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部脈診法

尺部診脈法,是指通過對尺脈脈象(廣義的,包括各種表現)的診察來診斷病症的一種脈診技法。

在《傷寒雜病論》中就有關於尺脈確定病症的記載,《辯脈法》載“尺脈弱,名曰陰不足”,又,“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名妊娠……”(《金匱》婦人妊娠病脈並治第二十),一般認為陰脈就是尺脈,同書中還有各種其它脈法與尺脈相對的多處記載,結合《脈經》裡“尺脈浮……尺脈虛……尺脈沉而滑……”(卷四辯三部九侯脈證第一)“尺脈滑而浮大”,“尺脈牢而長”(卷一辯銀洋大法第九)和歷代其它醫家關於尺脈的病案來看,應該有一種專門的尺脈診法存在。

隨師侍診,常見有的老先生持脈,以食指定在關後尺上,中、無二指同時排列於後,謂之診察尺脈。為此曾多方查閱資料,遺憾的是,至今未見任何中醫文獻明示相關操作技法。於是循此法四處求教,廣涉脈書,臨證也深加研摩,歷有十年,略有體會,以為:診脈胃氣、神氣隨處可見,根脈診則不能離開尺脈。尺脈至少是根脈的一種。叔和雲“……尺猶不絕……何憂損滅”。又由於尺部位置的特殊,如果再施行適當的操作技法,則不僅可以同時檢測胃神根,對確定平脈,把握先天陰陽的生理、病理消長,作整體生理、病理的八綱辯證、臟腑辯證,以及診察尺中其它局部臟腑的生理、病理狀況,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撰者所掌握的尺脈診法,有比較系統比較完整的脈理和操作技法,與各家理法有所不同。現總結出部分相關的脈法脈理,簡介於後,一家之言,以求引玉。

一、 四大功用與相關脈理
1、確定平脈:尺脈部位介乎尺膚與寸口脈之間,至少有三指的長度,又沒有寸、關、尺的浮沉差異,平闊有餘,脈動、脈管體、脈內容物與四周組織關係分明,其中個體脈的大小、長短、浮沉、虛實異常,可以一覽無遺。因為個體差異如肥瘦高矮造成的操作困難,也可以改善。此時運用“自然落指法”(詳見後)是確定平脈的重要依據。當然,平脈仍然要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反覆比較,以防疏漏。

2、把握腎中陰陽的生理、病理消長:一般來說,尺部脈法與所謂溫補派各家的聯繫比較大。強調腎命水火陰陽。如薛已指出,左尺脈虛弱而細數者是腎水真陰不足,宜六味丸,右尺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者命火常虧,宜八味丸。李中梓謂,“先天之本在腎……故腎為先天之本……”,“兩尺為腎部,沉候之六脈皆腎也……腎水絕也。”(《醫宗必讀》)。這裡介紹的脈法,原來的名稱就叫做“陰陽脈法”,除了廣義的先天腎中陰陽之外,更突出了狹義生殖陰陽的消長。且主張男女尺脈左右相反:男子左脈主腎中先天陽氣和生殖之陽氣的消長,主火。又主子處,大腸,膀胱無形之氣化。右脈主腎中先天陰精和生殖之陰精的消長,主水。右主子處,大腸,膀胱有形之物的排洩。女子與男子相反,左陰右陽。在脈象上,仲景的“男子脈浮弱至澀為無子,精氣清冷。”和“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此名為革,婦人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的名訓,是生殖之陰陽病變的經典,對女子精氣,包括現代醫學有形之經、帶甚至排卵的生理、病理作脈象估計,男子精氣的飽滿與漏、遺,結合現代醫學的有形之物的消長如不射精、逆行射精作脈象估計,都出於其中。診脈時不要等閒視之。關於大腸無形氣化定位是否存在,有待商榷,暫列存疑。

3、作整體的生理、病理的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八綱辨證對脈位的要求是不高的,浮沉遲數,有力無力,尺脈診察和一般診法無異。《難經·五難》中的經文曰,“如三菽之重,……肺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是臟腑浮沉定位法的雛形。在這裡,尺脈右浮取主肺和大腸無形之氣,(與一般大腸只一處定位不同,這裡有形無形分列),中取主脾胃,沉取如前述李中梓所言“沉候之六脈皆腎也”,男子主腎中先天陰精和生殖之陰精的消長,主水。右主子處,大腸,膀胱有形之物的排洩。女子主腎中先天陽氣和生殖之陽氣的校長,主火。又主子處,大腸,膀胱無形之氣化。左浮取主心與小腸,中取主肝膽,沉取如前述之男女相反。簡易的臟腑分列法,有一部分可移至尺脈診中,前人述及較多,如鄭壽全《醫理真傳》說右浮為三陰病,左沉為三陽病等。

