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魔咒」: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百度外賣就是這麼死的

遵循互聯網經濟的特點,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可謂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顯然,餓了麼吃掉百度外賣,也沒逃出這個魔咒。

互聯網“魔咒”: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百度外賣就是這麼死的

昔日的外賣三強

在整個外賣市場,美團外賣(40.7%)+餓了麼(35%)+百度外賣(18.5%)佔據94.2%,可謂是統治力。現在,餓了麼(35%)+百度外賣(18.5%)合計接近53%,已經具備了和老大美團外賣抗衡的實力,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據TrustData報告,目前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分別以1.23%、0.97%和0.20%的月度覆蓋率居行業前三。8月24日,餓了麼正式收購百度外賣及各類流量入口資源,預估金額8億美元左右。與早年間24億美金的估值相比,5億美金的估值著實尷尬。至此,國內外賣市場將只剩下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兩個重量級選手。

互聯網“魔咒”: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百度外賣就是這麼死的

好兄弟一家親

百度外賣誕生於2014年,2015年佔據北京市場的頭把交椅,市場訂單量是美團的10倍左右,是餓了麼的6倍左右。但是,緊接著,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而且獲得了30億美金的融資,餓了麼也獲得了阿里巴巴12.5億美元的融資。老大和老二分別獲得了鉅額融資後,大打價格戰,開始了猛烈的地推活動,補貼費用也日漸提升。

這時的百度外賣已經招架不住了,經過半年左右的融資,也沒有人接盤,所以眼睜睜的看著市場份額倍奪走。最後不得已和美團、餓了麼包括順豐談判,陷入了不理想的競爭格局中。

不過,在外界看來,百度外賣被出售時早晚的事情,不僅僅是市場份額和連續虧損的原因,2016年,“魏則西”事件後,很多人開始指責百度,建議百度處理掉類似百度外賣這樣的公司,因為百度定位是科技公司,沒有必要做外賣的生意。當時的李彥宏覺得百度外賣做的還算不錯,覺得可以繼續做。雖然嘴上說,但是,李彥宏還是用行動說話了,不再繼續貼錢做百度外賣,參與激烈的競爭,而是選擇性的放手,術業有專攻,重新迴歸到科技公司的戰略中,打造了國內的人工智能第一強。因此來看,百度外賣的出售對百度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減輕的負擔,餓了麼市場攀升至第一。

阿里與美團的終極決戰

由於阿里巴巴在2015年投資餓了麼12.5億美元,佔股約27.7%,是餓了麼第一大股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2017年5月,據彭博社消息,阿里巴巴又向餓了麼投資了至少10億美元,顯然,這筆資金被視為阿里巴巴為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提供了糧草。

互聯網“魔咒”: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百度外賣就是這麼死的

終極對決

實際上,早在2011年的時候,阿里就投資了美團,騰訊投資了大眾點評,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作後,騰訊繼續扶持,而美團和阿里巴巴兩家有過不少摩擦,在2016年初,阿里打折出售了美團的股份,價值9億美元,給美團點評帶來了新的資金壓力,因此,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的排位賽被業界解讀為阿里與美團之戰。

美團也意識到,沒有支付就意味著閉環的缺失,甚至是核心數據的丟失。去年,一直堅持保持獨立性的美團,在支付方面也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得了自己的牌照,甚至一度讓身為股東之一的騰訊陷入尷尬。有觀點認為,阿里巴巴重新殺入餐飲,目的是支付,而非餐飲,防範美團做支付衝擊到螞蟻金服的地位。

美團點評CEO王興認為,外賣市場依賴補貼、地推和融資燒錢的模式已經隨著上半場而結束。進入“下半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互聯網人口紅利期結束,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二是市場玩家已經初具規模,到了為客戶、消費者和投資人真正創造價值的時候了。

互聯網從來不缺乏競爭合作,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猜想餓了麼和美團會不會合並,正如滴滴合併快滴、攜程合併去哪兒一樣。有分析稱,未來一到兩年內,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麼,都將開始對於競爭對手的整合策略。屆時預計將可能形成一家對外賣市場有絕對統治力的公司。

就當前餓了麼和百度外賣的合作,還是希望兩者能夠實現兄弟齊心,其力斷金的功效,真正為消費者提供福利。作為消費者,我三個App都有,看心情,哪個快用哪個?不知道各位看官是怎麼對待這場互聯網“戰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