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成功轉型的古人

一個行業有其天花板,一個人也有其天花板。由中興通信中年男子歐某新奮而自殺引起,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年危機,其實就是行業天花板跟個人天花板遇到一起,把握不住,從而發生了悲劇。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氣英雄不自由。所處於的行業如果處於成長期,就猶如順水行舟,不怎麼用勁也能跑得飛快,如果自己再努力,就如同快馬加鞭。所處於的行業如果出於衰落期,就如同逆水行舟,出了很大力氣,才能前行一點點,年齡略大,精力不繼,就要後退了。

行業、個人都抵達天花板之後,大多數人是選擇苦苦掙扎,然後行業、個人一起無可奈何花落去,也有些人來個華麗轉身,另外開闢新天地,也就是現在人說的轉型。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

第一個到達職業天花板之後,成功轉型的古人應該是財神范蠡。范蠡本楚人宛地人,為宛令文種所賞識。可惜,文種非但沒法幫助范蠡,他做宛令已經抵達天花板。沒辦法,范蠡到越國去淘金,邀文種到越國一起發展,兩人互為伯樂。范蠡、文種到越國不久,吳越交戰,范蠡看出越國凶多吉少,極力勸阻,越王勾踐不停。結果越國打敗,之後范蠡很快就得到勾踐的重用。然而得到重用並非好事,勾踐、范蠡君臣入吳為奴,裝了三年孫子,終於騙過吳王夫差,撿條性命回來。回到本國之後的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採納范蠡、文種的謀略,終於把宿敵吳國給滅掉。

仇讎已滅,范蠡、文種二人在吳國抵達人生的巔峰,一人為相,一人為將。按常規,接下來應該是國王和他的大臣、國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做官做到頂,范蠡從中看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危機。他看出越王勾踐此人,可以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準備功成身退。臨走之前,不忘提醒老朋友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種放不下已經到手的富貴,范蠡只得自己帶家人逃跑。不久,勾踐對留下來的文種說:你教我伐吳七術,我只用三種就滅了吳國,剩下來的四種你就用來教我那已經去世的父親吧。文種聽了,只得自殺。

范蠡乘船漂海到齊國,隱姓埋名,父子同心、合力治產。范蠡治大國如烹小鮮都行,要發家致富當然不在話下。雖然從頭再來吃了不少苦,但經過努力之後最終成為一方富豪,人稱朱陶公。很多人都是沒錢的時候生活很多煩惱,覺得如果有錢這些煩惱就可以消失了,然而有錢之後又發現有新的煩惱,范蠡也如此,老革命遇上了新問題,在教育下一代時束手無策。發家之後,范蠡的二兒子不可一世,三兒子揮霍無度,只有大兒子知道賺錢不易,是持家的一把好手。

後來,范蠡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范蠡也知道殺人償命的道理,但畢竟舔犢情深,不願二兒子被處以極刑,就準備派三兒子去拯救。大兒子更能幹,以死相爭去救人,結果范蠡只得派大兒子去楚國。范家大兒子到楚國後,花錢小裡小氣,甚至已經送出去錢還想收回來,最後救弟弟功敗垂成(不是想多爭遺產故意想出這樣的歪招吧?)。范蠡感慨地說:如果派小兒子去處理這事就好了,大兒子和我一起創業,知道賺錢不易,對金錢有敬畏之心,不像小兒子這樣視金錢如糞土,反而壞事。

發財之後的范蠡被人查清了他的底細,齊國就準備請他做相國。范蠡說,做官做到卿相,經商做到富豪,到達頂峰之後就要有重新歸零的心態。於是,范蠡散盡家財,再次隱姓埋名,重新發家致富。散盡家財這樣的事情他來回折騰了三次,才走到人生盡頭,壽終正寢。

三個成功轉型的古人

財神范蠡

第二個成功轉型的是商人呂不韋。呂不韋出生於在戰國七雄中夾縫生存的衛國,是個成功的商人,依靠在亂世中做國際貿易,掙了一輩子也花不完的財富。呂不韋發現,自己生意做得再大,錢賺得再多,在達官貴人中自己仍不算一個人物。別的不說,在做國際貿易報關的時候,各國海關一個小小的科員,就膽敢扣他的貨物,花錢打點才肯放行。

看到各國都對最為強盛的秦國卑恭屈膝,在亂世中,有錢未必走遍天下,有權有勢卻可以走遍天下,呂不韋決定轉型,毅然從政。然而當時不流行買官賣官,呂不韋雖然有錢,想求一官半職也不容易。因此,呂不韋要成功地從企業家轉型到政治家,必須找到切入口。

呂不韋發現秦昭王的孫子異人在趙國邯鄲做人質,感覺奇貨可居,決定在他身上投資。呂不韋結識異人後對他說:“我可以光大你的門庭。” 對自己都信心不足,說:“你還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異人如此態度並非妄自菲薄,而且因為他的王孫成分含金量極低:其父安國君雖然是秦國太子,但是他的兄弟多達二十餘人,他本人的競爭力還沒有達到平均水平,再瘋的風險投資家也不會在他身上砸錢。

