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今天的開篇也許會很長,也許你沒有耐心看下去,但我認為,一切都值得。

“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們可以登上月球,卻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其實不是不能探索人類的內心,而是我們不願去花這個時間而已。我們被一個又一個熱點推著走,重複著用自己已有的價值觀做出判斷,我們評頭論足,保護著自己,排斥著他人。

最近有一則新聞,很離奇,很轟動,過去的也很快。西雅圖一個有家庭的年輕人,偷了機場的一架小型飛機,圍著大海航行了幾十分鐘,最後墜落在無人小島之上,他沒有幸存下來。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這個叫理查德·羅素的年輕人,之前沒有動機和徵兆,他在機場幹著行李搬運的工作,飛機駕駛技術是他自己在網上找的教程。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外人對他的評價都非常溫和友善,家人也完全無法理解他的做法。後面公佈他在駕駛飛機時與指揮塔工作人員的對話,也許才能稍微讓我們走進他當時的內心世界:塔臺的指揮員一直耐心幫助他找地方降落,而他說了幾件事情,一是,對自己目前的狀態很沮喪,

我知道有很多人關心我,他們如果知道我做了這樣的事一定會失望的。我想向他們每一個人道歉。我只是一個已經壞掉的人,我猜是不知道哪裡有幾顆螺絲鬆了吧。以前我沒意識到,剛剛才弄明白。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二是,提到想去看看那條鯨魚——這是另一條來自西雅圖的新聞,一條逆戟鯨揹著自己幼崽的屍體在海里遊了17天才決定放手。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兩個原本不相關的新聞就這樣以一種奇特的方式連接在了一起,微博上有人評論說,

“我們總有未竟的夢想,無法付出的愛”。

最後,理查德·羅素說:

我不知道該怎麼降落,其實我本來就沒打算降落。

然後,聲音消失,飛機墜毀在小島上的森林之中。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在理查德·羅素和指揮塔的對話中,他一直強調“不想傷害任何人,不希望傷害任何人,不想把這裡弄得一團糟”。和國內的大多數網絡渠道的評論不同,外國有人稱理查德·羅素為Space Cowboy,“太空牛仔”。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而國內大多質疑他的精神狀況,認為這是一次“恐怖襲擊”,“假裝在紐約”說:

在面對另一個生命的死去時,我的第一反應不是計算,而是同情;我想的不是他的行為給別人造成多大的損失,而是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導致了他內心某根弦突然的繃斷。

但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衝進理查德·羅素的內心,找出他當時真正的想法。

無論是這位西雅圖偷飛機的年輕人,還是那隻帶著死去孩子屍體遊走17日的鯨魚,他們都有著一個執念,懷揣著強大的內心,雖然對應著的可能是孤寂的,空洞的精神,但對於外人來說,我們應該首先去了解,然後去體諒,感嘆生命的流逝,然後試著走進對方的內心,而不是一開始就強加指責。

誰,都有“失控”的一刻。比如這部美國高分新片——《美國動物》( American Animals)。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西雅圖偷飛機的年輕人,那隻執著的鯨魚,和影片中迷失的少年們,就這樣奇妙的發生了“共振”,而且,通過剪輯和敘事,我們有可能通過走進影片中少年們的內心,感知到那位太空牛仔和鯨魚的真實想法。

《美國動物》從一開始就把你拉入了敘事的旋渦,“這不是通過真實事件改編,這就是真實”,小心了,往往這樣魔幻現實主義開頭的,都是虛張聲勢。

《美國動物》最厲害的地方,即使通過偽紀錄片的方式,不斷打磨著“真相”本身。到最後,真相是什麼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願意去相信什麼!

影片圍繞四個美國大學生Spencer, Warren,Eric和Chas試圖盜取大學圖書館裡價值千萬的珍藏書籍未遂的離奇故事。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Spencer和Warren原本過著平凡的大學生活,壓抑無聊的他們被一本珍藏書籍撩動了神經。Spencer半開玩笑的提議,偷走這本看守一點不嚴的珍品,“一本萬利”,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Warren一開始當做玩笑,兩人都不說穿,也不抗拒,就在相互的半推半就之下,事情越發走向了不可控的極端。Spencer和Warren居然真的開始策劃盜書,並且邀約了可靠的朋友Eric和Chas,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四人各司其職,準備大幹一番。四位少年的生活由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美國動物》在敘事上大玩手法,把一個本來就驚心動魄的故事搗騰地更加張力十足。在敘事策略上,《美國動物》比《我,花樣女王》( I, Tonya)做的更為極端,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紀錄片元素明目張膽地不斷插入主線敘事,甚至在一開始,就暗示了大家“盜書”的結局,四位成年後的“少年”本尊出鏡,加上各自的父母苦大仇深的挑動情緒,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讓影片在新聞紀實和藝術加工的兩端來回穿梭,現實的虛構的界限不斷模糊,觀眾完全陷入導演和編劇的故事旋渦中。

