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臨死之前,爲何斬殺楊修,卻不殺司馬懿?

用戶64673469061


為啥曹操殺掉楊修,卻沒有殺掉司馬懿?



關於楊修被殺的原因,諸位都已經答覆不少,今天基本不多重述,而另說一件比較少見到的故事和原因。楊修是原漢獻帝太尉楊彪的兒子,聰明幹練,反應敏捷,曹操開始也是很看重的,不然也不會任用楊修為丞相府主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務,相當於辦公室主任,幾乎天天能跟曹操說上話。楊彪是和崔琰,荀彧,孔融等類似的人物,基本屬於漢室死忠粉,只是敢怒不敢言,大部分時間裝糊塗而已。當然,曹操殺楊修與其父的直接關係不大,主要還是楊修自己處事欠妥。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建安十七年(212)漢獻帝詔令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張魯聽到消息,考慮曹操下一步可能對漢中動手,因此想先下手為強,攻取劉璋的益州,劉璋召集部下商議,別駕張松心生邪念,想乘機把益州送給曹操,自薦他可以說動曹操攻擊張魯,那時就不怕張魯了。劉璋覺得有理,就派張松去見曹操。



接待張松的,就是曹操辦公室主任楊修,張松雖然想出賣劉璋,但也不想過於慫逼,和楊修舌戰中,對曹操多有微詞,楊修為了說明曹丞相才學,拿出一部曹操寫作的“孟德新書“,叫張松讀過,楊修問張松說,你說丞相沒啥了不起,那這書水平如何?結果張松說,這書是戰國無名氏所作,我們益州連小兒都會倒背如流,說完就把這書中內容一字不漏,全背一番。楊修覺得不可思議,說丞相這書並沒有發行出版啊,給曹操彙報後,曹操也疑惑不解,為避免被人嘲笑,曹操下令當場把這本書燒掉了。



曹操這人是很聰明的,事情過後總喜歡反思,有的當時就明白了,但一般不認錯。比如曹操誤殺蔡瑁張允後,心中恍然大悟:老夫上當了!但面上仍然為殺掉蔡,張辯解。這次也一樣,書燒掉了,心中忽然明白,這張松具有過目不忘本領,可表面還得鎮靜,不露聲色。曹操這本書是學習古代兵家,包括孫武,孫臏,姜子牙等人韜略,結合自己用兵經驗,總結的實用兵書,方便以後隨時參閱,為寫這部書,曹操費了不少勁,一時糊塗,叫人用火燒掉,後悔莫及,但只窩在心裡。可過後發現,楊修這人比自己聰明的多,多次擺平自己一些小把戲出醜,比如大門寫上活,暗含大門闊;軍中口令“雞肋“,暗含即將撤軍;碑文中“黃絹幼婦,外孫齏臼“,被楊修輕鬆解開是“絕妙好辭“四字等等,其才學遠遠高於自己,為啥那時故意裝糊塗,糊弄自己呢?由此,曹操就給楊修記了一筆,當然,這還不至於動殺心,但這事日積月累,憋在曹操心裡,遇上煩心事,就順勢發作了。



至於司馬懿,主要是司馬懿比較謹慎,一直小心翼翼,不露聲色。從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殺孔融,司馬懿就已經注意,仔細研究琢磨,到四年後曹操殺荀彧,再四年殺崔琰,這一系列殺名人,司馬懿弄懂了曹操背後的真實意圖,默默結交曹丕,暗暗為自己夯實基礎,備妥後路。曹操雖然有夜夢三馬同槽,但畢竟沒有實據證明,難以痛下殺手,加上賈詡那個糊塗解釋,就更沒理由對司馬懿動手了。(3:13)


流譽後


楊修之死是必然的,他自己親口說過: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意思是其實我早就該死了!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己的立場,楊修心裡非常明白。同樣的,一樣的作為,一樣的立場,為什麼曹操沒有殺司馬懿呢?

楊修和司馬懿兩人捲入世子之爭的鬥爭當中,這本來就是非常兇險的一件事情。歷來皇儲之爭,失敗者往往都是被滅門。這一點楊修非常清楚,那麼楊修做了什麼樣的事情才導致曹操動了殺心呢?

