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拾貝|在一飲一啄中細細體會人生百味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俗話說:“人吃是為了活著,但人活著不是為了吃”。生在人世上,沒有一天能離開吃飯這一件事。但是對於吃,有些人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有些人則對吃之一道不斷鑽研,使之漸成藝術。梁秋實的《雅舍談吃》可謂吃出了境界,接下來,一同來了解了解吧!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有些味道,彌散在心裡

那是我們一生永久的牽掛

書籍簡介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梁實秋Q903-198),著名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紀錄。梁先生的散文或描摹柴米油鹽、或探討琴棋書面,於清雅該諧的文字中透出無盡的悠然和智慧。

《雅舍談吃》中既有飯館酒樓的看家菜,又有平民百姓的家常菜,既寫出了民間食物的味道,又呈現了中國積澱數千年的文化底蘊。文章中融入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深深的懷戀,讀來尤其合人感動。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書籍目錄

第一輯 味是故鄉濃

燒鴨

鍋燒雞

芙容雞片

烤羊肉

燒羊肉

……

栗子

酸梅湯與糖葫蘆

豆兒

燒餅油條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湯包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芙蓉雞片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第二輯 舌常四海稥

鴿

拌鴨掌

槽蒸鴨肝

咖喱雞

臘肉

……

生炒鱔魚絲

魚翅

魚丸

海參

西施舌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西施舌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咖喱雞

第三輯 吃中有真意

廚房

五斗米

味精飯前祈禱

說酒

……

酒壺

吃醋

喝茶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精彩片段

醋溜魚

清梁晉竹《兩般秋雨翕隨筆》:西湖醋溜魚,相傳是宋五嫂遺制,近則工料簡(氵嗇),直不見其佳處。然名留刀匕,四遠皆知。番禺方像枰孝廉恆泰'西湖詞'雲:小泊湖邊五柳居,當筵舉網得鮮魚,味酸最愛銀刀(魚會),河鯉河魴總不如。

梁晉竹是清道光時人,距今不到二百年,他已感嘆當時的西湖醋溜魚之徒有虛名。宋五嫂的手藝,吾固不得而知,但是七十年前侍先君遊杭,在樓外樓嚐到的醋溜魚,仍驚歎其鮮美,嗣後每過西湖輒登樓一膏饞吻。樓在湖邊,憑窗可見巨簍系小舟,蔞中畜魚待烹,固不必舉網得魚。普通選用青魚,即草魚,魚長不過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過後沃以沸湯,熟即起鍋,勾芡調汁,澆在魚上,即可上桌。

醋溜魚當然是汁里加醋,但不宜加多,可以加少許醬油,亦不能多加。汁不要多,也不要濃,更不要油,要清清淡淡微微透明。上面可以略撒薑末,不可加蔥絲,更絕對不可加糖。如此方能保持現殺活魚之原味。

現時一般餐廳,多標榜西湖醋溜魚,與原來風味相去甚遠。往往是濃汁滿溢,大量加糖,無復清淡之致。

西施舌

郁達夫一九三六年有《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記西施舌雲:《閩小記》裡所說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案《閩小記》是清初周亮工宦遊閩垣時所作的筆記。西施舌屬於貝類,似蟶而小,似蛤而長,並不是蚌。產淺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殼約長十五公分,作長橢圓形,水管特長而色白,常伸出殼外,其狀如舌,故名西施舌。

初到閩省的人,嚐到西施舌,莫不驚為美味。其實西施舌並不限於閩省一地。以我所知,自津沽青島以至閩臺,凡淺海中皆產之。

清張燾"津門雜記"錄詩一首詠西施舌:燈火樓臺一望開,放杯那惜倒金田,朝來飽啖西施舌,不負津門鼓棹來。記不見佳,但亦可見他的興致不淺。

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島順興樓席上,一大碗清湯,浮著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但覺未免唐突西施。高湯氽西施舌,蓋僅取其舌狀之水管部分。若郁達夫所謂"長圓的蚌肉",顯系整個的西施舌之軟體全入釜中。

現下臺灣海鮮店所烹製之西施舌即是整個一塊塊軟件上桌,較之專取舌部,其精粗之差不可以道里計。鬱氏盛譽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個的西施舌則形實不雅,豈不有負其名?

寫吃的最好狀態是“饞”,梁實秋饞得文雅,不是飢腸轆轆時一碗飽腹的麵條,而是餐後意猶未盡的小塊甜點,永遠帶著八分飽的期盼,於是衍生了書中一段段關於吃喝的味覺記憶。吃食經過一番記憶提煉融注筆端的過程很微妙,筆下的吃不如現實中的吃來得直接,卻充滿想象,越讀越饞,越饞越讀,是旁人看來的自虐,自己的樂在其中。

河南農業大學

hau1902

統籌監製:周紅飛

本期校審:張琳琳

书海拾贝|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