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賺錢裡面的「取捨」

我在前面的文章裡面說過投資賺錢的事情,有朋友說應該再聊聊“取捨和放棄”,這也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我對於“賺錢”這件事的思考。

賺錢本質上就是三件事:賺信息差,賺執行差,賺資源差

信息差是什麼?你知道,別人不知道,然後你通過這樣的信息來賺錢。

執行差是什麼?你拉了一堆人,利用自己的優勢,快速組成一個團隊/一個人快速執行,別人或者搞不定或者不敢幹或者組局的能力沒那麼強,然後你通過這種執行能力的差距來保持領先地位從而賺錢。

資源差是什麼?你有一個挖煤礦的許可證,你挖礦合法,別人挖礦不合法,然後你利用這樣的優勢來賺錢。

任何的道理,都有著其侷限性,因為看我文章的讀者絕大多數都是屬於那種“沒太多資源”的朋友。所以我這篇文章主要聊的是:如何獲得信息優勢以及執行優勢

1.篩選信息,保護你的注意力

你的注意力很寶貴

在說“篩選信息”之前,我們需要定義一個概念:究竟什麼叫做好的信息?

我問過很多人,他們都告訴我,好的信息應該是“有用的信息”,這樣的定義不太實用和準確,我認為比較實用的定義應該包含兩個部分:

  • 能夠幫助我們能夠立刻去做一些事情的信息

  • 能夠幫助我們思考和成長的信息

比如說我多次推薦的幾個知識星球,就是我覺得相當不錯的信息源:推薦一些不錯的知識星球、推薦幾個不錯的知識星球

我從最開始的看垃圾書到看:古典,張德芬,梁冬,吳伯凡,羅永浩,李笑來,霍炬,餘晟,徐宥,雲風,傘哥,韓寒,師北辰,馮大輝,曹政,詹老師,火金姐,和菜頭,劉大貓,亦仁,陳小花,波旬,江南憤青,戴老闆,歐成效,魏武輝,王興,王慧文,一路成長中伴隨的內容太多,閱讀的興趣也在不斷的變化(有空我再整理下分享給大家)

我職業生涯前面,因為大量無差別的閱讀,踩過了太多的坑,我從中學到一個事情是:

“如果是不能幫助我們去執行和思考的信息,其實都是沒必要過於關注的信息”

你的能力越強,你的注意力就越寶貴,想想看,每天那麼多錢等著你去賺呢!!!你居然今天沉迷於“王寶強老婆把他給綠了”這件事,明天沉迷於“華帝賭法國奪冠要破產了”,後天關注“李笑來說我是傻逼”

難道你不覺得自己就是一朵奇葩嗎?

為什麼我稱作做很多是“沒必要過於關注的信息”呢?

因為這些信息可能也是有價值的,很多時候可以幫助你開拓視野,以及能夠幫助你敏銳的發現投機機會,正確的打開和思考的方式是:自己能學到什麼,以及能做到什麼。

比如我的金拱門的10W+就是這麼來的。比如李笑來的事情,我的朋友幣哥就寫了篇這樣的文章,也獲得了不少閱讀:旗幟鮮明的支持李笑來老師

不要急於否定和評價,多一個角度去思考,就當個枯燥的賺錢生涯裡面的一個娛樂,有空的時候瞭解一下,沒空就沒必要看,不要試圖抓住每一個機會,抓住能碰到的就好。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

我經常會發朋友圈和刷朋友圈,我自己喜歡寫作和思考是一方面,更多的時候是進行測試和練習我對人的理解(可以理解為鍛鍊自己對人編程的能力),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標籤管理

说说赚钱里面的“取舍”

如果一個人給我群發垃圾信息,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騷擾和垃圾信息,然而我會給他打個標籤:“賣貨的號騙子的號”,然後跟他學習怎麼發朋友圈和賣貨的文案。

我的邏輯很簡單,如果能一直群發消息,多半是能賺到錢的,那就可以簡單的看看他們在賣什麼,怎麼加的我們,然後保存下他們的文案,給他們打個標籤。

但如果老是發,感到煩了,就刪掉,或者推薦他們加你小號。

如果一個人老是發付費知識星球的分銷,那就給他打個標籤“分銷”,想賣課的時候找他。

這樣的練習多了,我發朋友圈往往能夠預料到誰會點贊,誰會評論,評論大概是什麼內容,特別好玩,對提升自己的營銷能力和感覺幫助很大。

李笑來說人生的三大坑:莫名其妙地湊熱鬧、心急火燎地隨大流、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真是太對了

2.開始去做,擺脫“瞎想主義”

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去做

我寫過這樣一篇文章:想要賺錢,先提價值,主要說了“短期價值”和“長期價值的差別”。

同時我也在上一篇文章:投資賺錢三件事裡面也說過這樣一段話:

賺錢的投資,都是源自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別人沒發現的這件事情/東西,以後會有那麼多人覺得它值錢。

賺錢的事情,也是一樣。

Think Clear , Do Clear

張小龍說:思辨大於執行。意思是說:思考清楚,才能做的好。

思辨大於執行這件事,在投資上是正確的,但在賺錢上,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因為任何事情都有成本。