應該說,在前期,楊修以及他輔佐的曹植是佔盡優勢的。曹操是個聰明人,自然喜歡聰明的兒子。曹丕和曹植兩人相比,曹植要比曹丕聰明百倍。因此,從曹操內心深處來說,曹植是最佳的世子之選。

(曹植)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

曹操喜歡節儉,反對衣著華麗。曹植正好也不尚華服。曹操喜歡考驗自己的兒子,而曹植每次對答如流,文采斐然。因此,曹操最寵愛曹植,甚至有立曹植為世子的打算。

當然了,曹植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舉止放浪形骸,飲酒沒有節制。這一點曹操也是心知肚明,因此曹操在觀察,到底是穩重的曹丕好,還是聰明的曹植好?

於是兩人身邊的謀士也被列為觀察的對象,曹植身邊的謀士是楊修、丁儀、丁廙兩兄弟,曹丕身邊的謀士是司馬懿、陳群、朱鑠、吳質。曹植的首席謀士是楊修,而曹丕的首席謀士是吳質。那麼司馬懿呢?其實司馬懿也出了大力,但是司馬懿隱藏的更深。依照司馬懿低調的性格,他是不會重度參與世子之爭這件事情的。

(司馬懿)遷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

司馬懿並沒有在純粹的世子之爭中出謀劃策,而是幫助曹丕幹了許多真正的實事來樹立曹丕務實的形象。司馬懿當時主要的服務對象為曹操,而曹操派司馬懿入曹丕府中也是為了讓曹丕多向司馬懿學習。學習什麼呢?

學習司馬懿處理政務的能力,例如屯田、耕種結合、邊疆將領考察,形勢分析等等。至於那些與楊修鬥爭的事情交給了另外一個人,他就是吳質

吳質非曹丕府人員,無故不能接觸曹丕。因此,曹丕為了請教吳質,每次都讓人把吳質藏到箱子裡面,然後偷偷運送進府。這一切被暗中派人盯梢的楊修所發現,於是楊修密告了曹操。曹操很生氣,派人來查看此事。

吳質於是心生一計,他讓曹丕照舊抬箱子入府,但是自己不藏在裡面。等到相府的人前去查看,發現箱中只是衣服而已,並沒有藏人。於是曹操對楊修心生懷疑,認為楊修為了陷害曹丕而不擇手段。這是兩人第一次交鋒,楊修失敗。

曹操後來考驗曹丕和曹植的臨時應變能力,讓兩人帶著王令出城,但是又對城門交代,不到規定時刻,不允許任何人出城。

吳質給曹丕的建議是:遇到城門宣讀王令,能過則過,不能過要尊令返回。而楊修給曹植的建議是: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意思是王令在身,阻擋者斬之。

曹操是個法度的倡導者,曾經為了實踐法度而割掉自己的頭髮來示眾(曹操馬驚,踏壞了麥苗)。自然的,曹操也希望自己的世子也能夠遵守法度。而城門開啟時間是預先約定好的,任何人都要遵守。曹丕遵行法度,返回請示。而曹植在楊修的建議下竟然違反法度闖門而去,甚至還殺了門守。這是曹操所不能容忍的,心存不善是小事,破壞法度是大事。於是曹操心裡有了底,隨後賜死了楊修。理由是:

脩先戒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植從之。故脩遂以交構賜死。

楊修被賜死的理由是交構罪,交構的意思是離間。曹操的意思很明顯,楊修惡意製造曹丕和曹植之間的矛盾,離間他們之間的兄弟感情。甚至離間曹操和兩個兒子之間的自然感情,摻雜曹家家務事情太多,不得不處死。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操此時經過漫長的觀察,心中開始傾向於曹丕。在曹操向賈詡詢問世子人選時,賈詡舉了袁紹兩個兒子袁熙、袁尚的例子,曹操隨之定下了立曹丕為世子的打算。

而曹植嗜酒如命,行為放浪形骸。在曹操眼中,如果楊修真的對曹植好,就應該規勸曹植收斂自己的行為,戒酒戒行,多做實事。但是結果卻是楊修用力用錯了方向,楊修一味的去猜測曹操的想法,幫助曹植討好曹操,而治理天下,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也不需要猜度別人的小心思,而是實實在在的理政能力,這一些楊修都沒有教會曹植。

