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如何做盆景?

成事者大同


第一、樁材選擇。初學者應選擇本地常見的易栽易活易造型、枝密節短葉小、壽長形美、分櫱萌芽力強的樹種。如六月雪、瓜子黃楊、雀梅、羅漢松、銀杏、海棠、迎春花、火棘等。樹種選好後,針對性地上網收集該樹種的資料,如生長習性、栽培特點、常見造型樣式等等。從春季在花卉市場上購買些新鮮健壯、未發芽、形狀奇特、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中小型苗木來培養,不要貪大求奇、好高騖遠。

第二、盆土配製。土壤是盆景生長的基礎,一般要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透氣瀝水,可用田園土、山泥、沙土配製。使用前需曝曬、燻蒸或用化學藥劑消毒。有些樹種對土壤酸鹼度有偏好,如杜鵑喜酸、檉柳喜鹼,在配土時注意調節。


第三、選盆。選擇盆景用盆排水性、透氣性一定要好,盆的形狀、大小、深淺、顏色、質地要合適所選苗木的生長與審美要求。對於初學者可先用大盆或地面栽植、養坯,待基本成型後再上盆造型養護。

第四、養坯。首先要審樁,要細心觀察,反覆揣度,根據苗木根盤形態、樹幹的走向、枝葉的分佈確定觀賞面,把它最美、最與眾不同之處展示出來,再依據樹苗的自然形態去蕪存菁、刪繁就簡地設計造型。然後依據設計對苗木進行定型修剪,剪除無用、雜亂、過長、過多枝條。剪除過長主根,多留鬚根、細根。栽植時,下層鋪上粗粒沙土利用排水,上層鋪上細沙或營養土,將苗木放入,或直栽成直乾式、大樹式,或斜栽成斜乾式、臨水式,橫栽成臥乾式、懸崖式,或合栽成雙乾式、叢林式等等。若干苗木過大、過粗,養坯期間,可對裸露的枝幹纏上布條保溼。

第五、造型。造型的方法很多,如修剪、攀扎、栽植、提根、雕乾等等,其中用的最多的是修剪(冬季修剪和生長季修剪)和攀扎。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並勤於觀察樹木對造型(特別是修剪)的反應,不斷摸索,才能很好的掌握這一技能。

更多精彩盆景知識,敬請關注老樓說

老樓說


想要開始養盆景,首先要從心態上做好準備。

有些人想依靠盆景花卉致富,雖然不為過,但盆景生長有自己的週期,帶有功利心去養殖盆栽往往無法享受到真正的樂趣,反而有可能因急於拔苗助長而得不償失。

接下來就是學習一些基礎常識,我簡單列一些供大家交流參考:

1.適當澆水

根據很多東家平臺上的盆景匠人反饋,多數盆景花卉死亡的原因都是土壤積水。這是很多初學者容易犯的問題,因為過於愛惜,唯恐花卉缺水。

這邊需要明晰一點,即盆栽和地栽的區別。地栽多餘的水分是可以流走的,因此再多水都不怕。而盆栽則就這麼土壤空間,極其容易積水。

當然,也不可以過於長期澆水。最合適的是根據植物不同的生長習性,有規律地澆水。

2.適量施肥

這點同澆水一樣,因為盆景土壤空間是有限的,植物容易缺失養分,因此生長所需的一些微量元素需要人為補充。但切記也不要施肥過多。

3.最好固定位置

盆景的養護也需要穩定的環境,因為通風、光照等等各種環境因素都會影響植物生長,多變的環境會造成植物生長困難。且盆栽要是頻繁搬動,也容易造成植物根部的損傷,導致其死亡。

4.適當修剪

很多人養盆景注重造型,認為別緻的造型才能凸顯盆景的美。但這在植物成活之後才可以進行,否則就是捨本逐末了。

一般來說,盆景在養殖兩三年後才可以修剪造型,此時盆景已經根系豐滿,生長茁壯了。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手把手教你打造一盆漂亮的玉樹盆景,我們之所以會在家裡養些花草之類的盆栽,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枯燥的室內環境增加一點生機。但不是隨隨便便養幾盆花卉就能做到,我們得通過適當的修剪加以整形,才能讓他們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下面小編就來介紹大家都可以有養過的多肉植物-玉樹,它天生就適合作為盆景的。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玉樹的種植,一般都是扦插繁殖,在生長季節剪取肥厚充實的頂端枝條,長8-10釐米,稍晾乾後插入沙床,插後約3周生根。

