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今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已在我國造成嚴重災害。據各地民政部門的數據,截至8月24日,江蘇徐州、安徽、河南、山東、遼寧等受災嚴重地區共有48人死亡,4人失蹤,37人受傷,倒塌/嚴重損壞房屋32624間,直接經濟損失250.8億元。溫比亞的災害已經超過2017年強颱風天鴿(121億元),和2016年超強颱風莫蘭蒂大致相當,更超過2018年其他登陸颱風災害的總和,已成為2016年以來我國災害最嚴重的颱風。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截至8月24日溫比亞部分災情數據,中氣愛根據各地民政部門數據統計

溫比亞最強時也不過是個最大風力10級的強熱帶風暴,為何損失比天鴿等強颱風還要大?

1、水汽充沛、能量充足。溫比亞是由季風低壓發展而來的颱風,一直擁有龐大的體型、充足的水汽供應。溫比亞登陸前後,副熱帶高壓保持強盛狀態,東海水溫偏高,給溫比亞充足的動力和熱力支持,因此它保持熱帶風暴強度一直到河南,登陸後4天仍然沒有消失。相反,2017年強颱風天鴿個頭很小,水汽供應不多,進入內陸後很快減弱消失;2018年強颱風瑪莉亞登陸前則水汽供應斷絕,進入內陸後減弱消失的比天鴿還要快。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溫比亞進入安徽後依然保持良好的形態,強度和登陸時幾乎一樣,來自風雲4號衛星

山東地區高溫高溼天氣導致多地海參減產,加之此前高溫致使遼寧6.8萬噸海參受災,據業內人士最新統計,今年至少將有近8萬噸海參絕收,超過海參年產量1/3。短時間內產量驟降,使得鮮參、拉缸鹽海參供不應求,價格均齊齊上漲。而據《農財寶典》記者瞭解,在這波海參漲價潮中,已有不法商家趁機兜售次參、假參,以此牟取暴利。(點擊藍色標題可瞭解詳情:罕見暴雨洗刷山東,海參又告急!全國絕收1.6億斤,參價暴漲30%!賣假參的來了……)

2、深入內陸,陸上轉向。溫比亞登陸後一口氣跑到了河南,隨後才緩慢轉為北上。這樣一來,溫比亞的所有水汽、能量都被帶進內陸,並且和冷空氣結合,造成河南、山東、江蘇徐州、江蘇宜興等地的猛烈暴雨和龍捲風。相比之下,同為強熱帶風暴的安比一直貼著海岸線走,很大一部分能量和水汽都沒有進入內陸,影響自然比溫比亞小得多。

溫比亞從菏澤東部進入山東,攜風帶雨、電閃雷鳴,省內多市區山洪暴發、橋淹了、車淹了、蝦塘決堤了…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暴雨沖毀了蝦塘堤壩

受到暴雨影響較大的濰坊、東營、濱州等地均為山東地區對蝦的主養區。大暴雨的來襲讓這一個個豐收在即的大汪子危機四伏。首先,颱風帶來的暴雨降低海水鹽度,鹽度迅速降低容易造成對蝦的應激,發病。其次,由於黃河口沉澱的沙土,暴雨容易導致塘基的潰提、甚至漫塘。目前,損失難以統計,但對對蝦養殖的影響就會在陸續呈現。(點擊藍色標題可瞭解詳情:24小時150億方降水量淹沒山東!蝦塘決堤、死蝦成災、30萬人受災……)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養殖戶抓緊出售捂死在池塘網兜裡的蝦

受颱風“溫比亞”影響,8月18日徐州出現兩次龍捲風,很多的魚塘被水淹導致很多魚被沖走

3、最大暴雨下在了防颱能力稍弱的北方。溫比亞的最大暴雨出現在河南、安徽北部、江蘇徐州和山東,這些地方都是防颱風能力相對薄弱的地方,應對臺風和颱風暴雨沒有充足經驗,排水基礎設施、水利設施的水平也跟不上。如果有南方省份的防颱經驗,相信山東壽光的洪災災情會減小很多。

受颱風“溫比亞”影響,18、19日山東壽光多地連降暴雨,降雨量之大,歷年罕見,造成彌河流域上游冶源水庫、淌水崖水庫、黑虎山水庫接近或超過汛末蓄水位,入庫流量遠超出庫流量。

20日上午,隨著洩洪流量的增加,彌河沿岸的村莊開始被河水倒灌,多村相繼被淹。據報道,這是壽光經歷的自1974年以來最大的洪峰。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溫比亞的災情給我們的啟示是:不管強度多大都需要高度重視!

