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全區之力發展新經濟產業 蘇州相城召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


舉全區之力發展新經濟產業 蘇州相城召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

9月20日,相城區新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


舉全區之力發展新經濟產業 蘇州相城召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

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在會上發表講話


舉全區之力發展新經濟產業 蘇州相城召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

大會還舉行了相城區2018年第三季度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舉全區之力發展新經濟產業 蘇州相城召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

全區300多家新經濟企業、6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齊聚蘇州高鐵新城陽澄國際電競館


秋風起,蟹腳癢。陽澄湖大閘蟹的故鄉——蘇州相城,亦摩拳擦掌、蓄勢待發。9月20日,相城區新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全區300多家新經濟企業、6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齊聚蘇州高鐵新城陽澄國際電競館,凝聚創新發展共識。

會議現場,相城區發佈新經濟相關企業培育工程實施計劃,首批46家擬入庫企業亮相。與此同時,為聚攏“最強大腦”,為全區新經濟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現場揭牌成立了相城區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和相城區新經濟產業聯合會。大會還舉行了相城區2018年第三季度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共有臺群機械、意可機電、國機智能等14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76.5億元。

為激勵更多新經濟創業者來到相城這塊創新創業的熱土投資興業,紫光集團、蘇州易德龍、初速度(蘇州)等一批投資相城並取得良好業績的企業代表分別上臺發言。企業紛紛表示,希望與後來企業一道,在相城實現個人價值、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共榮多贏。

走相城特色新經濟發展之路

當前,新經濟已經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競相發展的熱點。在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全國上下已經來到深度洗牌、全面創新的時代,全球化的浪潮更是撲面而來。正因為如此,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在此次大會上提出,相城必須樹立全球視野,研判趨勢、發揮優勢、緊抓機遇、主動作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相城特色的新經濟發展之路。

顧海東提出,今後一段時期相城區新經濟發展的戰略方位是: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帶動力的新經濟產業體系,成為新經濟要素集聚地和生態創新區,建成最適宜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新型城區。

從具體目標來看,到2020年,相城區新經濟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以上,全區新經濟企業總數超800家。其中,新增稅收超億元企業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00家以上。通過完善產業格局,加大人才招引力度,2020年,全區人才資源總量力爭超16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超1萬人。

有的放矢,以症下藥。此次大會還提出依據相城目前的產業發展態勢,重點發展研發和服務經濟、數字和智能經濟、文化和健康產業、先進製造業等新經濟形態,構建具有相城特色的新經濟產業體系。

分門別類來看,其中——

研發和服務經濟領域,3年內,相城目標新增500家以上高技術研發公司;依託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用5到8年時間集聚10萬以上高科技研發人才。

數字和智能經濟領域,相城要重點發展壯大數字駕駛、數字金融、數字工業、數字康養、數字文化五大產業領域,至2020年培育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積極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

文化和健康產業領域,相城將依託47公里陽澄西湖最美岸線及“六灣五嘴”的自然形態,建設“六大生態藝術公園”,打造世界級“生態灣區、藝術之湖”;依託國際醫療健康中心、美國德州醫療中心等高端項目,著力打造國際頂級、服務全國的醫療高峰。

先進製造業領域,相城將深入落實智能製造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到2020年,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建成100家以上省市級智能車間。

此外,顧海東還明確指出,下一步,相城要拓展發展新經濟的載體依託,產業載體要做高定位、做優佈局、做強功能、做大容量,確保形成空間集約高效的合理格局;要強化發展新經濟的高端要素,促進高端要素與新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引導各類要素向新經濟集聚;要突出發展新經濟的企業作為,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發力建設“東方硅谷”

作為相城區“3+2”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委區政府對數字經濟高度重視,著手編制了《蘇州市相城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前瞻謀劃數字經濟發展方向,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會上,這一規劃進行了正式對外發布。該項規劃的指導、引領作用明顯,將有力促進相城區數字經濟產業高質、跨越發展,推動數字經濟產業成為全區新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