也可用單葉扦插,切葉後待晾乾。再插入沙床,插後約4周生根,根長2-3釐米時上盆。玉樹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所以要給玉樹經常曬太陽。夏季光線強,應進行50%遮蔭或移至室內。對於辦公室養殖的花友,應將玉樹放在有自然光的地方,並經常給玉樹曬太陽。

養好一盆玉樹還不夠,我們得進行適當的修剪才能製作成一盆美麗的盆景,我們先欣賞一些好的玉樹盆景作品吧!

上盆時首先要因材取勢,進行定形修剪,保留所需枝條和必要的芽眼,以供造型之需。同時要根據造型需要確定在盆中的栽植方式(作或直或斜或傾斜式栽植,還可作提根式處理),然後定植於養護盆中。

玉樹一般生長很快,不容易控制形狀,所以要對其進行肥水控制,尤其是春季生長旺季,一定要少澆水。不要讓其葉片長大,而且要根據分枝的長短進行打尖,留下5-6個葉片為好,然後根據自己喜歡的造型,有目的的培養。


養花站


【臺長來答】

工具準備

對盆景造型所要用到的工具,若按專業地來說,非常地龐雜。但是,若只是家庭一般愛好者的話,只需要用到幾樣臺長常說的“萬能工具”,即可完美替代。

>>>>鐵絲

本來用於盆景造型的最佳牽引工具是棕絲,也就是製作老式床繃子的材料,但現在一般家庭較少有,所以可用鐵絲替代。各種規格的鐵絲均可準備一點。

>>>>塑料紮帶

注意不是透明膠帶,需要的是兩面都沒有粘黏性的膠帶,質地稍厚一些為宜。

>>>>尖嘴鉗

這樣工具沒什麼可說的,一般家庭均有,不過其鉗嘴越尖越好。

實際操作

第一招:老規矩,臺友不妨用手機

——來首藏頭詩

微風輕撫花常在

信步神遊南山陽

搜奇覓巧銅雀臺

種紅植綠青雲上

——來挑戰:四句藏頭露尾詩,首字相連+尾字相連,可得八字箴言,召喚臺長真身!來時記得說一句:“臺長,你的秘密被我破解啦”!

第二招:綁紮枝條的基本手法。選取枝條已經木質化的分岔處,用鐵絲框定盤扎。

臺長提示:

1、因盤扎處均是要持久受力的,因此盤扎點一定要選取木質化完全的枝條,並且是在分岔處,這樣才不易造成位移,損害定型。

2、植物是不斷生長的,因此在盤扎口不可過緊,要留有植物長粗的一定餘量,以防鐵絲勒入植物枝條。植物也是有生命的,鐵絲勒入肉不好受嘛。

第三招:直接向下彎曲法。植物絕大多數都是向上生長,但盆景造型時,卻忌諱毫無美感地直統統地朝天生長,因此向下彎曲部分枝條是必不可少的。

臺長提示:

向下彎曲盤扎時,需要充分考慮枝條的硬度和受力點,以及彎曲幅度,以免彎曲不成,反而折斷了枝條。

第四招:先揚後抑式彎曲法。有時候因為造型的因素,直接向下彎曲呈現的是一種頹勢,並不符合我們的審美,因此“先仰頭再低頭”的那種曲線美成為一種盆景造型必殺技。此時,可以先用鐵絲向上提起半截枝條,然後再往下拉伸枝條。

臺長提示:

此法枝條受到的應力特別大,並且處於截然相反的兩個方向,因此實際操作時,臺友務必要小心拿捏箇中分寸,以免折斷。

第五招:其實這一招算是一種“補招”。細心的臺友會問,若是新手拿捏不好枝條的彎曲度,一旦過度導致枝條折斷該怎麼破?

