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張作霖山西有閻錫山連貴州有王家烈,四川咋沒鐵霸王?

東北有張作霖山西有閻錫山連貴州有王家烈,四川咋沒鐵霸王?“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四川是一個奇特的地方,在亂世尤其如此。當年,張作霖雄霸東北,閻錫山獨佔山西,連王家烈也把貴州攥在手裡,就四川一個亂啊,各路軍閥走馬燈似地換,你方唱罷我登場,還有同時多路軍閥並存分而治之的混亂局面。

四川省地圖,“最大的天坑”

四川過去有句話有流傳很廣:人名賤如狗,軍閥滿街走。作為一個四川人,有時候我就意淫:要是穿越回去,該用什麼辦法可以當長久的“川霸王”,徹底結束天府之國被各路軍閥分而治之的局面呢?

東北有張作霖山西有閻錫山連貴州有王家烈,四川咋沒鐵霸王?袁世凱一蹬腿,天下就亂套了,四川尤甚。咱先來數一數四川都出過哪些軍閥:劉存厚、熊克武、呂漢群、賴心輝劉文輝、劉湘、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孫震、潘文華、王陵基……(不完全統計)。這12人,現在知名度高的也就劉文輝、劉湘、楊森等人吧。這幾人結局也不咋地:劉文輝被侄子劉湘趕出成都,偏安西康;劉湘一輩子就一個鄉下老婆,1938病死武漢;楊森也被逼出川,最後死在海峽對面。

劉文輝

我是四川宜賓人,在四川南部。宜賓名氣不小,是出五糧液的地方,可當年軍閥們卻不太看得起,最多排名第三。排第一的,當然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地區,劉文輝和劉湘叔侄倆在這兒殺得昏天暗地,成都也打起了巷戰,可嚇壞了老百姓。四川軍閥們如果爭不上川西,就退而求其次,去搶以重慶為中心的川東。再其次,只好到我老家宜賓所在的川南混了。最不濟的,則去川北佔塊地兒。

別看四川軍閥們在川內打得熱鬧,個個跟拼命三郎似的,但沒有一個敢出川闖一闖。有個成語叫“得隴望蜀”,而四川軍閥們即使得了“蜀”,也從不敢望“隴”。這正應了四川人的性格——小富即安,喜歡享受。所以很多人說,四川人窩在四川是條“蟲”,出了四川才是“龍”,所謂“川人出川驚海內”。

當年,不少軍閥其實名聲不錯,至少大多數很愛國,而且對自己經營的一方地盤都很愛惜,精心打理。但不少四川軍閥在後一點上做得很差勁,說“橫徵暴斂”也不為過。知情人唐振常回憶:“時當min guo十幾年二十幾年,而防區預徵田糧已經到了幾十年之後,地主糧戶收藏著預徵的田糧收據,那上邊竟寫的是min guo五十幾年、六十幾年的糧稅。”

劉湘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幾乎沒有一個軍閥能夠在一個地盤長久待下去。對個人來說都是“有恆產有恆心”,對獨霸一方的軍閥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既然知道待不了多久,自然不會好生愛惜和努力經營,只會拼命搜刮,“過把癮就跑”。所以,軍閥們打來打去,換來換去,最苦的還是老百姓。

所以,四川人最喜歡的一個省長叫張瀾,他不是軍閥而是文人。筆者曾以“史上最受歡迎的四川省省長,沒有之一”為題寫張瀾,讀者很給面子。

好官,老百姓是不會忘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