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只是凡人
這是一個心理學的假設,如果我們可以用15年的牢獄生活來換1億人民幣,有多少人願意,據說有65%?
而如果條件換成,如果我們可以獲得1億人民幣,但是有90%的概率會坐15年牢,當然坐牢的話,錢也會被罰沒,這樣又有多少人願意呢?結果是,不到10%。
其實事實就是那樣,人都有風險意識。如果可能什麼都拿不到,而付出的又比較多,願意幹的人就少之又少。
如果免費獲得1億人民幣,百分之百的人肯定都願意接受。
但是如果附加了條件,比如付出15年的自由,甚至15年的生命。就有好多人要考慮一下。但是這筆財富相對於人們的效用不同,人們去付出的意願就不一樣。
比如大家常提到的馬雲,馬化騰,還有王健林等億萬富豪,讓他們付出15年的時間去獲得一億元,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
對於家庭年收入幾十萬元的,中高收入群體,也是有相當的顧慮。因為畢竟人的時間和生命是有限的。而且萬一死於獄中或者失去生命之後立馬死亡,可就虧大了。這樣的人群,同意的概率,不超過一半。
但是對於月工資幾千元的低收入勞動者或者現在工作很不順利的年輕人,他們願意付出的概率就會進一步上升,可能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願意。
而到了下崗失業職工,尤其是就業困難人員,以及低保戶等低收入群體,他們同意的概率會超過99%。更有甚者,希望在監獄中度過餘生。
很多人確實被貧窮壓彎了脊樑,希望能夠通過國家的完善收入分配體制 形成橄欖形的穩定中等收入群體,讓大家更加幸福。這種假設還是不要有的好。
暖心人社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看來大多數人願意用15年牢獄生活獲得收益,換句話說是大部分人願意為高收益去冒風險。
問題出來了,應該是一個問卷調查,問題是“如果用15年牢獄生活來換取1億元人民幣你是否願意”,問題表述的意思比較明確,就是說如果可能的話,你願不願意用15年的牢獄生活為代價,換取1億元的收益,調查的結果是有65%的人願意,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用這種方式獲得收益的,這個調查結果顯示了1億元的誘惑是非常大的,導致了大部分人願意,代價是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
問題的追加里面用了另外一個提法,就是為了獲得1億元的收益,結果是15年牢獄生活,但是不是絕對的,相對有90%的人會有牢獄之災,10%的人有逃脫懲罰的機會,問願意不願意,如果不願意的話,希望這個逃脫懲罰的比例是多大?這個問題與上一個問題其實是另外一個意思,其實是表達了人們獲得僥倖心理的機會有多大。
這兩個問題不是一類問題,我們下面仔細分析一下:
第一個問題當中代表的社會現象是犯罪成本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直接表明犯罪成本多高的情況下才能放棄犯罪,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普遍現象,當今在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收益偏少的情況下,通過違法來獲得收益是另外一種手段,但是這種手段有比較高的風險被發現並被懲罰,但是高的收益率面前使人的選擇失去了公正,使大部分人接受了這種高的收益誘惑,這種現象出現的比較頻繁,法律懲治的力度不大,導致了人們違法現象猖獗,製假售假這些現象頻繁,辱罵恐嚇騷擾現象不斷,就是因為違法成本偏低導致罪犯心理有恃無恐,“抓吧,最多就是判幾年”,這是他們經常說的話,對我們的警示作用是應當加大處罰力度。
問題延伸中提到代表的社會現象是經濟犯罪的僥倖心理問題
問題的引申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了問題的性質,就是發生職務犯罪被發現的概率是多大的時候才能讓人們放棄職務犯罪,話句話說,也就是我們監督制度能發現問題的概率是多大?這個時候才能使得那些心存僥倖的人放棄犯罪,我們任何關鍵部門都有監督機構,但是往往由於監督機構的不利執行導致了犯罪現象頻發,如果監督能夠提高力度,讓違法犯罪都能得到有效的監督,那些心存僥倖心理的人就會放棄犯罪。
看似是比較拗口的兩個問題,其實是揭露了當今的社會犯罪現象,我們只有加大處罰力度,增加監督力度才能使得犯罪現象減少,才能使得法律公正。
小區無大事
我70多歲了,如果問我這個問題,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願意”,我願意把牢底做穿。我不能享受了,但是可以讓晚輩生活無憂啊!為什麼不願意?
我想,提此問題的人是在為什麼人開脫吧?
用戶6340092271956
看了《西虹市首富》,昨天朋友剛開玩笑說“如果給我一個億,我可以用我10年的生命來換”。所以對於“如果用15年牢獄生活來換取1億人民幣你是否願意?”獲得的答案中65%的人願意,這個結論沒有很大的意外。
第一,畢竟,在我國有錢的人只會越來越有錢,而窮人只會越來越窮。雖然生活好了,絕大多數的人都還是“窮人”,每天叫醒自己的不是夢想什麼的,而是“房貸”“車貸”“其它貸”,看似過得很好,實則很大的壓力。所有的這些壓力、苦惱、焦慮、選擇困難症都是因為一個“窮”字。
大家都窮怕了,對於“窮怕”的體會,相信很多看過《我不是藥神》的觀眾,都深刻體會到。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真的是走一步都是艱難。
第二,普通人有了一億元,意味著這輩子不用辛辛苦苦打死工拿那點死工資,絕大一部分人辛辛苦苦一輩子,都沒辦法換取一個安享晚年。用15年吃完一輩子的苦,從這個角度來說真的太值了。
第三,現在的社會這麼浮躁,很多人已經不談及所謂夢想了,硬要說有什麼夢想,那是“錢”。“錢”能夠代表的東西太多了,有了錢,就可以擺脫辛苦,有了錢就可以不用工作天天瀟灑。一億人民幣,夠一個家庭買車買房毫無壓力地過一輩子。相比於終其一生也是貧窮,相比於沒有希望的未來。這1億的誘惑性太大了。
某位名人說過: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天花板,當條件達到的時候,誰都會妥協。
這1億,高多太多太多人的天花板了,這就是現實。
你們是如何看...
