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應用及即興演奏基本理論

現代和絃的變化

音樂中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稱之為: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屬音 屬音 下中音 導音

傳統和聲學把所有的和絃都歸為三度關係來解釋,並且力求和聲進行的完美和規範。但是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爵士音樂的和聲已經高度複雜化和自由化,三度疊置雖然仍是和絃構成的基本原則,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釋手段。

這年頭可以這樣說:把幾個音合在一起發音就構成和絃。和聲的進行是否規範屬於次要問題,平行五,八度的錯誤基本上不予考慮。

唯一的準則是:聽起來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樂中複雜的加音和絃幾乎使你分不清和絃的功能性,布魯斯和絃同名大小調攪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進進行很難用經典的和聲理論來解釋。

現在我們就進入現代和絃的奇妙世界。

和絃應用及即興演奏基本理論

和絃使用手段

1.保留根音

這種手法在很多流行音樂中有應用。它的意思是在一段和絃連接裡,根音不按照正常和絃根音走動而是一直持續在一個音上保持不動,最常見的是保留主音。

具體點就是類似這樣的連接:C---F/C---G/C---C,和絃原來的意思是1級到4級到5級,但根音卻一直保持在C上,這種手法也削弱了原來和絃間強烈的對比,使它們能"粘合在一起",所以能給人以穩定,溫馨的感覺,用在前奏,歌曲的A段比較合適。

Bryan Adams的成名曲《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一開始就用了這個手法,你可以仔細去聽一下。在經典和聲學中稱這種手法為"主持續音"。

和聲就是這樣奇怪,也許你會說G/C的和絃,用C作G和絃的根音,難道就不會發生小二度衝突?所以說理論既是我們前進的領航員也是最大的束縛,當我們把一串和絃連起來後,你就會發現根本體會不到小二度的衝突,試一下吧!

和絃應用及即興演奏基本理論

2.延留音,先現音

我一直感覺到,和聲的最大魅力在於"期待感",也就是當一個和絃出現時,我們就等著它應該走向的那個和絃的出現,做到與我的"心理聽覺"相一致。延留音和先現音可以滿足我的這種"僻好"。

我們先說延留音,它的意思就是把甲和絃中的某個音延續到接下來的乙和絃中,並且這個音不是乙和絃中的音。

例如這樣的進行:F---Gsus4---G7---C,其中Gsus4和絃的構成是5,1,2三個音,而DO音是從F和絃延續下來的,它並不屬於G和絃,由於它加入了G和絃中,使G和絃原來的屬功能被削弱,DO音代替了原來SI應有的位置,但搶了別人的位置是一定要還給人家的,所以"期待感"在這裡產生,聽覺上我們等待著DO進行到SI去,於是後面一個G7的出現滿足了我們的聽覺需求,並且最終解決到主和絃上,得到完滿的終止。

這是最常見的延留音形式。我們可以自己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把某個和絃的某個音延續到後一和絃上,造成一種"遲到的解決",很誘人的。

再來看一下先現音,它和延留音正好相反,就是在甲和絃中先出現了後一個乙和絃的某個音,而這個音並不屬於甲和絃。

當音樂進行到乙和絃的位置時,這個先現音成為了和絃音,音樂得到了解決。比較有效果的辦法是先現根音。如這樣: F/G---G7---C,它原本的意思是4級--5級--1級的簡單進行,不過在4級和絃上它先出現了後一個5級和絃的根音--G,結果造成了一種很奇特的效果,使4級和絃也有了屬功能,三個和絃的連接變得緊密了。

先現音和延留音是調動聽眾胃口的極好手段,我們應該好好利用,也可以一起使用,如:F/G---G7---Csus4---C,連續使用了延留音和先現音,非常不錯。

和絃應用及即興演奏基本理論

鋼琴即興伴奏技巧

即興伴奏是指不用伴奏譜的情況下,為歌曲所彈的伴奏,當然也可以事先做一些準備,如熟悉一下樂譜,分析歌曲的基本情緒與內容,分析一下調式,標記功能記號,設計一下各段的伴奏音型與奏法等。

