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研究」人是怎樣記住音樂旋律的?

「音樂研究」人是怎樣記住音樂旋律的?

對於一般文字和圖像還有話語的記憶,都是很具體的東西,可是我們記音樂就是靠聽覺,記住旋律絕大多數時候不是靠樂譜,這樣抽象的東西人是怎麼記住的呢?

普通人的音樂迴路的確主要在右腦。大腦對音樂的處理、記憶與辨識是一件異常複雜的事,我只能根據文獻簡單總結如下:

人類的聽覺中樞主要位於大腦的顳上回和顳橫回,這部分被稱為“聽覺區”,但聽音樂時,除右側“聽覺區”發揮作用外,也需要大腦皮層聯合區(額葉皮層的大部,頂、枕和顳葉皮層的其他部分)的共同作用。

音樂在入耳後100ms內,由腦幹、丘腦、初級聽覺區、次級聽覺區與聯合區共同處理音高、音色與音量;

100-200ms後,信號完全進入音樂迴路的聽覺區,由右側顳上回處理旋律,由顳平面處理音程,由情感中樞激發由音樂產生的情緒。

「音樂研究」人是怎樣記住音樂旋律的?

對音樂的記憶,由右側額下回、前運動皮質(位於前額頁,與模仿與學習密切相關)、頂葉與小腦共同完成,而歌詞記憶則交由左腦完成——右側額下回、前運動皮質受損會導致跑調,或無論如何也學不會一段旋律,這種情況被稱為“音樂能力失調”。

對於聽過音樂的辨識,簡單的音高依靠右側初級聽覺區來辨識;複雜的音程與旋律則主要依靠右側次級聽覺區來完成,這兩部分都在右側顳橫回前部;音色辨識由顳上回完成;節奏辨識則主要依賴聽覺區中非初級聽覺區的功能——研究證實,顳橫回、顳上回與腦島受損均可導致無法辨認出一段剛聽過的音樂。

注意,以上只是普通人的腦內音樂處理過程——音樂家們的大腦對音樂的處理機制與普通人存在非常大的差異。

音樂家們的大腦在處理音樂時,掌管語言的左側聽覺區與掌管理性思考的額頁也會參與進來,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證實,經過專業訓練,擁有絕對音感(看過柯南劇場版12《戰慄的樂譜》的同學應該會知道這個概念)的音樂家,其左側顳平面與掌控左右腦協調的胼胝體都比普通人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