成了審計任務。審計工作“一頭連著天,一頭接著地”,一頭關聯著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一頭關係著人民的日常生活,這是梅勝對審計工作的理解,也是一位審計人的責任。

審計青年丨他的選擇……

女兒的出生,是點亮梅勝心中責任最亮的那根火柴。梅勝回憶到,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不願讀書認字,他開始反思,孩子的行為始於模仿,孩子不讀書,終究是因為父母不讀書。從此,下班回家後,梅勝都會有意識的拿本書看一會,女兒先是玩自己的小玩具,但一會就對爸爸讀的書充滿好奇,慢慢地向爸爸靠近,並跟著模仿。如今,8歲的女兒已經養成了看書的習慣,甚至吃飯不催上兩三次怕是離不開書房了。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大人的點滴言行,都會慢慢浸潤到孩子的習慣中,我們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習慣,樂觀的態度,這也是為人父母的一種責任。”梅勝說道。

審計青年丨他的選擇……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總有那麼一些人

許是無可奈何 許是心有所求

他們選擇遠去

離開的歲月裡

他們風雨兼程

願他們可以如梅勝一般

突破自我 擔起責任

過好每一天、走穩每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