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文 | 龍承菲

《明日之子2》決賽的終幕,畫面定格在蔡維澤略顯懵懂的表情上。在他身邊,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也同時出現在畫面之中——一幅跨越中國選秀時代的微妙照片就此產生。

從2005年的《超級女聲》冠軍李宇春,到2017年的《明日之子》冠軍毛不易,這背後不僅是偶像與節目的變遷,也是電視選秀到互聯網綜藝選秀的一個輪迴,而蔡維澤,則揹負著成為下一個全民偶像的期待。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18年《明日之子2》總決賽




被稱為選秀教母的龍丹妮親歷了從超女、快男到《明日之子》的每個階段。“所有的東西都變了,但偶像這個產品本身從來沒變過,五千年前和現在都是被崇拜的對象,只是市場關注他的模式變了,產生偶像的平臺變了。”她告訴毒眸(ID:youhaoxifilm)

作為製造偶像符號的重要渠道,選秀綜藝自誕生以來曾歷經輝煌、也曾墜入低谷,如今在互聯網土壤中再度起勢。滄海桑田的背後已幾經變遷,毛不易之後,誰會成為下一個選秀的“全民偶像”?


電視選秀的短暫盛世

李宇春摁下了選秀盛世的第一個按鈕。

第一屆《超級女聲》的熱度並不算高,只有季軍張含韻當時憑藉蒙牛酸酸乳的廣告歌短暫存在於觀眾的腦海中。沒有人能想到,第二年的李宇春以352萬的短信投票摘得2005年《超級女聲》桂冠,同時也成為了第一個熱度超乎想象的全民偶像。

李宇春是選秀偶像最初的符號,也是那個年代電視臺綜藝造星的巔峰之作。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05年總決賽時的李宇春


“想唱就唱”的那個夏天是一場全民造星的狂歡:觀眾第一次用短信投票決定偶像的誕生,而參賽者不分唱法、不計年齡、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免費報名。這讓8月的總決賽以11.749%的收視率(csm12城數據)成為湖南衛視史上單期收視率最高的綜藝,更以2000萬的廣告收入和近億元的冠名費創下當年電視臺綜藝節目的紀錄。

最終,以李宇春為首的“超女”們簽約湖南衛視旗下的天娛傳媒,成為娛樂圈新星。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以李宇春為首的“超女”們簽約湖南衛視旗下的天娛傳媒



燃起這場火的不止偶像本身,更是全民參與的賽制背後、粉絲被賦予了“造星”權力。為了讓偶像得到更高票數,粉絲紛紛走上街頭進行短信拉票,他們在商業中心地帶喊著整齊的口號,製作印有偶像圖片和投票方式的小卡分發給路人,號召來往行人發短信投票給自己支持的選手。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05年《超級女聲》決賽前,在街頭為周筆暢拉票的粉絲


在當時的追星產業鏈裡,短信投票和當街拉票擴大了投票人群的覆蓋面,讓運營商賺得盆缽滿盈,更助推了網絡社交平臺的崛起,論壇成了追星聚集地,這甚至催生了一種互相依賴的共存關係。

《超級女聲》爆紅後,天涯八卦娛樂版塊幾乎被超女“屠版”,變成各家粉絲的口水戰場,這種瘋狂遭到了天涯老用戶的控訴。此後,百度貼吧成了第二大追星陣營,得益於貼吧分流人群的功能,粉絲為找到同好欣喜若狂,一夜之間湧入的粉絲,讓貼吧煥發活力。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超女助百度訪問量超新浪(新聞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超女收官之際,貼吧取代新浪成為全球訪問量最大的中文網站。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時年輕人的娛樂方式,而李宇春的高人氣迅速助推李宇春吧成為第一大貼吧、並活躍延續至今。

超女的成功讓湖南衛視坐穩一線衛視品牌的位置,也締造了一個選秀頻出的新時代,其他衛視紛紛效仿,電視造星迎來盛世。2005年《超級女聲》之後,電視臺音樂選秀盛行,《加油!好男兒》《夢想中國》等接連出現。湖南衛視也在之後的兩年內繼續推出《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收視均位列同時段第一位,並打造了以尚雯婕、陳楚生等一批偶像。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07年《加油!好男兒》十強


