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鹽都:發展高質量現代農業 打造高顏值「魚米之鄉」

九月的鹽都,天空湛藍,大地金黃,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首屆“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大縱湖大閘蟹、鹽淮牌軟香米、鼎綠有機蔬菜、龍岡茌梨、秦南水牛肉等200多個特色農產品閃亮登場、驚豔四座。一張張走向長三角的“鹽都名片”,折射出鹽都區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聚力特色園區建設,高質量發展現代高效農業

清晨,滾著露水的向日葵和滿天星,從鹽都臺創園快速發往上海。望著貨車遠去,鹽城呈祥園藝育苗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玉紅說,為對接高端市場,公司與南農大等科研院校建立深度的產學研合作。目前,申報發明專利32項,已獲專利授權17項。

鹽都臺創園,是該區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一個縮影。一方面依託大院大所科技資源,通過轉化應用提升農業品種品質;另一方面用工業化的思維改造農業生產方式,把田間變車間,把集市變市場,把品相變品牌,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產業轉型升級。

幾年間,鹽城呈祥園藝育苗有限公司建成雙層連棟大棚18萬平方米,鮮切花冷鏈物流倉庫1000立方米,現代化組培工廠及辦公大樓3700平方米。年產鮮切花5000多萬枝,產值超過3000萬元。

由增產向提質轉變,鹽都區還建立了現代高效農業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一鎮一園一特”模式。按照“引進一個龍頭企業、打造一個主導產品、對接一個行業協會、聯合一個科研院所、制定一套激勵政策”的“五個一”標準。鹽都區建成大岡特色桃果產業園、學富水生蔬菜產業園、仰徐都市農業產業園、楊侍休閒農業產業園、張莊綠色葡萄產業園等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12個。此外,臺灣農民創業園創成國家級農業園區,鹽都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漁業產業園創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高端、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又牽引著傳統農業自我進化,逐漸向規模產業優勢轉變。目前,鹽都區設施農業面積達16萬畝,佔耕地面積比重達19.5%。草莓、葡萄、梨桃等種植面積均超萬畝,荷藕、茨菇、茭白等水生蔬菜種植面積超7萬畝。建成5個國家級園藝作物標準園和4個省級蔬菜標準園,通過省級草莓、番茄標準化示範區認定,多次被表彰為全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成效顯著縣。產業集聚集群效應,又推動了鹽都品牌農產品由內轉外。腸衣、脫水蔬菜、特水產品、蜂蜜等10多種農副產品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年出口額達4000萬美元。同時,鹽都區積極部署開展科技強農行動,推進科技與農業產業的“大對接”。目前,鹽都區涉農企業產學研合作覆蓋率達70%,創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市級農業科技園區5個。

聚力綠色新經濟,高質量推進一二三產融合互動

入秋以來,鹽都區秦南鎮紅豆杉植物園內,百年古榆樹、紅豆杉等20多種古樹名藥,讓來此康養休閒的上海遊客歎為觀止、流連忘返,充分領略“植物基因庫”的獨特魅力。

春到臺創園、龍岡賞花聞香,夏到大岡、尚莊遊園摘果,秋到大縱湖泛舟品蟹,冬到楊侍泡泉養生。如今的鹽都區,處處彰顯著綠色新風景,處處發展著綠色新經濟。鄉村旅遊、農事研學、康養休閒、新零售電商等新經濟模式正在重構鹽都區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據瞭解,鹽都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綜合發展實力已躋身“全國50強”,年接待遊客220萬人次,實現收入20億元。其中,楊侍村獲評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三灣村、仰徐村、三官村、新民村獲評江蘇省休閒觀光農業示範村。

與此同時,本地的大閘蟹、小龍蝦、草雞蛋、自熱米飯等特色農產品積極搶灘互聯網市場,已經建成淘寶、京東、蘇寧3個鹽城館,村淘服務站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去年,僅大縱湖大閘蟹、小龍蝦這兩個品類的電商銷售就超過3億元。

農業生產支撐農業加工,農業加工帶動農業服務,農業服務反哺農業生產。通過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鏈,鹽都區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良性互動,實現生產強起來、生活富起來、生態美起來的深度融合。

聚力生態保護與振興,高質量扮靚“魚米之鄉”

生態最美的地方,有最好的農產品。鹽都區地處河網密佈的裡下河,與接壤的高郵、興化、建湖等市縣在地理上同屬江淮生態經濟區,是農產品資源豐富的“魚米之鄉”。

鹽都區西南的大縱湖,是鹽城市重用的飲用水源頭,更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河蟹之鄉”。為了進一步厚植生態優勢,從2011年開始,大縱湖實行“退漁還湖”“退圩還湖”工程,實行生態健康養殖,以確保大縱湖的水更綠、天更藍。截至目前,整個鹽都區林木覆蓋率達23.4%,建成村莊綠化示範村45個。

為了青山綠水,鹽都區先後關停了境內的185家化工企業和4家涉鉛企業,建成了蘇北首個“無化區”和“無鉛區”,併入選江蘇省首批“智慧動監”系統建設試點縣,創成全國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其中,農藥、化肥使用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6.9%、5.5%,建成稻麥(果蔬)綠色防範示範區57個,列入江蘇省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

生態興,則產業興。鹽城大縱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長榮介紹,2014年,鹽都區成立大縱湖大閘蟹協會,自主開發完成品牌質量防偽追溯系統,銷售時必須戴上由系統生成的二維碼防偽“戒指”,從而實現了從水體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可追溯。鹽都區也因大閘蟹標準化養殖,江蘇省質監局、江蘇省農委和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聯合認定為“大閘蟹標準化示範區”。隨之,鹽都的“湖十鮮”“水八鮮”等一大批特色農產品紛紛進城入室,成為上海、南京、杭州等都市餐桌上的佳品菜餚,成為鹽都區以農業生產推進生態保護、以生態保護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綠色發展範本,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方共贏。

累累碩果喜開懷。鹽都草莓、張莊草莓、大縱湖大閘蟹、葛武嫩薑片、龍岡茌梨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鹽都區共創成農業“三品”203個,獲評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並被確定為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

聚力農村改革再出發,高質量實踐鄉村振興戰略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更是以農村改革為發端的改革開放40週年。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從2016年起,鹽都區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設立“鹽都班”,每年從區內對口單招數十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定向培養職業農民和農村後備幹部。同時,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000人次,培育程度達40%,培養了董兆付、範德珍、潘國勝、夏吉萍、王加兵等一批“新農人”。

為了給鄉村產業振興賦能,鹽都區委、區政府相繼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意見》《關於聚焦富民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十條政策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區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3000萬元資金,專項獎補現代農業發展。同時,每年向上爭取支農項目資金近1.5億元,核發強農惠農資金近8000萬元。目前,鹽都區已發展規模農業龍頭企業150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8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4家。註冊登記家庭農場633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838家,家庭農場(含專業大戶)經營比重達到48.4%。

激發鄉村振興的組織動能,就必須以富民為優先準則,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切實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鹽都區先後獲評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全省村級組織“四有一責”建設先進縣,列為全省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驗區和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區)。

聚力創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鹽都正闊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