這樣做可以使即興伴奏減少盲目性,增強規範性,可見即興伴奏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海闊天空,當然也不象伴奏譜那樣精心設計嚴格規範。因此,既要有章法,又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才叫即興伴奏。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綜合課。首先當然應具備一定的鋼琴基礎,按照教科書的說法,至少應具備相當於拜厄後期或車爾尼599中期的水平。

當然,實際學習中應使鋼琴技術與即興伴奏技術同步發展。而且,系統的學習和聲也是進行即興伴奏必不可少的。

除了上兩門與即興伴奏直接有關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進行大量的練習與實踐。同樣,扒帶對鋼琴來說也是適用的。

鋼琴伴奏的原理,其實也就是彈奏和聲的問題,但這又不單純是和聲的問題,在它背後,還有如何選配,用什麼方法彈奏的問題,而配和聲又要根據具體作品的需要,這就還要又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即興伴奏是一系列基礎知識技能應用於此的具體體現。

它反映了一個人的知識,技能,水平和綜合應用能力,這就需要在不斷學習,反覆實踐中逐步掌握和提高。

即興伴奏的構成有以下要素:鋼琴技巧;和聲基礎;伴奏音型;歌曲分析;綜合應用能力。

和絃應用及即興演奏基本理論

鋼琴技巧

鋼琴即興伴奏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鋼琴技巧,不會彈鋼琴的人是不會在鋼琴上彈伴奏的。但要明確一點,鋼琴技巧絕不等於伴奏技巧,二者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以機械練習為主來再現樂譜內容的,而後者是以創造性的勞動完成歌曲伴奏的任務,使之成為與歌曲相輔相成的整體。

和聲基礎

即興伴奏屬多聲部範疇,當然需要和聲基礎。而和聲水平的高低又直接關係到伴奏的音響效果和表現力。和聲選擇要根據具體的作品需要來考慮,處理好排列法,連接法,省略音,功能性,色彩性,節奏感,表現力及和絃的結構與和絃外音,和聲風格等等。

這在和聲練習中有固定的規則,而在實際應用當中又是很靈活的。還有的問題在練習中找不到,而在實際應用當中又是必須處理好的。因此和聲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伴奏類型

掌握了一定的鋼琴基礎,和聲基礎,就要用一定的形式進行陳述。伴奏音型就是和聲基礎應用到具體作品中有規律的陳述形式,而這個形式是否恰當,怎樣才能恰當,應當有一定的根據。

如鋼琴的性能,伴奏音型的特點與表現力,演奏方法,以及伴奏者現有鋼琴技巧的水平,應用能力的水平等等,伴奏效果的好壞,除了和聲效果以外就是伴奏音型的應用了。因此,創造性的選擇好,設計好伴奏音型是彈好即興伴奏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歌曲分析

對歌曲體裁,形式,曲式,內容的分析,是能否恰當選擇和聲,伴奏音型的根據,就和聲而言,調性的明確,半終止,終止的確定及和絃結構,和聲效果,風格是否與歌曲內容相統一,都是通過對歌曲的分析來確定的。

伴奏音型的選擇也是要依據對歌曲的分析,一首優美的抒情歌曲和一首堅定有力的進行曲,二者的伴奏音型肯定是不同的,就是同一首歌曲在每一樂段之間以及從呈示發展到高潮再現的處理也是不可能一成不變的。

因此,從伴奏的需要出發,對歌曲進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對伴奏音型的選擇與應用更是不能缺少的一個主要環節。

綜合應用能力

綜合應用能力是指鋼琴技巧,和聲基礎,伴奏音型,歌曲分析四個方面的綜合以及即興的編配,與演唱者的合作,藝術實踐經驗等內容。這個能力的培養和鍛鍊是能否彈好即興伴奏的關鍵。

總之,即興演奏是一個複雜的,多方面的,熔各種要素於一爐的綜合課。但也不是深不可知的,神秘莫測的天書。只要通過不斷的學習,終將會得到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