偶像逐漸出現,但當時的唱片行業已經開始萎縮。《文藝生活週刊》的數據顯示,2005年,北京有3000家左右的音像店,此後這個數字以每年500家遞減。音樂流媒體在當時興起,增加了音樂發行渠道的同時,實體專輯的需求也相對減弱,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曾經的音像店



實體唱片行業的萎縮讓唱片公司不得不另尋他路,然而數字音樂還是新事物,沒有人敢貿然嘗試,在節目中便已呈現樂於嘗試和探索的性格,李宇春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6年3月,李宇春首張EP的單曲《冬天快樂》發行,開啟線上付費下載,這甚至導致服務器被擠爆。最後,1秒鐘超過200個下載量、上線20天淨賺60萬元的成績告訴她,這個選擇沒有錯。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李宇春首張EP的單曲《冬天快樂》開啟線上付費下載


在電視臺綜藝節目迎來巔峰時期、傳統唱片行業慢慢沒落的時刻,互聯網才剛剛興起。2007年上線的《大鵬嘚吧嘚》讓觀眾首次將目光投向網絡綜藝,而這距離第一檔爆款網綜《奇葩說》的出現還有整整七年。但是一些變化正在悄悄發生。

選秀偶像消失

“超級女聲”們的火爆並沒有持續,李宇春“狂歡”之後的近十年裡,電視臺音樂選秀依舊頻繁出現,但李宇春級別的全民偶像消失了。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07年《快樂男聲》陳楚生和亞軍甦醒先後遭遇封殺雪藏;2009年《快樂女聲》冠軍江映蓉在歌壇只是曇花一現;李易峰和井柏然在《加油好男兒》結束多年後才爆紅;2013年《快樂男聲》的亞軍歐豪和第九名於朦朧也是轉行做了演員才擁有如今的知名度,而當年的冠軍華晨宇的事業巔峰是在三四年後的《天籟之戰》和《歌手2018》。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選秀造星的瓶頸,是藝人運營不當和內容品類增多等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節目結束後,偶像的運營成了新問題。超女和快男賽後,不少選手需和天娛傳媒簽下一份長達8年的“霸王條款”,運營是大部分選秀節目共同面臨的問題。

歌手要從跑場商演和拼盤演唱會中獲得收入。“我不想這樣,這觸碰到了我的底線。”由於接受不了頻頻商演,李宇春在錄製專輯《皇后與夢想》時向當時的天娛高層提出抗議。龍丹妮也對毒眸表示:“以前天娛藝人收入很大部分來自於跑場。”

當時的藝人打造和資源分配也並不合理,少有專門為個人偶像量身打造的團隊:李宇春的個人工作室在出道五年後才成立;華晨宇工作室的官方微博在兩個月前剛審核通過,該賬號原為時尚穿搭官方賬號。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得不到重視、對藝人的規劃不專業激化了經紀公司與藝人的矛盾,不少藝人覺得公司提供的資源和最初承諾的並不匹配,想要“另尋出路”。

2005年的超女季軍張靚穎、2006年冠軍尚雯婕都先後與天娛解約。

將這個矛盾擺上檯面的,是2007年《快樂男聲》的冠軍陳楚生,在幾次談判訴求未得到滿足後,次年跨年,本應出現的陳楚生卻沒有出席。他以一種極其強硬的方式,拉開了和老東家天娛傳媒長達三年之久的解約拉鋸戰。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07年《快樂男聲》冠軍陳楚生和天娛傳媒的解約拉鋸戰長達三年



這一次“驚世駭俗”的出走讓陳楚生的前途蒙上了陰影,也給其他對選秀躍躍欲試的從業者潑了盆冷水——簽約的選秀藝人可能沒有那麼“聽話”。這一定程度上給製作方帶來了顧慮,他們需進一步權衡選秀綜藝的風險。直到2016年的超級女聲,天娛才開放了參賽選手的簽約權。

2009年,重出江湖的《超級女聲》迎來了政策的限制:廣電總局要求其賽程時間最多控制在兩個半月內,短信投票被取消,直播環節的時間和次數也被嚴格限制。民眾的參與度遠不及過去幾屆,當年冠軍江映蓉的熱度也自然難以比肩李宇春。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09年《快樂女聲》冠軍江映蓉的熱度難以比肩李宇春