投資的執行成本很低,想清楚怎麼交易,然後執行就行,如果沒執行,多半是自己的認識不夠清楚。

而賺錢的執行成本太高了,想要做成一個項目,你要會拉人,能搞錢,懂產品,會營銷……

張小龍的道理成立的前提是:海量的研發,幾乎用之不竭的流量,如果你沒這個本錢,也跟著有樣學樣,也這麼幹,你會死的很慘。

一個顯著的事實是,絕大多數的創業在開始做的時候,是沒怎麼想清楚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不管三七二十一,幹了再說。

去年年前我和猛買的創始人張志勇聊:他說,很多事情剛開始的時候,都是看起來很不靠譜的,沒人知道它以後究竟賺不賺錢,但後來事情的變化,都超過了我們當時的想象。

這句話,2014年的時候,王慧文在美團內部分享的時候也說過,他說他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和王興甚至都“從來沒有工作過”:

唯一有的就是勇氣,然後不斷的去嘗試

連最近上市的小米,雷軍創業做小米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江湖地位?連他都是在清單裡面找工程師:“然後一個個的聊”

说说赚钱里面的“取舍”

先幹了再說,然後像李笑來說的那樣:“把時間當做朋友”,把事情一點點的做好。

有人說王興是富二代,是清華畢業的,雷軍是江湖大哥,他們的項目黃了,是不會有那麼疼的,我的看法是:

人生就是賭博,普通人只有更不怕疼,才能賭的贏。

想變的牛逼,不脫層皮怎麼行?(參見:不去賭博,也是一場賭博)

賭不起,那就先培養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不管啥事,只要有機會,立刻去做,如果你沒錢,沒資源,你要做的是別扯淡,先賺錢。

以及,我就是這麼做的。因為只有去做了,有結果了,才能避免瞎想陷阱和空虛陷阱。

我是個好奇心驅動的人,從不上班以來,一年裡面做過太多事情:炒幣,搞閒魚,賣影視資源,搞亂七八糟的流量,寫公眾號,做社群,搞短視頻,賣貨,也賺了一點小錢,說到結果,每件事不算差。

我有幾點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

  • 做事過程中堅信自己的能力,從而儘量剋制自己的焦慮

  • 不要裝逼,不要仇恨任何一件事情,

  • 不要搭上自己的前途做不OK的事情

  • 不要聽沒做成過事情的人的建議

如果很多事情自己沒有想清楚,去找你能接觸到的牛逼的人,給自己設一個期限,做任何自己念頭中一閃而過想要嘗試的事情吧。

说说赚钱里面的“取舍”

要麼自己牛逼,要麼死心

賠率可以,我覺得值得去賭

3.想清楚,做清楚

只做一件事比做很多事重要的多

說起來可能起來有點奇怪,但很多事情,的確是在做的過程中想清楚的,所以我現在開始度過什麼都做的階段:準備開始只做一件事情。

為什麼要開始只做一件事情呢?

我前面說了:Think Clear,Do Clear

我以前一直很好奇,為什麼那麼多厲害的人,自始至終都在只做一件事情?最近我逐漸的搞明白了,很多厲害的人不是因為他只能做一件事情才做一件事情。相反的,他們選擇只做一件事情是因為他們想的很清楚。

再牛逼的人,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但可以選擇抓住核心,少做一點,做深一點

就像我寫公眾號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實,有閱讀量的文章,只有兩種:

  • 民族,情緒,色情擦邊的文章

  • 乾貨,乾貨,超乾貨,噎死人的那種

其它的都是Bull Shit,根本沒人看。我公眾號寫了三年多,寫了將近209篇原創文章,真正達到我寫公眾號的目的,獲得大量的朋友,金錢,和人脈的,就只有寥寥無幾的幾篇。

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獲得的成就感、金錢、人脈,遠遠要敵得過100個沒啥價值的小事情,基於這個思想作為指導,我做了我的“第一桶金研究所”的公眾號,一個月就寫一篇文章,沒有就不寫。

平均打開率達到了2500%,是平均值的幾十倍。

抓不住核心,永遠都是那隻滾筒裡面打轉的小白鼠,不停的奔跑,卻總是吃不到食物,活生生的把自己給累死。

说说赚钱里面的“取舍”

好奇心無止境,但精力和時間有限,如果繼續隨波逐流,什麼賺錢就做什麼,隨著年紀變大,就沒有自由的money和時間了,少做點事情顯得更重要一些,因為這樣可以:

迎接更大的挑戰,獲得更多的資源,以及更多的樂趣

那怎麼選擇這件事情呢?

  • 首先,你得喜歡。

  • 其次,你得能持續喜歡。

持續喜歡的含義在於,付出能有收穫,不管是金錢,江湖地位,還是別人的尊重,而且這件事一定要上限夠高,才能保證你持續的積累,不會付諸東流。

抓住一件事情,在一件事情上持續發力,就能實現自己的指數型的增長。

说说赚钱里面的“取舍”

這就是成長呀。

你還可以點擊公眾號菜單加入付費社群,一起來實踐投資和賺錢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