這個時候,臺長就來說一種“萬無一失”大法:先根據枝條彎曲方向,用鋸子細細鋸掉一排帶齒的缺口,然後用塑料紮帶沿著一個方向,一圈圈地綁縛在需要定型的枝條上,最後才用鐵絲盤扎。

臺長提示:

1、鋸口一定是朝著需要彎曲的方向進行鋸,另外鋸口深度要根據枝條粗細決定,不可鋸得過厚。

2、綁紮時,一定要用力綁緊,並且固定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塑料綁紮帶最大程度地保護枝條不因為受力過大而斷裂。

第六招:前面的基礎幾招之後,若是臺友有更高追求,渴望飛上天與太陽肩並肩,那臺長就放一大招。

用一根乃至若干根木棍,利用之前的基礎招數,反覆盤扎,形成虯髯地一彎三折。此法得當,包臺友你一步登天,造出萬眾矚目的盆景神作!

臺長提示:

在進行大招盤扎時,拜託諸位臺友,飛上青天與太陽肩並肩時,一定要考慮植物的基本屬性。即植物都是向陽的,並且具有頂端優勢,總體而言是向上生長的,別指望盆景會頭朝下可以一直活著。強行向下的結果,最終還是會導致枝條枯萎,或從其他地方另闢蹊徑長出向上枝條。

第七招:也正是因為考慮到植物的生長特性,所以臺長強烈建議,臺友可以採用游龍式樣的盤扎方法,在讓盆景符合我們審美的同時,也保持其向上生長的特性。

臺長提示:

游龍式的盤扎,一定要事先充分考慮好造型的整體審美,不要以為彎得越多越好。相信臺長,彎繞多了絕對是災難,人家會以為你的盆景是麻花哈哈哈。

臺長這一次只是拋磚引玉,說了一點最最基礎的入門盆景造型大法,盆景的世界很宏大。若有繼續想深入瞭解的臺友,不妨看下方:

——來首藏頭詩

微風輕撫花常在

信步神遊南山陽

搜奇覓巧銅雀臺

種紅植綠青雲上

——來挑戰:四句藏頭露尾詩,首字相連+尾字相連,可得八字箴言,召喚臺長真身!來時記得說一句:“臺長,你的秘密被我破解啦”!


種在陽臺上


最近喜歡看這類文章和視頻,所以多少有點心得。可謂充電兩小時動手五分鐘。





火星環島


我也是一個盆景愛好者,收藏者,一般初學的話,要先了從瞭解樹種開始,初學的時候懵懂無知對很多樹不知道,很多樹是國家保護的不能採挖,品種不好的也不要採挖,初學多應多看,多聽,多學,多實賤,從採挖開始,修剪,培養。



事後說


\n

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擁有一個寬敞的陽臺,對於那些空間有限又十分熱愛綠色的主人來說,選擇對環境要求不是太高的多肉植物來佈置是很好的選擇,這個秋日,你的家中依舊可以擁有綠意黯然的自然生活!
\n
\n
首先準備好你的工具:
\n
花盆,盆栽土壤,苔蘚,多肉植物以及小鵝卵石


\n


\n

首先在花盆中鋪上一層薄薄的土,然後將苔蘚放在上面

\n



\n

然後便可以將多肉植物安插在土壤中,最後擺放一些裝飾用的鵝卵石






每隔7-10天澆一次水


趙景盛


做盆景主要是有目標,有思路,瞭解你要做盆景的樹種,這裡給題主舉個“奇樁”小葉黃楊盆景的製作和養護,很全面,非常適合初學者看哈!

黃楊:通指小葉黃楊,黃楊科,黃楊屬;大葉黃楊並非真的黃楊,是衛矛科衛矛屬植物,為不同種且生長比小葉黃楊要快得多。(本文說的均為小葉黃楊)由於黃楊生長非常緩慢,自古就有“千年黃楊壽為矮,更難求得天然枝”的說法,“千年長一寸”自然是誇張的說法,但也說明了黃楊不易變形的特性,從盛唐開始就是作為盆景選材的首選。由於野生黃楊大多生長於山脊或溪澗石縫之中,經過大自然的洗禮,天生就具有滄桑的感覺,盤根露爪,蒼勁古奇的造型不用過多的修飾就能盡顯姿態。因此一般製作黃楊盆景都會用老樁栽培。

