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傻理論——隨大流是明智還是愚蠢

1720年,在瘋狂的英國股票投機狂潮中,有這 樣一隻股票被人們熱烈追捧,雖然人們並不知道這 只股票的具體來頭,甚至都不知道這是一傢什麼樣 的公司,但人們還是爭先恐後地認購,因為他們堅 信只要股票到手,接盤俠們自然會冒出來,這樣他 們就可以賺大錢。在這些人中,科學家牛頓竟然也 參與了進來,最終徹底虧光,以至於慨嘆:"我能夠 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但我實難計算出人們的貪 心。"

博傻理論,是指在資本市場中,比如股票、期 貨市場中,人們都有一個買漲的心理,完全不管某 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因為他們預 期會有"接盤俠"願意花更高的價格做他們的"下 家"。不過如果沒有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笨蛋,那 麼這些人或許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博傻理論告訴人們的最重要的一個道理是:在這個世界上,傻其實 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傻子。

電影《瘋狂的石頭》裡有這麼一幕:地鐵上, 一個民工打扮的人打開一罐可樂,發現拉環上寫著 "獎勵500萬"字樣,坐在民工身邊的人也看到了。 於是那人告訴民工,去北京即可兌現大獎。但去北 京路途遙遠,民工財力上有困難,於是那人便建議 民工將這個獎賣給自己。民工一副猶豫的樣子,最 後點頭說好,而那個要買獎的人卻說自己身上沒帶 那麼多錢,問車上的人誰有錢可以合買,然後兌獎 後的錢可以平分。但車上的人都一副避而遠之的樣 子。顯然人們發現了這兩個人是一夥的,是用得獎 的幌子騙錢的騙子。

《賣柺》和《賣車》是春節晚會上趙本山演過 的兩個經典小品。在小品中,趙本山對範偉飾演的 廚師進行"忽悠戰術",到最後終於將拐與車都賣給 了他。

實際上,無論是《瘋狂的石頭》裡在地鐵行騙的片段,還是趙本山的《賣柺》《賣車》,其本質上 都是_種叫作"博傻"的遊戲,只不過是《瘋狂的石 頭》中的博傻沒有成功,而《賣車》《賣柺》中的 趙本山卻收穫頗豐而已。

在現今社會,博傻遊戲很流行。博傻遊戲的構 成有時候很簡單,甚至可以說騙局是粗糙的,而這 種騙局真就如它的字面意思一樣,與傻瓜鬥智,也 就是等待一個傻瓜上當受騙。

現在的人們已經慢慢了解了博傻遊戲的方式, 也懂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是在很多時候,博傻 遊戲依舊可以讓人防不勝防。特別是在這種簡單粗 略的騙局剛剛出現的時候,確實有很多人上當受 騙。

在藝術品市場,很多人對藝術品都是一知半 解,但他們根本就不去詳細瞭解某件藝術品本身的 真實價值,而是僅憑直觀感覺就願意花高價購買, 因為他們總是期望會有比自己更不在行的人會一 時衝動再以更高的價格從他們的手裡買走。這種操作策略被稱作"傻瓜臝傻瓜"。

其實從理論上講,博傻也有合理的一面,博傻

策略是高價之上有高價,但低價之下還有低價。遊 找就是個接力棒,只要不是最後一棒,都是有利可 圖的。做多了就有利潤可以賺,做空的人減少損 失,而不巧接到最後一棒的人就是倒黴的人了。

博傻是一次性博弈中慣用的招數。因為只是一 次性交易,因此人們就會更加無所顧忌地去進行這 種博傻的博弈對抗。要知道,在博傻遊戲中,如果 找到了 "冤大頭",所贏得的利潤要比_般的一次性 博弈所臝得的利潤還要多。

博傻理論所要解釋的就是在投機行為背後的 動機,關鍵是判斷是否有比自己更大的傻瓜,只要 自己不是最大的傻瓜,那麼自己就一定是最後的臝 家。因此,博傻基本上已經成為投機者的最愛。對 於投機者來說,博傻是一種更有價值的贏利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