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大紫到銷聲匿跡 于丹跌落聖壇後的思考

大紅大紫到銷聲匿跡 于丹跌落聖壇後的思考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電視策劃人,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先後在我國內地、港臺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進行千餘場傳統文化講座。著有《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于丹·遊園驚夢——崑曲藝術審美之旅》、《于丹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及《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其中《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獲得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版權金獎,國內累計銷量已達600餘萬冊,多次再版,已被譯為30餘種文字在各國發行。

2007年,“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佈,于丹以106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引發廣泛關注。

大紅大紫到銷聲匿跡 于丹跌落聖壇後的思考

隨身保鏢

大紅大紫到銷聲匿跡 于丹跌落聖壇後的思考

打扮的像藝人

于丹,電視熒屏“中華文化傳道者”,她字正腔圓、落地有聲,不僅滿腹經綸,而且滿口仁義道德。于丹最紅的時候,企業邀請她講座是以時間來計算費用的,她頭頂文化大師光環、卻保鏢護駕,一身珠光寶氣,更像一個時尚藝人。

也許是名利來得太快太容易,高高在上的于丹很快被拉下神壇的,回到她原來的起點。

導致她人生遭遇滑鐵盧事件,大致有三:

一、撒潑:

網傳,其一,于丹在倫敦,一天一換房間,三天換了三個房間,再高級的酒店、再好的房間,在大師眼裡,依然是毛病多多,無法滿足需求。其二,怒斥助理和翻譯,在工作期間,對助理和翻譯刁難,甚至當場發威,只是因為助理打斷她的說話……

二、下課:

于丹迅速躥紅的同時,一直伴隨著爭議,一方面是有人對她無比推崇,另一方面,不少專家學者不停地對她的批評和抵制。2007年3月2日,網上出現了一篇“我們為什麼要將反對於丹之流進行到底”的帖子,發起者為中山大學研究古詩詞和古文獻的徐晉如博士,文中言辭激烈,稱于丹“極度無知,傳播錯誤的甚至有害的思想”,還呼籲不要再鬧出“把廁所當客廳的笑話”了,文中甚至要求于丹從《百家講壇》中下課,並向電視觀眾道歉。

三、下臺:

2012年11月17日,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裡上演了一場大師雲集的崑曲盛宴,主辦方邀請張繼青、汪世瑜、石小梅等崑曲大家到場。精湛演出獲得了觀眾持久的掌聲,但演出結束的時候卻出現了意外插曲,主辦方邀請于丹上臺做總結髮言,卻遭遇現場許多觀眾高呼“下去、下去”的質疑,于丹不得已尷尬離場。第二天,于丹發微博回應稱:我只想鞠一躬。

于丹現象的背後,能給我們帶來那些啟示:

一、兩語解讀的硬傷,逐漸讓人產生懷疑。

于丹不斷把傳統經典稀釋,甚至歪曲,調和成雞湯,只為迎合大眾口味,抓大眾興奮點。

她對《論語》的定位:“說白了,《論語》就是教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論語〉心得》的主旨所在。

她要宣揚什麼樣的快樂觀、幸福觀呢?于丹說:我們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並由此告誡人們:“幸福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正如一位批評者所說:“這就當然與社會的公正與否無關”,“與政府的清明與腐敗無關”,“只要多向內看‘心靈’,不要看外界太多”,“為柴米油鹽的缺少而憂心的弱勢群體,就會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了。

在名利雙收的背後,于丹引發了諸多不滿,學者聯名讓呼籲她“下課”,就是對她這種意淫中國經典文化的不滿。

二、心靈雞湯的胡謅,不斷讓人產生反感。

于丹的言論大多數是打著“慈愛”“感恩”的內心,接受別人的好、壞,這已經扭曲了孔子的思想,完全注入了自己想法。

于丹講堂出醜不是一次兩次,最沒有邏輯性的一段話莫過於她的“霧霾理論”:關上窗戶,霧霾就進不來;打開淨化器,就能將進來的霧霾消滅;如果霧霾進入身體,儘量保持內心乾淨。此言論一出,被很多學者調侃,有一條是這樣說的:“別人強jian你,你儘量不讓他進入身體;即使進入身體,也不會讓他得到你的心”。

曾經有大學生問過她,說在北京剛畢業,初始工作薪酬不多,又要租房,還要結婚,經濟壓力很大。于丹老師解答說:“你要多讀書,書讀多了,你就能化境了,心裡自然就開闊了”。這種根本風馬牛不相及詭辯,怎麼能讓人信服?

著名媒體評論家老梁對於丹的評價是:她說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無比,但都是正確的廢話,要麼是人盡皆知的文詞高度,要麼是給你提供一個永遠做不到的境界。

她把論語解讀成迷魂湯、麻醉劑。孩子上不起學,怪我不是大款了。到醫院看不起病,怪我不是高官了,沒有公費醫療。買不起高價商品房,怨我自個沒奮鬥,沒出息,掙不來大錢。

老梁說:如果孔子活到現在,也得畢恭畢敬的給於丹老師鞠個躬:你說的太好了,這些我都沒想到!

三、自身修養不足 德薄而位尊

于丹走紅前後,衣著打扮完全兩樣,她在百家講壇剛播講時,乾淨順眼,一幅學者模樣。在百家講壇紅了以後,濃裝豔抹,裝扮得像娛樂圈的三流明星及年輕網紅一樣,見識品味之膚淺可見一斑。

此外,她被爆料頻繁換酒店、對助理破口大罵等,從另一方面說明她的修養,還需提高。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可惜的是,面對迅速而來的光環,于丹的自我膨脹極度放大,早已忘了古人的教誨。

四、誇誇其談,雲遮霧罩。

于丹說話有個特點,本來一句話可以說明白的東西,她非得雲裡霧裡,天花亂墜的用十句話來講,大量用重複的形容詞堆砌,就像孔乙己說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那樣故弄玄虛,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來說。

于丹現象至少說明三個問題:

一、國學經典,任何人不得意淫。

二、有文化並不代表一定有教養。

三、以德配位,德不配位,必有遭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