千年黃楊壽為矮

下面介紹下常見的黃楊的一些養護技巧。

土壤:黃楊喜疏鬆肥沃透水透氣的土壤,(參考配土:可用腐殖土+田園土+河沙土2:2:1配比混合)避免積水。

截樁:黃楊生長緩慢,故截樁不宜過短,先養枝幹,需等枝葉繁茂增粗後在根據實際情況截到位即可

先養枝幹,不要一次截短

栽種:建議3-5月份,溫度回暖期間,入秋之後不建議栽種。首選地栽,栽種好之後,陰養保溼大概一個月左右,即可進入正常養護。(直接上盆有可能根系發育不好;另外雲南黃楊由於四季氣候溫暖,選種應注意當地氣候條件,差異太大的話較難養活不建議選擇)

放置建議:黃楊耐寒,喜水愛靜,禁強光,忌曝曬,散射光照射的地方即可,下山樁和翻盆的黃楊應庇廕陰養一陣子再進入正常養護,冬季建議在室內過冬。成型的小景黃楊擺在室內茶几案頭也別有一番趣味。

散光喜水

澆水:黃楊喜溼,勤澆水讓盆土保持溼潤;夏季高溫早晚都需要澆水,並向葉面噴水保溼,黃楊易積水爛根,所以需要注意盆內不能積澇。冬天澆水需要注意凍土,凍枝。

金邊珍珠黃楊

施肥:薄肥勤施的原則,可在換季的節點前施點肥即可,可用腐熟的稀釋餅肥水,另外葉面可經常噴灑稀薄的氮肥,保持葉面鮮亮翠綠。

換盆:中小盆3年左右,大盆5-7年左右,初春或盛夏生長時節進行,換盆後置放在陰涼處一週左右即可恢復生長,帶一半宿土移栽,修剪老根長根,上土壓實。對於一些生長教弱的植株應及時換盆,新的培養土最好建議是在殺菌後再栽種,可避免不必要的病害,改善植株生長。

修剪造型:由於黃楊的木質堅硬,韌性小,皮薄,造型忌盲目追求一次到位,根據樁型因勢利導,幾次到位;盤紮在夏秋生長季節進行,對較柔韌枝條拿彎造型。春季以剪為主,根據實際情況適當修剪。

摘心促芽:黃楊的長勢很慢,但新生枝條生長較快,在枝條木質化前經常摘心,留確保枝條短粗,適當追水追肥,之後新長的葉片會更加繁多,造型更加的美觀,春季開花時節應及時將花苞摘除,確保養分不流失浪費。

小葉黃楊“無葉則不發”,針對不到位的一些枝幹可用短截逼芽的方式,逐斷留葉,讓其逐步下行發芽到位,欲速則不達,切忌心急!針對一些黃楊盆栽枝幹光禿的彌補方式是用赤黴素促芽,(用酒精化開之後加水稀釋,濃度在1000倍左右)在需出枝部位每天塗刷1次,刷個三四天,一般新芽就會長出來了。

適時摘心,確保枝條短粗造型美觀


農道生活


中國盆景有七大流派
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徽派、如派(也就是通派)

不過依我之見,我覺得只分兩類,自然修剪型,人工蟠扎型



這屬於人工修剪,更多請搜索嶺南派


這是人工蟠扎型,(如派)更多請搜索除嶺南派外任意派別。

下面進入正題,做盆景我私以為分三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自己動手做一些有趣的,能夠陶冶自己情操的,比如











這一階段,其實並不複雜,做一些簡單的山水盆景,就很有味道,如何有趣,有味道,就在於你自身的一個創意,選擇與組合

第二個目標,成為一個手藝人,可以自己玩,也可以謀生

這個目標也不難,拜個師,基本一年左右就可以出師,自己再鍛鍊個兩三年,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自己琢磨,那麼時間就相對來講就相對長一點了。

我推薦你一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的《盆景製作與欣賞》,這本書純技術向,對於新手而言是很好的.

第三個目標,盆景大師。

關注我,後續有更多關於盆景的進階篇


唐唐知之


我也是初學者,我認為主要是一個樹形與盆子的搭配,還有就是盆內的造型設計比較重要,根據樹形而定。還得日積月累,慢慢研究,經常看看一些精美的造型圖片,從中獲取靈感,每個人對於美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所以發現美的角度也是不同的。說的不好請見諒,我的初學盆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