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真的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嗎?他爲什麼這麼說?

魯迅先生真的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嗎?他為什麼這麼說?

魯迅先生的確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他的“與[救亡情報]訪員談話”被收入《魯迅論語文改革》一書。原文開篇便是這八個字,魯迅先生繼續解釋說“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他還表示自己也是飽受漢字之苦的“受害者”,比如讓學生把“薑(即姜)”、“鸞(即鸞)”不偏不倚地寫進方格里,至少要花一年的功夫來訓練,這不是瞎折騰嗎?

魯迅先生真的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嗎?他為什麼這麼說?

在新文化運動中,魯迅不止一次地提及漢字的弊病,比如他在《漢字和拉丁化》中寫道:“不錯,漢字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但我們的祖先,比漢字還要古,所以我們更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而犧牲漢字呢?這是隻要還沒有喪心病狂的人,都能夠馬上回答的。”在《關於新文字》中寫道:“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

魯迅先生真的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嗎?他為什麼這麼說?

在那個激進的年代,激進的魯迅先生為了救亡圖存,提高全中國人的文化水平,他認為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在全國去除繁瑣的方塊字,使用表音且結構簡單的拉丁文。廢除漢字只是他提出的眾多解救中國的方案之一,而這個方案,在今天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因為事實已經向我們證明,漢字生生不息,而且每個中國人都以方塊字為驕傲。

魯迅先生真的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嗎?他為什麼這麼說?

與魯迅提出廢除漢字的同時,方塊字的簡化工作也已經展開,新中國成立之後推廣的簡化字已經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同時也證明了方塊字不但不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反而是醫治文盲“結核”的良藥。當年魯迅先生感慨中國人與“前進的文化隔離”,其重點並不在於漢字的複雜,而是因為普及率太低。現在一些地區仍然有很多中國人在使用當年的繁體字,但其文化也是先進的。某些國家使用英文、法文等拉丁語系,但其文盲率卻遠遠超過中國。

中國文字歷經數千年演變,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樣子,任何試圖開歷史倒車的人都是徒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