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鄉村振興?《人民日報》再提這一重要因素!

如何做好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再提这一重要因素!

資源共享 產融對接

專業諮詢 精準服務

以下內容轉自人民日報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

今天的《人民日報》再次刊文,文章提出“需要努力培育造就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如何培育?北京產城融合技術研究院認為,鄉村人才不僅僅是新型的職業農民,鄉村的領導人才、管理人才都要與時俱進。產融院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三級學習體系”,為領導層(決策、思想)、管理層(管理、把控)、基層人員(技術、能力)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促進鄉村振興人才培育。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需要努力培育造就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自2012年黨和國家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以來,以各類公益性涉農培訓機構為主體、多種資源和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快速成長,不斷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但也應看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還面臨不少

問題和挑戰

從外部環境看,基礎不牢、人員不穩的現象依然存在,使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任重而道遠;

從內部條件看,培育工作的針對性、規範性、有效性與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的需要還不相適應。

當前,應根據鄉村振興需要和農村實際,進一步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育造就更多新型職業農民。

1

加強本地人才培育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民老齡化、農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問題日益突出。對此,應創造條件,加強本地人才培育,開展精細化培訓,造就一批紮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和農業職業經理人。可以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作為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將

具有一定技能的農業工人和僱員作為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將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經紀人、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等作為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將從事休閒觀光、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的人員作為創業創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同時,完善配套政策,引導有志投身鄉村振興的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農技推廣人員、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加入職業農民隊伍。

2

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辦好農業職業教育,依託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鼓勵農民通過彈性學制接受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加強涉農專業全日制學歷教育,支持農業院校辦好涉農專業,健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體系。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的培訓,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等為主要對象,努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造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化平臺,提供在線學習、管理考核、跟蹤指導等服務。優化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把一部分資金用於培育職業農民。

3

提升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質量

著眼於增強針對性、規範性、有效性,提升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質量。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師資選聘管理制度,建立開放共享的師資庫,重點充實職業道德、經營管理、創業指導、品牌建設、質量安全、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師資。二是改善教育培訓基礎條件。支持教育培訓機構充實教學設施設備,改善辦學條件,完善信息化教學手段,加強基地建設,遴選建設一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支持各地重點建設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三是優化教學培訓資源。健全教材、課程等教學資源開發選用制度,形成全國和省級通用教學資源、地方和特色教學資源銜接配套的新型職業農民教學資源體系;開展精品教材、精品網絡課件等教學資源評價推介活動,鼓勵各地優先選用優質教學資源,確保培訓質量。

如何做好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再提这一重要因素!
如何做好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再提这一重要因素!

實戰讀本

中旗戰略諮詢·核心文章

最新分享:

仁科診斷:

仁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