相反的,在楊修的幫助下,曹植越來越狂妄自大,以至於最後醉酒駕車夜闖司馬門。曹操徹底怒了,終於對曹植徹底失望,也對楊修心生嫃怒。

既然曹操選擇了曹丕,那麼必定要放棄曹植。而曹植身邊的謀士在一日,對曹丕都是個威脅。曹操不忍心殺掉曹植,那麼就要拔掉曹植身上的刺。而曹植身上最大、最鋒利的刺就是楊修。於是順理成章的,楊修就要被處死。

反觀曹丕,曹丕贏了。贏了的結果就是自己當上世子,身邊的謀士也隨之平步登雲。那麼曹操為什麼不討厭曹丕身邊的謀士呢?

以吳質和司馬懿為例,兩人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讓曹丕保持樸實無華的狀態。司馬懿教會曹丕別犯錯,論資歷世子之位就是你的。吳質在曹操率兵出征時趕緊勸曹丕大哭,曹丕沒有說一句話,也沒有寫一句文采斐然的詩句,只是大哭一場就感動的曹操淚流滿面。

反觀曹植,在楊修的建議下寫了一篇辭藻華麗的馬屁文章,和曹丕的大哭相比,顯得是那麼做作。因此,相比而言,曹植在楊修的輔佐下表現過於積極,讓人心生討厭。而曹丕則顯得要穩重和平和許多。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楊修之死是必然,首先參與世子之爭本就是個風險很大的事情,輸者往往性命難保。其次楊修用力用錯了方向,他沒有幫曹植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相反的過於去揣摩曹操的心意,投機取巧,表現的過於明顯。甚至於教善良的曹植去斬殺門守,這一切都是曹操所忌諱的,於是曹操以交構罪賜死了楊修。反觀司馬懿和吳質,他們兩個都教會曹丕要低調,只要曹丕不犯錯,論資歷,世子之位遲早是自己的。

最後,這個目標果然實現。而結局是殘酷的,楊修被處死!楊修值得同情嗎?我覺得不值得。


每日趣評


殺楊修是“臨死之前”嗎?

楊修雖然臉上寫著“我支持曹植”,其實和曹丕也有著不錯的關係,他送給曹丕的寶劍曹丕很寶貝,曹丕登基後看到寶劍也懷念他。同樣是曹植黨,丁氏兄弟及楊俊就不如了,和曹丕搞不好關係,團滅了。

楊修死因一個是他身為袁術外甥(這個因果關係三國志如是說),一個是介入奪嫡,這種事關千秋萬世的大事他竟然還幫曹植作弊,干擾老闆對兒子們能力的真實評估。曹丕也找吳質作弊了,但人家吳質沒暴露啊。

至於司馬懿,曹操也沒開天眼啊,就算按《晉書》說的,他懷疑司馬懿將來要搞大新聞,但下文是司馬懿勤勤懇懇、曹丕維護,效果也立竿見影,“魏武意遂安”。

而且曹操在日,司馬懿也不是什麼大官,哪個領導會心血來潮去整死一個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辦公室秘書?


大漢忠臣閻文平


首先肯定曹操一定是一個聰明的人,不可能錯殺。其次,殺楊修必然有殺楊修的原因,那麼為什麼留著司馬懿,自然有曹操的道理。那我就來解釋解釋這殺楊修的原因和留這司馬懿的道理。



那麼這個楊修是什麼人,我想大家對他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著名的闊字謎,雞肋故事,大家一定也是耳熟能詳。那麼疑問就來了,這麼聰明的人為什麼就被殺了呢?



