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賠三倍?滴滴的罪與惡

昨天滴滴順風車事件再一次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第二次了。而且接連兩次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如果第一次的時候大家還可以說滴滴需要一些時間來加強平臺的監管和基礎建設,那這一次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就真的是說不過去了。尤其是滴滴官方那一句“以後再出事,我們賠三倍”的道歉,更是在試探公眾的底線。這種表述在電影裡倒是很常見,在殺手即將殺死當事人的時候,當事人往往會說這麼一句話,對方給你多少錢,我出雙倍。不過這種大方豪氣的語氣更多的還是發生在買自己的命上,還是第一次看到在買別人的命。作為企業,竟然懶惰到出了人命關天的事情連個整改的方案都不願意出,僅僅只是告訴你,我多拿點錢就是了。

出事賠三倍?滴滴的罪與惡

關於滴滴這個企業以及出行這個行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不久之前的大家炒的沸沸揚揚的中介長租公寓事件。本質上來看,出行和居住都是一個剛性的需求。而且就目前的市場環境都存在巨大的痛點。同時也意味著這兩個行業各自也都存在著巨大的機會。因此隨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碎片化趨勢的加劇,給這兩個行業帶來了一次爆發的機會,不論是出行還是居住,各自領域內都有可能產生一個入口級的大平臺。因此,滴滴也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誕生。記得前些年滴滴剛剛成立的時候,不論是程維還是滴滴團隊裡的其他人,都滿懷信心希望在出行領域建立起一個類似淘寶的平臺級企業。但時至今日,滴滴距離這個目標的實現正越來越近,但與此同時滴滴自身也面臨著一個極其尷尬的局面:“天下苦滴滴久矣”。

出事賠三倍?滴滴的罪與惡

先不做價值上的判斷,僅僅站在商業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行業,第一個走出去的企業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做好業務層面的佈局,更多的還有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淘寶能有今天的成績,不僅僅是幫助商家把線下的生意搬到了線上,更多的是建立起了電商的行業規則,從支付到物流再到平臺規則的制定,至今還都在不斷做著積極的努力。滴滴對於行業規則的確立幾乎沒有任何建樹。前期在資本的助推下大打價格戰,迅速獲取用戶之後也沒有做深度的運營和挖掘。而是試圖引入租車公司的模式來實現收入的增加。不論是司機還是乘客,無不對其怨聲載道。好司機開始流失,乘客的利益受損,體驗嚴重打折。後來發生的順分車事件更是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出事賠三倍?滴滴的罪與惡

不論滴滴如何狡辯,乘客出了事,滴滴平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對一個同樣聲名狼藉的行業,鏈家在面對中介行業假房源橫行的局面,選擇了自己建立一套全國的房產數據庫,時至今日,鏈家也成為了行業最大、消費者認可程度最高的企業,鏈家用了幾乎十年的時間為行業做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房地產相比,出行行業並沒有房產那麼重的資產,需要的也只是做好平臺的准入篩選,比如在司機的入駐上,和政府部門合作,做好司機背景的審查。然後通過技術手段打通和城市報警系統的壁壘,讓乘客在危險來臨的第一時間可以及時報警。這些事情甚至真的做起來不會有特別大的壁壘,甚至也不需要過多的資金投入。問題只是滴滴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意願去做而已。

出事賠三倍?滴滴的罪與惡

真正讓大家對滴滴感到憤怒的可能還是出事之後滴滴公關部門那一句以後再出事,我們三倍賠償。簡直無恥到了極致。這裡也看得出滴滴內部並沒有把人命關天的事情重視起來。所以問題到了最後還是一個價值觀的事情。滴滴這家企業現在到底堅持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確實讓人懷疑。儘管滴滴後來也做出了一些整改,包括暫停順分車業務,處理一部分相關的高管。但至今對公眾缺乏一個有誠意的道歉,尤其是滴滴的負責人。希望經歷過兩次生命的代價之後,滴滴能夠正視自己的問題, 尤其是價值觀的問題。儘管一個行業的進步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但是要以人命為代價的話,未免有點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