規劃明確,相城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的基本思路是“聚焦數字經濟產業關鍵領域關鍵環節,走產業差異化發展道路”,總體定位是以2035年建成“東方硅谷”為發展願景,將相城區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

在具體發展路徑上,相城區數字經濟將主打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數字金融、數字康養與數字文化五大主導產業的應用與研發,形成兩個千億級集群、三個五百億級集群。到2020年,相城要基本形成以科技研發、技術轉化應用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到2025年,整體發展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數字經濟成為引領相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空間佈局方面,規劃指出,將以相城區“五大功能片區”為依託,聚焦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技術研發與應用轉化,全面佈局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其中,以高鐵新城為核心的陽澄生態新區片區,在現有良好的產業及配套基礎上,將重點發展無人駕駛核心技術研發、數字金融、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文化內容創作等領域。

全區其它四大板塊也將因地制宜地佈局數字經濟產業,雖有交叉,但各有側重。漕湖國家級經開區片區將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無人機系統、無人駕駛核心元器件技術;黃埭高新區片區將重點發展車聯網硬件、數字康養技術;元和高新區片區將重點發展醫療大數據、車聯網核心技術、數字文化製作技術;陽澄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片區將重點發展數字康養領域輔助診療、健康管理技術。

此外,相城區數字經濟產業在下一階段發展過程中,還將積極對接全球頂級資源,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共創廣泛產業創新生態;引導科技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創新政產學研合作模式,構建良性交流互動平臺;加快部署封閉式無人駕駛試驗基地;建設AI超算中心,提升區域算力。通過一系列規劃的落地實施,有力推動數字經濟科技研發成果發端相城,之後在長三角乃至更大範圍內廣泛流轉,最終實現應用與量產。

金融、科創、人才齊頭並進

蘇州相城,站在長三角一體化與長江經濟帶兩大國家發展戰略T字節點上,地處京滬高鐵與通蘇嘉甬高鐵的唯一“黃金十字”交匯點。如何將區位、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的持續效能?相城區認為,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已然成為推動全區發展戰略轉型、經濟變道超車、重塑競爭優勢的必須抉擇。

去年以來,相城區委區政府提出高起點推進“五大功能片區”規劃,全區以“研發產業為主、配套部分高端製造業”,當前全力培育“3+2”主導產業加快發展新經濟;面向2035,重點發展“大研發、大文化、大健康”三大未來產業。按照產業定位,加快全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騰籠換鳥,找到新的產業發展機遇與空間。相城的產業招引培育、城市佈局規劃,都無一例外地回應了新時代下新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

發展新經濟產業,相城有基礎。去年以來,相城全區主導產業集聚明顯,稅收億元和數千萬元企業成長迅速,新經濟企業培育步伐加快,新落戶研發項目貢獻份額逐步顯現,科技創新平臺和高層次科技人才數量不斷增加,去年以來,淘汰“散亂汙”企業7500多家,全區產業結構不斷調高調優。新松機器人、京東智谷、紫光雲引擎、福耀玻璃等一批體量大、質量優的產業項目紛紛引進落戶,“一核三副”重點區域和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等建設有力推進,以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科技金融、科技研發、先進製造業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加速發展壯大,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去年至今,全區累計引進項目總投資232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71個,引進產業基金超1000億元。

隨著相城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經濟發展生態日益優化,數字經濟、科技研發、科技金融、文化創意四大行業成為全區新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目前,全區共有已註冊新經濟企業439家,湧現出初速度、智加等一批各自行業的佼佼者,儼然成為相城新經濟發展的領軍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相城全區已有超過500個高科技研發項目,90多支科技金融基金,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此外,通過各類高端載體,集聚同濟金融科技、阿爾山金融科技等20多個區塊鏈項目,78個院士級、千人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團隊,28個大院大所創新平臺。

相城夯實可靠的扶持政策、極其便捷的區位交通、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優質美麗的宜居環境、紮實穩健的科研基礎,正對全球的數字經濟企業形成強大的磁場效應。9月份以來,各板塊手持200個新經濟項目在談,相城的新經濟發展始終開足馬力、奮勇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