像8月24日正在活動的雙颱風胚胎92W、93W,雖然它們的強度比溫比亞要弱,但水汽豐富程度比溫比亞毫不遜色,但是,這兩個風暴都攜帶了巨量水汽,而且在副高強盛期進入我國,將深入南方內陸並滯留3-5天。因此,它們的暴雨會非常廣、非常大。凡是深入內陸、水汽豐富的颱風,不管強度多少,都有造成嚴重暴雨災害的可能。雖然南方的防颱能力要強一些,但地形崎嶇,山區人口眾多,還是應該密切關注暴雨動向並做好準備。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8月24日西北太平洋颱風及颱風胚胎分佈情況,中氣愛在風雲4號衛星雲圖上標註

那麼,一年前“天鴿”掠過的地方,如今怎樣了?

一年前,“天鴿”在金灣沿海地區登陸。位於金灣區紅旗鎮的三板村,成為受災最嚴重的村莊之一:樹木倒伏,房屋損毀,水產養殖也遭受重創,一時間滿目瘡痍。

一年後,記者再次來到三板村。村道旁的樹木鬱鬱蔥蔥,道旁一望無際的魚塘倒映著藍天,賞心悅目。與去年臺風后的景象,可謂天壤之別。

在村委會門口的商鋪裡,記者遇到了邱女士。去年,她家在村委會旁邊租住的房子被颱風損毀。邱女士告訴記者,房屋被毀後,村委會幫助邱女士一家搬進了村集體剛剛建成的商鋪裡,還免了她2個月的租金。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天鴿”肆虐過後的三板村。

“天鴿”過後,三板村因電力設施損壞,大量魚塘增氧機無法運作,致使部分魚塘出現死魚。村委會副主任吳帶有告訴記者,為減少養殖戶損失,政府對養殖戶給予了每畝300元的災後復產扶持金,並對電力設施進行了大幅改造和提升。

據瞭解,原本三板村不少魚塘的電線由私人拉設,供電可靠性難以保證。去年“天鴿”過後,在電力部門大力支持下,三板村不少電線杆被加固,許多魚塘都換上了新的電線。

颱風暴雨造成的水浸也曾是三板村的老大難問題。為防止水浸,三板村不少道路被填高。一個全新的泵站也正在建設中,預計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

白蕉是斗門水產養殖的重鎮,其中新沙則是白蕉養殖業的重點區域,村道兩側的魚塘連片,增氧機轟鳴作響。

村黨支部書記梁炎明興奮地說:“今年,我們賣出去的海鱸已經到了11元一斤,一畝魚塘可以產出1萬斤白蕉海鱸,價格和產量同比去年都漲幅不小。”

然而就在一年前,新沙村的魚塘卻遭受“天鴿”帶來的慘烈破壞,“電杆倒置、折斷,電線斷裂,電錶浸水,一片狼藉。”梁炎明回憶說。

供電線堪比魚塘生存的“生命線”。風災過後,新沙村養殖戶面臨 “魚塘缺電供氧,自備的發電機也陸續出現故障”等破壞性難題。

救災復產及時推進,白蕉鎮在災後即開通了24小時熱線電話,為養殖戶尋找“發電機”。災後第4天,已有200臺發電機從各地運到白蕉,第一時間為養殖戶魚塘供電增氧、抽水。最終,白蕉鎮發生“死魚”現象的魚塘面積未超過1千畝。

巨損250億!“溫比亞”橫掃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等地!

“天鴿”過後的百蕉鎮,一片破敗不堪的景象。

“2017年,我們村集體純收入119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7523元,比上一年還上漲了。”梁炎明說。

當下正是白蕉海鱸收成的季節。如今,在養殖面積達到3500畝的新沙村,收魚、賣魚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鱸魚越養越多,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大家的防風意識也強了。白蕉鎮轄區內擁有9萬多畝魚塘,水產養殖重點區域廣大。但田間低壓線路密佈交織,且這些低壓變壓器、電線杆、電線由於養殖需求均暴露在地面,與城市社區地埋式的電網相比,它們在臺風面前更脆弱。

“今年我們組織相關養殖戶儲藏了預備電線和發電機組,以防萬一。”梁炎明說,還準備進一步升級魚塘的硬件設備,並組織學習臨時架設低壓線以求最快通電的辦法。

文章來源:農財寶典綜合中國氣象愛好者、齊魯晚報、南方日報等內容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