因為他做了兩件錯事,第一件,曹操對於他的兩個兒子很是器重,喜歡曹丕又喜歡曹植,但是曹植是小兒子,曹操對於以後自己的皇位不知道怎麼辦,於是就經常出題考驗曹植,但是曹植每次都可以通過考驗,後來曹操知道,就是楊修這個人在後面指導他,使得曹植變得很高傲。對於這件事他對楊修可以說是憤怒之至。第二件事就是大家經常說的雞肋的故事,還有闊字謎的事情,曹操最好的就是面子,但是楊修不懂,他最愛顯擺,所以曹操早就對他恨之入骨。



然後就是司馬懿了,第一點,司馬懿並沒有做任何對曹操不利的事情,反而司馬懿還是聰明之人,經常獻計給曹操。第二點,司馬懿的表面忠心,他表現忠心支持曹魏,故意討好曹丕,他知道曹丕才是以後得皇帝,如若得到曹丕的保護,曹操必然會手下留情。所以曹操根本沒有理由殺掉這個人。那麼第三點便是曹操很喜歡司馬懿的才華,而且很討曹操喜歡,所以便沒有痛下決心。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楊修與司馬懿,兩人起點大同小異,結局卻大相徑庭。曹操對楊修痛下殺手,對司馬懿刀下留人。

立場不同

楊修是曹植的團隊,司馬懿是曹丕的團隊。晚年的曹操已經確定傳位曹丕,留下司馬懿輔佐曹丕,殺掉楊修,可以為曹丕上位拔掉障礙,可以避免自己死後曹魏內部分裂。

背景不同

楊修代表的弘農楊氏是當時的土族豪門也是典型的保皇派,而河內司馬相對較弱。曹操一直都是土族的對立面,對土族是一種壓制的態度。



情商不同

兩人智商都是絕頂,情商判若雲泥,楊修情商低,司馬懿情商高。楊修表現慾望強,喜歡出風頭,“闊字迷”“盒字迷”等聰敏表現引起曹操不滿,“雞肋”事件直接成了黃泉路上的催命符。司馬懿大智若愚,懂得藏拙,甚至各種“裝”。



兩個人的性格決定了其不同的選擇,最開始的起點已經決定了最後的結局。歷史上的奪嫡之爭,成則雞犬升天,敗則魂石歸故里。


陳陳秋媚


非三國演義迷,不研究!抱歉不能回答!


用戶3087668883


楊修之死怨不得曹操,此人太過恃才傲物,不知收斂,曹操在剛建好花園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楊修看見後命人立即拆掉。曹操聞知問楊修為何拆掉門,楊修說丞相門上寫一“活” ,乃是闊字嗎,是嫌門太大了,所以我才命人拆掉改小些。

其實,曹操手下能臣志士多如牛毛,曹操玩的文字遊戲,看透的人豈止楊修一人,大家都故意裝傻充愣,唯獨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幾次犯了曹操的大忌,這絕非曹操的嫉賢妒能,而是不允許別人把自己內心世界揣摩的一清二楚。加之後來楊修又加入了曹丕與曹植奪位之爭,才是曹操最終決定除之而後快。

司馬懿是個老滑頭,平日不顯山,不露水,像是來曹操這裡混閒飯吃的。在曹操生前唯一一次露臉,是在孫權將關公首級送給曹操的時候。司馬懿一針見血指出這是孫權的移禍之計,曹操對司馬懿驚人之語大加讚賞。估計司馬懿回家後打了自己好幾個嘴巴,罵自己這張嘴不爭氣。要是被多疑的曹操盯上,以後肯定沒好日子過。

可惜,曹操不久因頭疼病發作,不治身亡。如果曹操再能多活個三五年,一定會發現司馬懿這顆埋在自己身旁的定時炸彈。以曹操寧可錯殺一千的性格,司馬懿的下場估計好不到哪去。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幾個小時前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確實不知道如何回答,不過剛剛突然想明白,楊修司馬懿均是有能力之人,不過能力這個詞並不是越大越好,應在其位謀其職。楊修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他即使在詭計多端,階級已經形成,他只能是臣,楊修白馬門在沒有徵求到曹植的意見後,擅自殺了看門的守衛,從這裡可以看出他過於自負,即使殺是對的,你的職責是提出建議並且讓主子執行,決定權要放在曹植手裡,否則即使非常有道理,這樣的人也不能留。再後來漢中之戰後因曹操的雞肋口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同樣的道理,又用在了曹操手上,這樣的人又豈是曹植能夠完美駕馭,只會越來越肆無忌憚。反之司馬懿,縱然城府再深,也一直對曹操,曹丕,曹睿,有一個敬畏之心。這是根本。因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不管你有多麼高明的陰謀陽謀也只能是龍你給我盤著,是虎你給我臥著。所以曹操決定留著司馬懿讓司馬懿輔佐曹丕。事實也證明,司馬懿沒有在曹丕在位期間興風作浪。所以曹操此人看人還是非常準的。殺楊修也就解釋的通了