除了政策影響,綜藝和音樂行業同樣在改變,瓜分用戶時間的競品也來勢洶洶。

2012年,《中國好聲音》佔領了綜藝收視榜首,音樂節目似乎捲土重來,超女、快男卻被完全蓋住了風頭。不過,此時選手們的“生殺大權”掌握在導師手裡,四位導師成為吸引觀眾的焦點、汪峰常年出現在熱搜中,選手中雖然誕生了一些活躍面孔,但是甚至沒人能蓋過導師們的風頭。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12年《中國好聲音》佔領了綜藝收視榜首


除了音樂綜藝,2013年,《爸爸去哪兒》開啟了戶外真人秀的熱潮,此後《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大熱戶外真人秀層出不窮,音樂選秀在收視榜的絕對領先地位受到威脅。電視劇也在飛速發展:2009年《一起來看流星雨》連續6個月霸佔百度搜索風雲榜TOP10,以鄭爽為首的一批新演員憑藉劇集迅速走紅,綜藝不再成為“造星”的主要途徑。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13年《爸爸去哪兒》開啟了戶外真人秀的熱潮


2014年,吳亦凡、鹿晗先後與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解約,從EXO退團回國發展,也將韓國的偶像模式帶回了國內。這時微博已經開始興起,當號稱“微博女王”的姚晨評論轉發只有上千條時,吳亦凡、鹿晗的微博卻能達到上百萬條。粉絲市場進一步被他們瓜分,國內的音樂偶像市場出現了短暫的飽和,“選秀明星”也暫時不再被大眾需要。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14年鹿晗一條微博的評論數創造了世界記錄


但即便是吳亦凡和鹿晗這樣擁有高人氣的唱跳偶像,回國單飛的第一步,卻不約而同地踏向了電影行業,也因此催生了《盜墓筆記》《爵跡》等一批粉絲電影。

這背後,偶像們賴以生存的音樂產業一步步走向了低谷。“中國的音樂產業已經在低谷很多年了,好的作詞、作曲越來越少,很多人都轉行做了其他行業。”龍丹妮告訴毒眸(ID:youhaoxifilm)。

而真正寫歌、做唱片售賣,並不能得到穩定可觀的收入,還可能會賠錢。

2015年FAB精彩企業集團因為拖欠工資坐上仲裁機構的被告席,曾經“中國最具規模的娛樂文化連鎖企業”人去樓空。這一現象不僅存在於國內,全球的實體唱片業都在下滑。2010年10月,索尼宣佈停產卡帶Walkman隨身聽,又在次年三月關閉了全球最大的CD生產廠;2013年英國音樂零售巨頭因為找不到資金贊助申請破產。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實體唱片衰落時,數字音樂市場漸成規模(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


實體音樂產業的衰落,使業界進一步失去做音樂的信心,惴惴不安地等待下一個機遇的到來。

互聯網新星

在唱片音樂行業衰落的同時,數字音樂逐漸崛起,這改變了音樂藝人的收入結構,2014年,華語歌手紛紛試水數字唱片。這次走在前面的又是李宇春。

李宇春在2014年的新專輯《1987我不知會遇見你》選擇在微信首發預售,從而使得她成為在微信賣唱片的第一人。微信完善的付費系統讓購買唱片變成了簡單的一件小事,其社交屬性讓每一位粉絲之間有所連接,組成唱片販售渠道的延續,實現了粉絲經濟和社交網絡的整合升級。

2016年,李宇春與天娛的合約到期,獨立成立工作室後交出的第一份作品《野蠻生長》,數字專輯銷量超過662萬張,總銷售額達3300多萬元,創下了中國數字音樂史的銷量新紀錄。“我能夠感到整個行業有復甦的跡象。”當時的李宇春說。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16年,李宇春數字專輯《野蠻生長》銷量破650萬時QQ音樂為其開了慶功會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2018全球音樂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音樂市場就完完全全、徹徹底底進入數字時代,數字音樂與流媒體音樂的增速也高於行業。2017年全球錄製音樂市場增長8.1%,去年流媒體收入增長26.5%,漲幅仍在繼續。

