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月,甘孜州“一村一幼”辅导员西华师大结业

学习一个月,甘孜州“一村一幼”辅导员西华师大结业

“梦想,是否距离我们很遥远?梦想,是否需要历尽苦难?其实梦想不是神话,也没有遥不可攀。它会一直跟随我们前行的脚步,随我们在路上,一路向前。”

9月13日下午,来自甘孜州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372名辅导员在西华师大顺利结业,他们是来自康定县、九龙县、炉霍县、甘孜县、德格县、稻城县、得荣县,以藏族学员为主。按省教育厅要求,为了让民族地区的儿童“学好普通话,养成好习惯”,通过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等形式,帮助“一村一幼”辅导员初步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幼儿日常用语的普通话发音,提升普通话水平和保教素养。

学习一个月,甘孜州“一村一幼”辅导员西华师大结业

学习一个月,甘孜州“一村一幼”辅导员西华师大结业

彭措扎西来自德格县俄南乡,毕业于四川民族学院,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他所在俄南乡中心校有16名教师,6个年级。短训结束后,他将去俄南乡马龙村小去开办幼儿园,“其实就是村委会党员活动室,没有教玩具,也没有专业的课程设置。”这个村隔着金沙江和西藏相望,是甘孜州最偏远的村庄。“县教育局领导要去村教学点调研的话,先开车到乡上,然后骑摩托,最后骑马才能到达。”彭措扎西明天就从南充出发,至少3天后才能到达马龙村,“估计有15个孩子吧,不分年级,我回去他们才有读书的希望。”

村里没信号,平时也玩不成手机,要打电话就要爬山,在高处有断断续续的信号。“不可能不回去啊,为了藏区下一代生活得更好!”25岁的彭措扎西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生活的重压没让他放弃幼儿教育事业的梦想。

刘丽同学,是一位汉族教师,父母在成都工作,学前师范教育毕业之后,响应省委省政府的“一村一幼”号召,孤身一人,远赴德格县工作至今。她说,她非常喜欢藏区的孩子,她很热爱哪一片土地。她经常给身边的同学们说,到家乡最偏远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孩子最渴望教师的地方去,才能成就一名青年人的价值与意义。

372名藏区老师是幸运的,他们都是当地的娇娇者,降拥曲珍为了这次一生难得的求学机会,偷偷隐瞒已有身孕的消息,从凉爽的藏区来到“火炉”南充,和其他学员一样,天天认真上课,做笔记,到幼儿园跟班。直到结束的前两天差点晕到,大家才知道她怀有身孕。“感谢党的民族政策好,让我们走出偏远的大山,接受现代幼儿教育。”30天培训时间里,有10天是在南充城区的幼儿园跟班学习。彭措扎西和10名学员在南充最好的莲池幼儿园两个园区“跟班”,“幼儿园管理现代化,老师教育理念先进,教具玩具种类多、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的家庭条件也好!”彭措扎西说他们在莲池幼儿园的10天里,见识了什么是现代化的幼儿园,实打实学习了很多保育知识。

学习一个月,甘孜州“一村一幼”辅导员西华师大结业

学习一个月,甘孜州“一村一幼”辅导员西华师大结业

为做好这次培训,西华师大也下足了功夫,从后勤到教学,安排无微不至。培训任务主要由西华师大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育部首批师范类认证专家卢清教授专业团队来完成。

在酷热的夏天,老师们放弃休息,手把手传授。

结业典礼上,西华师大副校长李敏寄语这批特别的“学生”,这批特殊的“校友”:坚守教育理想,回去建设家长,让家乡更美丽,让幼儿心灵不迷茫;坚守道德情操,当地教学条件艰苦,要有职业操守,要有教育情怀。送别即将远行的“学生”,李敏深情并茂,“让民族教育像格桑花一样绚烂,像康定情歌一样嘹亮。”

为老师送上洁白的哈达,“老师,谢谢您”;为老师唱一曲藏歌,扎西德勒!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