遲到說歷史


歷史上,楊修的死因複雜,主要的原因,不過是政治上的一些因素。



一,古代皇室權利之爭,最忌大臣參與奪嫡之爭。

二,楊修家族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衝突,楊修是袁術的外甥,而曹操是改革派,楊家是復古派,意識形態上的對立。



曹操在運籌帷幄之中,大局觀老謀深算,面上司馬懿一家都是服務曹操的,雖被曹操懷疑,說成“狼顧之相”,但司馬一家都在曹操帳下打工,司馬家族的作用不容忽視,所以人有用處,不隨便殺。



楊修一家支持漢室,楊修本人又支持曹植作為曹操繼承人,性格恃才傲物,目中無人,這種文人墨客的清高讓曹操受不了。

或許,曹植與楊修同為文人,惺惺相惜。讓一代梟雄失望的組合,所以,曹操殺楊修無關大局發展,只是在警告下屬,功高蓋主的危害,不能凌駕君王之上,有才華的謀臣別自以為是。


莫小邪


有一種死叫作死,後面解釋!

一個聰明的主公不會輕易的殺死一個有能力並且對自己有幫助的大臣,但是楊修還是死了,並且是被自己的主公處死的。

有人說是因為楊修站錯了隊。那不殺司馬懿就是因為司馬懿站對了嗎?那我們就先說說站隊的事。

看過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楊修和司馬懿都是曹操非常愛惜的人才。兩個人的知識水平應該是不相上下,有時候能看出楊修比司馬懿還要聰明許多。

關於站隊,也就是曹操在選擇太子的事情上。司馬懿勸曹操立曹丕做太子,而楊修和曹植的關係比較好,所以楊修認為曹植更適合當太子。曹丕和曹植都是自己的兒子,都是一樣的對待,給他們的都是一樣的愛。怎麼可能說楊修選曹植就會死呢?除非中間還有其他的不為人知的事,不然這個說話肯定是站不住腳的,最起碼也不能作為曹操處死他的藉口。

那站隊說不通就從其他方面來說說為什麼楊修會死吧,其實都是他自己作的。

其實楊修和司馬懿的能力不分上下,有些方面比起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一個故事大家應該知道,有一天,有人贈給曹操一份酪,曹操吃了一點點,命令隨從取來筆墨,在蓋子上面題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等到到了楊修這裡的時候,拿起來就吃了,大家都很驚訝。楊修說:主公的意思是讓我們每個人吃一口,你們有什麼疑問嗎?這件事情給我們很多啟示。1.他提醒我們不要太想出風頭,要懂得審時度勢,切忌恃才放曠,懂得怎麼樣處理人際關係,才能有所作為!2.要懂得知人,不要在無論什麼人面前都逞能,鋒芒畢露,忘乎所以。在奸詐的曹操之類的人面前,還是收斂點好。關於楊修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曹娥碑等。

所以楊修這樣的人,愛出風頭,自以為是。曹操這麼有心機這麼聰明的人怎麼可能會留下這樣一個人?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朝堂之中的明爭暗鬥,楊修和司馬懿的爭鬥。像楊修這樣愛顯擺,不會交朋友的人自然是鬥不過司馬懿的,司馬懿也是有心機城府之人,並且任命尚書檯,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他和楊修同時作為曹操的愛將,當然互相都想擠兌對方,獨得恩寵了,可惜楊修不是對手。

總結一下就是,楊修是有才,可要和一樣有才的司馬懿爭寵,加上平時自己愛作,導致曹操心中早就有些不滿,殺他是遲早的事情,只是曹操在等待一個時機而已,而太子之事也就是這個時機了!

生活不易,且作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