同年,廣電總局的“限韓令”斷送了韓國團體的國內市場之路,加之當年大熱的韓團成員多因服兵役從舞臺暫退,這給了“新星”的誕生提供了空間。

下個機遇在2017年夏天才姍姍來遲。

當時,衛視綜藝的頹勢已愈發明顯,互聯網卻顯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奔跑吧兄弟》一、二季總導演岑俊義和《爸爸去哪兒》總導演謝滌葵等金牌衛視綜藝製作人也逐步向網絡試探,《明日之子》等一批網綜選秀應運而生。

作為上個尷尬時代僅剩的音樂偶像,華晨宇成為《明日之子》第一季的星推官。三年前獲得《快樂男生》冠軍的他,或許沒有料到自己會在三年後的《天籟之戰》憑《我的滑板鞋》翻紅,後在互聯網選秀中扮演傳承者的角色。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16年,華晨宇在《天籟之子》上演唱《我的滑板鞋》


《明日之子》無疑是成功的,它在去年夏天把毛不易捧成了全民偶像——這個護理專業出身、長相平平的大男孩的一首《消愁》傳遍了整個中國。互聯網將他的關注度幾何放大,他以電視時代不可想象的速度躥紅,不過短短一個節目的時間,從唱吧籍籍無名的“王毛毛”變成擁有千萬微博粉絲的“巨星不易”,成為網絡時代選秀偶像的代表。

其最新數字專輯《平凡的一天》近4個月時間的銷量成績是890萬首。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17年,毛不易的《消愁》傳遍整個中國


此時,音樂發行渠道格局已基本穩定。艾媒諮詢《2018年Q1中國手機音樂客戶端市場監測報告》顯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在季度用戶活躍度方面包攬前三,這似乎昭示著TME在音樂流媒體“三國殺”中走在了前列。今年,TME投資《明日之子2》,數字音樂平臺首度加碼網綜內容,

綜藝節目和流媒體音樂平臺開始相互配合。

電視類音樂選秀卻開始衰落。在毒眸往期文章《有流量沒熱度,今年暑期的綜藝為什麼沒有爆款》中我們可以看到,走到第七季的《中國好聲音》有效網播量只有7.5億,被當時仍未完結的《明日之子2》遠遠甩在身後。

龍丹妮告訴毒眸:“我們清晰地看到音樂市場因為互聯網技術、年輕人的成長、經濟發展等很多因素帶來了新的裂縫,這個裂縫口可能是一個新的音樂市場的風口。”

這個所謂的“風口”,是指音樂網綜的興起,其通向的可能就是大陸音樂市場久違的“春天”。

除了選秀網綜,《音樂至上MUSIC ON》《中國音樂公告牌》《由你音樂榜》三檔打歌節目出現,在優愛騰“重出江湖”,正是瞄準了這片廣闊的市場,為這些原創音樂偶像提供了打歌平臺。


新時代偶像出世,但下一個“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在哪?

2018年,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上線



互聯網也促使粉絲追星的模式發生改變,從“散粉”走向集群化。

“玉米”胖同學告訴毒眸,李宇春既沒有官方後援會也沒有站子,粉絲多為散粉,只在出道紀念日或生日組織小規模慶祝。“粉絲接機的時候被保安問粉絲會長是誰,大家都說是李宇春,因為確實沒有粉絲會。”

而毛不易的粉絲卻是另一種追星模式。“七七”第一次追星便粉上毛不易,加入後援群、每天去超話簽到、發帖來提高排名,甚至每天將2/3的時間都花在微博上。毛不易發新專輯時,她甚至和幾個不同地區的粉絲自發建群、將“散粉”聚集起來衝專輯銷量。

追星的形式變了,但追星與偶像的本質卻是不變的。

對於粉絲們來說,偶像的作用像一座豎立的道標。“總讓我會想想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沒有忘記初心”。

偶像的本質也從來沒有變,它是引起粉絲共鳴、使其追逐的符號

。“上《時代週刊》的是節目,其實跟我沒有關係,我只是一個符號而已。”出道十三年後,李宇春對許知遠冷靜地回溯當年。

不過,“超級巨星”並沒有一個工業化的流程,可遇不可求。綜藝選秀唯一要做的,就是客觀地打造讓新人走向大眾的平臺。龍丹妮告訴毒眸:“為什麼毛不易這樣的選手會進《明日之子》?我也不知道。我們就是要把他放進來,而不是把他阻撓在這個圈層之外。

誰是下一個“毛不易”?我們準備好舞臺,等待下一個“巨星”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