投資落魄王孫立為儲君,難度就如同蒼蠅盯無縫的蛋。如果是別人,就算有再多的錢,投在異人身上也等於扔進水裡了,呂不韋卻以獨到的眼光,找到了突破口。他知道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就通過華陽夫人姊遊說:“吾聞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今夫人事太子,甚愛而無子,不以此時蚤自結於諸子中賢孝者,舉立以為適而子之,夫在則重尊,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此所謂一言而萬世之利也。不以繁華時樹本,即色衰愛弛後,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今子楚賢,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誠以此時拔以為適,夫人則竟世有寵於秦矣。”華陽夫人深以為然,幫忙運作,立異人為世子。

異人被立為世子之後,按呂不韋建議改名子楚以討好來自楚國的華陽夫人。子楚甚至向呂不韋索取其情人趙姬,呂不韋也忍痛割愛。從呂不韋找到突破口投資子楚到他真正登基,中間發生了一系列有驚又有險的事情,但通過呂不韋的打點,都化險為夷。不過子楚是個無福之人,登基不久就去世,其子贏政繼位,封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這時候,不要說各國海關,就算其他六國的國王,也無人敢對呂不韋說不。

呂不韋的下場卻不妙,其舊情人先後成為夫人、王妃、太后之後,耐不住寂寞,有空就找呂不韋重溫舊夢,呂不韋不堪其煩,給她找了個猛男嫪毐。結果,就是這個猛男嫪毐鬧出事來,連累到呂不韋。這時候,贏政覺得不殺呂不韋就必然會被敵國利用,寫信給他,問: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最後,呂不韋被逼自殺。

三個成功轉型的古人

企業家出身的大國宰相呂不韋

第三個成功轉型的古人是班超。在轉型之前,班超在西漢的國史館上班。儘管只是做一個普通的科員,但在大家眼中,班超在國史館是前途無量的。他父親是前任國史館負責人,他兄長是現任國史館負責人。班超他也比較有國史功底,他只要在國史館老老實實呆下去,最後混個局級、副局級絕對不在話下。國史館雖然不是油水衙門,但也是公務員編制,收入旱澇兼收,福利齊全,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工作舒服是舒服,天花板也明擺的,無論再成功的國史學家都是沒辦法掛印封候,享受國家領導人待遇的,班超這個科員在國史館乾得很鬱悶,經常說:“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同事們都笑他,班超回敬:“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在別的同事嘲笑他剛說不練的時候,班超真的改行了。國史館這種清水衙門的公務員,調到油水衙門都很難。班超去做的是一項高風險低收益的工作,武裝外交,出使安撫西域各國。當時西域各國受到匈奴的奴役,雖然不堪其苦,卻不肯接漢朝伸來的橄欖枝。這個可以理解,遠水救不了近火,和漢朝友好,未必帶來多少實際的好處,還會激怒匈奴。

班超出使的第一站是鄯善。看在使團帶來豐厚禮物的份上,剛開始鄯善對班超噓寒問暖,禮敬備致,但很快就態度突變,冷淡起來。班超知道事出有因,就找鄯善王安排給使團的侍者套話,然來是匈奴的使者到來。形勢非常兇險,鄯善王為了討好匈奴,很可能把漢使團交給匈奴處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趁匈奴人還沒有準備,襲擊了匈奴的駐地,把匈奴使團全部消滅掉。鄯善王見到匈奴使團在他的領地完蛋,怕匈奴怪罪,只得緊緊抱住漢朝的大腿了。

鄯善之戰的開門紅囊括了班超武裝外交的特點:隨機應變,鬥智鬥勇,而不是隻用蠻力。然而,鄯善王只是被逼上梁山的,鄯善之戰沒有讓西域人真正產生敬畏之心。班超接下來出使于闐,于闐對他只是敷衍。于闐封建迷信盛行,有個親匈奴的神棍對於闐王說天神發怒,需要殺一匹漢使好馬祭天。班超慷慨應許,但是提出需要這個神棍過來取馬。神棍不知是計,如期過來,班超不由分說把他抓起來殺了。最後,班超拿著神棍的首級找于闐王:這個神棍連他自己能活多少天都不知道,他胡說什麼天神發怒可信嗎?于闐王想想也是這個道理,決定遠離匈奴,親近漢朝。

在亂世,讓人敬服的最有效辦法是用勇,班超前兩戰更多是使巧,並不能讓西域人真心信服。匈奴支持的龜茲國攻破疏勒,殺死疏勒王,另立龜茲人兜題為疏勒王。一頭狼可以制服一群羊,兜題作疏勒王,沒有一個疏勒人敢起來反抗。班超看出兜題雖然兇猛,但是在疏勒中落單,假裝和他談判,把他制服。

班超出使西域近三十年,遠離故國,所帶的班子只有區區數十人,多次命懸一線,最後不但化險為夷,還打擊了親匈奴勢力,團結了西域大部分國家。我認為,投筆從戎的班超,從戎之後立的很對軍功,有很大原因是文史基礎紮實,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捭闔瞭如指掌,活學活用,從而能在西域立下不朽奇功。

范蠡、呂不韋、班超三人都是成功轉型的典型。應該向范蠡學習的,是他良好的歸零心態,主動一二再、再而三地從頭開始,而不怨天尤人。最應該向班超學習的,是他知道自己從事行業侷限性強,還沒有達到職業天花板,就主動求變。至於呂不韋,他善於發現、挖掘渠道,從而在一個全新領域也能如魚得水,但他能力雖然比範、班二人強,見識卻不足,最後落得悲慘下場,也怪別人不得。

三個成功轉型的古人

歷史學家出身的武裝外交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