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文物中很少有聖旨?

聖旨作為古代帝王下達的命令或者發表的言論,是皇帝的權力象徵,如此重要的聖旨為何在如今卻很少,哪怕是博物館也很少見,要知道歷朝歷代帝王發佈了多少聖旨,這些聖旨為何都沒有留下來,成為文物接受保護?

為什麼文物中很少有聖旨?


現如今我們能看到的聖旨大多是明清兩朝的聖旨,大多藏放在故宮博物館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館。那麼除此之外,中國歷史上數以百計的聖旨去向如何?

一:民間收藏

古代帝王下達的聖旨,都是一式兩份,皇宮藏一份,接收人一份。

因此大部分接收人都會將聖旨當作寶貝一樣收藏起來,認為是無上的榮耀。

河北省邱縣就有一位名叫孫登選的老人就收藏了祖輩的聖旨,是明朝萬曆年間,為了讚揚他的祖輩所擬定的聖旨,其中記錄了祖輩在朝為官的時間以及所任的官職。

為什麼文物中很少有聖旨?


(民間收藏)

除此之外還有康熙的聖旨和雍正的聖旨在民間都有收藏(現如今都以上交國家)。

二:聖旨被焚燒

既然是一式兩份,皇宮中的大多都很難保存下來,每次改朝換代,新登基的王朝都會清理前朝的大部分書籍,尤其是宮中重要的文件,類似聖旨這種,新朝都會將其焚燬。

為什麼文物中很少有聖旨?


而前朝官員收藏或者後代收藏對於自身來講都是極其危險的,萬一被發現就按謀逆處置,因此很多人都識時務者為俊傑,將其焚燒殆盡,這樣被焚燬的聖旨佔了很大一部分。

三:戰亂

因為戰亂而導致很多聖旨遺失,古代戰亂頻繁,很多人都流離失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原本高官厚祿,很可能因為戰亂成為流民,因此將聖旨丟失。

為什麼文物中很少有聖旨?


尤其是遊牧民族,他們根本不知道保護文物或者書籍,進城就開始殺人放火,書籍焚燒最為嚴重,其中聖旨也大多因此丟失。

四:墓葬

很多聖旨因為皇帝駕崩或者接收聖旨的人去世,一起被埋葬在墳墓,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一些聖旨,有很多都是古墓出土的。

尤其是當時有的官員,他們認為聖旨是高貴的,在世時將聖旨供奉起來,自己死後都要求將聖旨一起下葬。

五:自然損毀

很多聖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早已經模糊不堪,甚至已經腐壞,尤其是有的聖旨保存不當,可以說可能早就化成灰塵了。

為什麼文物中很少有聖旨?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我們現如今所見的聖旨甚少,所以在文物當中,看見聖旨的可能性並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