4、 診察局部臟腑功能的生理、病理:前面其實已經提到,尺部脈所主臟腑男女相反。除子處生殖之陰陽定位,膀胱、大腸,即二便的生理、病理狀況,皆可以從中測出,對細察脈象的要求較高。而男女左右相反,在實踐中結合脈象看,如有女子大便不同,左尺中、沉取獨弦滑至關,或月經將至,左關尺偏浮而弦滑,四周從容,屢驗,不見得沒有道理。

二、 操作步驟與重點說明

1、 自然落指法:即以雙手拇指同時輕託彼雙腕底,雙手食、中、無三指同時按於彼關後尺中,先定浮位,然後同時加壓,壓力大小與彼脈四周組織張力大小相應,速度緩而勻,自肌膚表層一氣下落到筋骨,乃至八指用力扣壓久候,整個過程沒有刻意停頓和重新返回。要求“指隨脈勢”,是平脈的重要依據。類似的脈法如:“初重指切骨定畢,便漸舉指,令指不厚不薄與皮毛相得……以意消息進退舉按之宜”《千金要方》,這裡的“重指”初看不一樣,實際上就是強調一氣下落,如果在尺脈部位應用,似更便捷有效。

2、察獨對比:察獨易懂。《素問·三部九候論》曰“……
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陷下者病。”這裡偏向大致收索。關鍵是操作中脈象與部、位之間的主次取捨,注意要有幾條明確的思路。對比是前者的深入,常有的有左右對比法(重點在於雙手對比時,雙手脈象之間的異同,有病理上相互協同和不同病理同時存在的可能。)浮沉對比法,更針對浮沉之間的脈象病理協同可能和相異可能,操作中指法變化較多,要求“指隨脈勢,脈應指生”,“勢象合一,動靜兼施”,強調指法的主動。

3、其它的脈法:如以浮測沉法(此法認為脈動為浮,而
周圍組織為沉,只診浮位就有可能掌握沉位的狀況),沉取久候法(沉取久候法一向為歷代醫家所倚重,朱丹溪論曰:“……若察取至骨,來勢有力,且數,以意參之於證,驗之形氣,但有熱證,當作痼熱可也。”李中梓指出“……脈又不足憑,當取之沉候”。但都沒有明確具體的操作。此法沉的部位,在極底,脈搏已不見搏動,只能憑無名指外端的搏動和三指下靜態時的張力來確定虛實。若勉強劃分為5度則是強實、飽滿、中平、虛乏、空乏,又有硬、軟、澀觸感之分。可以簡單理解為硬是血虧氣盛,軟是氣虧血滿。澀為虛或實造成的不通暢病理。然後結合輕度抬指,診察起伏的高度來估測症候,如周學海所言“腎氣虛者,尺中必陷而起伏小也”(《讀醫隨筆》短脈餘義)。御醫世家趙紹琴教授的沉取重按,常謂按之有力或按之急數,可能就是動靜相兼的指法診察所得,在重壓無搏動的情形下,是不可能有24脈之中任何一種脈象出現的。伏脈也是極沉,但一般認為伏脈有細小的形狀,也只有動靜相兼的指法可能診出。個體脈的起伏高低各不相同,須與平脈相權衡,於是輕抬指的高度也就成了一個需要估測的問題,起伏大則抬指高。又有極力重壓脈仍搏動的,多為氣鬱,陽亢或有症瘕)。

對比法往往是與相關脈理分析同時進行的。通過對比確定主要的病理可能,然後結合捕捉各部位的病理共同點,確定主要病理。

4、求同:即歸納總結最主要的病理現象,以指導處方用
藥。主要病理脈象、部、位之間一般豆油相似之處或出現相互協同的病理提示。如前所述,雖然有一個診斷順序,但實際上每一步仍要互相反證。比如對平脈的確定並不能在自然落指法中完全一次確定下來,以後每一步都在反證。另外還有三個須要注意的地方,一是關於“成形”的概念,即,三指同時感觸到脈動,此種狀態稱之為“成形”,在排除了先天脈管較硬、中醫的症瘕和西醫懂得動脈硬化、泌尿繫結石(有關具體內容今後補遺)的等因素之後,一般認為,浮沉之間,指下成形狀況所佔的比例越大則病理越偏向於實邪重,反之則是虛證。二是雙手同時持脈。為了細緻探測脈況,一般用時會很長,持脈三十分鐘是常事。為節約時間,加上為了同時相診脈,(畢竟雙手脈表達的是一個整體)保證儘可能的精確,所以主張雙手同時持脈。三為勢、象、部、位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提示病位、病機、病因,因而對勢、象、部、位的輕重取捨至關重要,此為人所忽視。此法又有獨特的規律,比如脈細首先考慮是肝病。而脈取浮弦大,中沉明顯空乏則首先考慮是腎中有損。脈沉不緊,雖然《崔氏脈訣》說“下手脈沉,便知是氣”,實際上在操作過程中大多已經自然排除了,所以首先診斷為寒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