知課
我理解65%的人的選擇,現在的社會,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是非常大的,房貸、疾病醫療、孩子上學、股市賠錢、生意虧損等等,身邊發生的事都讓人喘不過氣來,壓力山大。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裡,坦白的說,如果是我也要選擇這65%的範圍內。這不是這些人有問題,而是要仔細審視我們的生活環境是不是有問題了,生活壓力的壓迫使人的自殺率增大,抑鬱症越來越多。最近看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就是生活現實的寫照,誰沒有疾病,誰不向往幸福安逸的生活,然而我們要生活,要住房,孩子要上學,股市賠的流血還在堅守,生意再虧損還得按時給員工發工資,這一切有誰能夠理解啊!
相反,如果有一個億換得你的人身自由,雖然有15年失去自由,但是會讓人身心放鬆,沒有了生活的壓力,就是坐在老虎凳上也是哼著小曲的。
熱度327816169
不願意~
15年的時光 會讓你與社會脫節
比如你現在20歲 15年以後 35歲的你 浪費了大好青春 與社會也脫節了 還要用大量的時間去學會與人相處 融入到社會中 那個時候的物價衡量 和你自己的價值觀 難免這些錢會被揮霍
如果你現在30歲 15年以後 45歲的你 已然是半老徐娘 會更加難以融入到社會中的 而且 正值壯年入獄 對人的意志力也是一種打擊的
無論是什麼年齡 如果在獄中帶上15年都會錯過很多事情失去的自由 不是用金錢可以來衡量的
1926洛寒
你這是有關人性的問題,或者以此來考量人性,我認為都不準確。
65%只是在回答問題中願意,因為在這裡回答問題不需要真的 去坐牢,也不可能真的得到一億,也不需要考慮家庭因素,不需要考慮個人在牢獄中的15年如何度過,因為沒有對比,沒有牢獄生活的介紹。也有社會輿論的壓力、社會風氣的方向。
所以你的答案並不準確。離開現實的情境,絕大多數答案都是不準確的。
況且某些模擬現實情況的心理實驗都是不準確的,比如斯坦福監獄實驗。
現實中他可能會為了1萬塊就去犯罪,或者就算死了,也不會為了五斗米折腰。
錢財的多少,懲罰的嚴重程度,都不一定反映了人們的真實意願。
我倒是認為你不如去統計一下這類數據,在做細緻分析,也許比在這裡得出的答案更有說服力。
陽光點津心理
我願意!假如我今年不到40歲我有這麼多的錢話、我的家人、親朋好友都能得到可喜的資助,買房、買車、買奢侈品!在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在留一部分投資理財!等滿15年後我也不過60左右!這時我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悠閒!
手機用戶75634940865
在物慾橫流,金錢等於生命的當下,願以十五年牢獄之災換取億元鉅款的佔65%,一點也不會讓人驚呀。首先當下絕大部分國人最缺的就是錢!
我想最願意這麼幹的,是那些在惡劣環境中生話的貧苦人,他們日常跟坐牢相差無幾,只是多了點有限度的自由,甚至吃喝穿還不如坐牢那麼有保障。
其次是在社會竟爭中,一敗塗地瀕臨乞討的人,十五年的艱辛能換來人生鉅變,他們是會積極爭取這難得名額的。
……
一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可盼而不可得的。鉅款可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同樣也能毀了人的一生。有了鉅款可讓你從此生氣勃勃,繼而創造更美好人生,有了鉅款也可能使你沉緬夢鄉,從此花天酒地醉生夢死,荒淫無度的生活會讓你早早地結朿生命。
寄父母籬下的孩子,對金錢慨念皮模糊,出於對坐牢的恐懼和恥辱感,他們可能不願意。
能以權謀私的人不會願意。
能賺大錢的人,即便一輩子也賺不到一億,但是他們寧可享受短暫人生而不願意。
有本事四天掙6000萬的人,你打死他也不會願意。
不為五斗米折腰,有高尚思想的人,想必也不會為鉅款而去虛度時光。
往往還要視年令而論,闢如我本人就不願意,我現下76,身體欠佳,十五年後80出頭,我還要鉅款啥用,況且能不能活到那天還成問題,所以我絕不願意。也許你會說,將鉅款留給後人,為後人作貢獻,讓後人樂享天福不行嗎?我說一代自有一代福,一切靠自己,才是人生最大樂趣!
用戶71656050627
我願意,有這麼好的事,我報名,在外面百姓幹活和坐牢有多大的區別,在外面就多一個自由,拿到手的錢叫你吃不飽,餓不葷。在外面15年最多5O萬。在牢裡15年一個億,呆了都願意進去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