這時候,所謂的真相也變得模稜兩可起來。導演利用剪輯和非對稱式結構,讓同一件事情,由兩位以上的人物,以不同的方式來述說,然後將他們各自的述說放入敘事中,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場景: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Spencer和Warren第一次去見銷賬的對接人,對接人的面貌,圍巾的顏色,在兩人的記憶中完全不同,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影片先後表現了Spencer和Warren的回憶,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最後,Spencer甚至懷疑,Warren根本沒有見到對接人,Warren是為了讓盜書計劃按部就班的實施而編造了可以銷賬的經歷。兩人還對究竟是誰首先提出要去“盜書”而有著不同的說法。

《美國動物》用紀錄片的形式穿針引線,整體節奏行雲流水,形式上酷炫到難以招架,真實與虛構完美地摻入到故事之中,令觀眾為之眩暈。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我,花樣女王》有著明顯的敘事偏向,對每一個情節點的編排痕跡故意流露,就是為了把導演內心對於真相的看法強行灌入觀眾頭腦中。《美國動物》則恰好相反,它的目的不在於真相,而側重經歷,對於四位少年的犯罪行徑甚至保有同情,高潮時刻的浪漫化處理就能看出導演對此事的態度。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當然,影片也並不是簡單地為了給四位少年的行徑洗白。在施行“盜書”的當日,導演還採取了兩次行動的反差對比,第一次,準備精心,派頭十足,結果臨陣脫逃;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第二次,死馬當活馬醫,雞飛狗跳,一地雞毛,處處顯示了四人的愚蠢和生澀。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在演員的精彩表演和氛圍營造下,那種緊張感與焦灼感完全可以和去年的《天才搶手》媲美,看得人手心冒汗,坐立難安。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在盜書之後,影片敘事節奏頓時放緩,主題開始悄然閉合。為什麼四位少年會去“盜書”,影片用多場轉折呈現了少年對於是否真的去實施計劃的搖擺不定,其中,Warren因為逃課太多被校長叫去談話的一幕戲可謂相當關鍵,那是Warren成為團隊中最為執念盜書的核心人物內心轉變的一刻。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壓抑的社會生活,一眼看到頭的未來,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讓“盜書”這場冒險變成了他改變人生的救命稻草。“我5歲開始訓練,可是我至今都沒搞清楚我為什麼要去訓練”。校長本有機會勸導,也許能改變事情發生的走向,可校長粗暴的結束了對話,把Warren推向了人生的另一條危險道路。

其實,這和人們對於西雅圖偷飛機男子的表面看法一樣,他們都沒有試著走進對方的內心,弄明白到底是什麼促使他們去這樣做。如果有人在那個關鍵時刻站出來,循循善誘,加以說服,或者僅僅是聊聊當做排解,都會對事情的走向產生變量。

也許西雅圖的青年,不會以偷的方式駕駛飛機,完成夢想,搞不好真有一天他能合格合法地駕駛飛機,遨遊天空,忘記煩惱;也許肯塔基的四位少年,會更快的找到自己的夢想,加以實施,比如Spencer一直沒有放下的畫筆,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比如熱衷健身的Chas,其實他們早有自己清晰的目標,這是在某一刻被慾望迷了眼,亂了心,走了歪路,浪費了青春。

偷飛機的年輕人,偷書的少年,他們只是不想平凡過一生!

《美國動物》用紀錄片手法和多次插敘,讓觀眾能以全知視角,從多個方面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從而能夠做出清晰的判斷,對人物有更加全面的瞭解。當人們盲目的評價和猜疑那位西雅圖偷飛機青年時,那些觀點不過是自我刻板成見的又一次復甦而已。

不要急著去評價一個人,一件事,因為從你的評價中,我們首先能看到的是你本身的素質和修養,而並非其他任何。

放棄自我偏見,試著走進別人的內心,也許,我們能成為改變對方一生的“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