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是一羣怎樣的boy?

哎喲___喂


竹林七賢在魏晉的地位相當於如今的第一偶像男子天團。建安七子在他們面前都要屈居第二。

他們是一群真性情,無視禮教,追尋自我的風流之人。


隊長山濤:被譽為“四有”男人,有才,有貌,有見識,有眼光。

有才有貌是魏晉名士的必備條件。山濤少年成名,《晉書·山濤傳》上記載他“少有器量,介然不群”,顏值更不必多說,大名士裴楷形容山濤“見山巨源(山濤),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

有見識主要體現在政治上。大名鼎鼎的司馬懿是山濤的表姑夫,由於當初“曹馬”之爭,還處於地下階段,形勢十分不明瞭,聰明的山濤生怕站錯隊,因此一直過著隱居的日子,直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局勢明朗後,山濤才出來入仕,最後位列“三公”。算是七賢中結局最好的。

有眼光是指山濤的識人。他最先交的朋友是阮籍和嵇康,這兩個朋友,常常讓他心馳神往,甚至他的老婆都以為山濤“出軌”了。


可見阮籍和嵇康對於山濤來說簡直就是“知音”般的存在,通過嵇康和阮籍,山濤的朋友圈逐漸擴大,認識了許多與他性情相投的朋友,也因此中國歷史上才有了“竹林七賢”。


核心成員:阮籍


相對於山濤的主動入仕,阮籍無疑屬於“被動”入仕。本來隱居生活過的好好的,無奈才名太大,被司馬昭看中,被逼著進入仕途。

別怪阮籍膽小,實在是現實太過殘酷。司馬昭上臺後對名士實行的是“高壓政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珍惜自我的阮籍因此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


所幸,司馬昭對阮籍確實不錯,阮籍想做什麼官,想幹什麼事,司馬昭都允許,即便阮籍多次違反司馬昭所推崇的禮教被無數人彈劾,司馬昭依然將阮籍牢牢的護在身後,不曾有半點責備。

阮籍在司馬昭的“呵護”下,過著有“邊界”的不羈生活,走完了一生。

核心成員:嵇康

面對阮籍的“低頭”,嵇康是昂著頭,大步邁向刑場的。


他的父親是曹操舊部,妻子是曹操孫女,他的身上自帶曹家標籤。在他眼裡,曹家才是正統君王,司馬家則是企圖篡權的無恥小人。


當司馬昭的橄欖枝伸向他時,他毫不猶豫的接過來,掰成了兩段,一邊大聲喊著“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一邊將橄欖枝扔在了司馬昭的臉上。

嵇康的真性情激怒了司馬昭,隨便找了理由判了嵇康死刑,嵇康就這樣死了,死時才四十歲。

成員:向秀


向秀在“天團”裡與嵇康關係最好,他們隱居時,嵇康打鐵,向秀拉風箱,相當默契。

向秀好老莊,他對《莊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批註的《莊子》讓人感嘆“莊子不死也”,向秀的《莊子注》被後世書生當做教材來用。可惜如今已失傳。

看著好朋友慘死的向秀主動找到司馬昭,要求入仕。面對強權,他害怕了,後人往往以此詬病他,但我卻覺得他是人,是人就有弱點,有弱點了才更顯得真實。於是真實的向秀最後也得了善終。

成員:劉伶


李白的《將進酒》有一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說的大概就是劉伶。

劉伶是唯一一個因喝酒成名,留名青史的人吧。


他自稱酒中仙,每天必喝,喝則必多。每天拿著酒壺出門,後面都要跟著一個扛著鋤頭的小廝,告訴小廝:“我如果喝死了,你就埋了我。”這樣放飛自我的劉伶真是讓人絕倒。

成員:阮咸


竹林七賢中,阮咸也愛喝,但他除了能喝之外,更加我行我素。


他曾經在母喪期間,與姑母帶來的丫鬟發生了“一夜情”,並在姑母離開後,不顧周遭人的眼光,將那丫鬟追了回來,這種不顧俗禮,超然物外的行為,一時在魏晉傳為佳話。

也許是阮咸的行為太放曠,司馬家一直不曾起用他,我想他應該是竹林七賢中活得最肆意灑脫的一個人了,既不用低下高貴的頭顱,也不用慷慨赴死。

成員:王戎


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小的成員,他出身“琅琊王家”,因此他一出生就註定要入仕,他自小被人稱之為神童而且膽量極大,見識不凡,因此和父親的朋友阮籍成為了忘年交。少年王戎經阮籍介紹成為了竹林七賢一員。


但王戎的性格與竹林精神頗不相同,他是七人中最世俗的一人,但也是因為他的世俗,才得享一生榮華。

這就是竹林七賢,他們是魏晉時期名士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偶像,在那個名士盡顯風流的時代,他們就如啟明星般高高在上,給後來人指明方向。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竹林七賢,大概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男子偶像天團吧。今天我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下,竹林七賢是一個什麼樣的組合。

第一,既然是天團就一定要長得帥。

七人中公認長得最帥的是嵇康。《世說新語》裡就專門有談到嵇康的長相,說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那是十分有風姿、有範啊。凡是見了嵇康的人都誇他

“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當時的一尺大概合現在24釐米,換算來嵇康可是身高快一米九的大高個,而且“巖巖若孤松之獨立”,走的是高冷範。

第二,天團要搞創作要有才,而且多才多藝。

這可沒的說,七人個個才華橫溢。向秀喜談老莊之學,曾為《莊子》作注;相傳山濤有文集十卷,在《全晉文》中錄入了《為子淳尤辭召見表》、《表謝久不攝職》、《表乞骸骨》等五卷,可惜現在已經亡佚;劉伶的傳世作品也有《北芒客舍和《酒德頌

》兩篇;王戎傳世作品有《華陵帖》;阮咸的存世作品也有《律議》、《與姑書》等……篇篇精品,篇篇者的細細琢磨。嵇康通曉音律,特別喜歡彈琴,而且是個音樂理論家,有《琴賦》、《聲無哀樂論》等著作,隋朝開科取士甚至將嵇康的作品當做必考題;阮籍擅長“長嘯”,估計也類似高音歌唱家了;而阮咸更厲害了,據說武則天時,有人在蜀地發掘古墓找到一件銅器,這件銅器的器身是正圓形,但是整體來看像個琵琶,沒人能夠認識,這時有人出來說了,這就是阮咸發明的樂器,於是仿製,彈奏,流傳至今,也就是現在看到的“阮”。

第三,這個天團很牛,成員很多是富N代官N代,而且有人自己也是朝中大員。總之有背景。

阮籍出生於陳留阮氏,他的父親阮鄅是建安七子之一,後來司馬昭都想與阮家結親,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阮籍的女兒,卻被直接拒絕;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同樣出身於陳留阮氏;王戎出身於琅琊王氏,那可是傳統豪門;嵇康出身譙郡嵇氏……


第四,每個人性格都很突出,也就是很有個性。

常喝酒的人一定知道有種白酒品牌叫做“劉伶醉”,就源自於劉伶,劉伶嗜酒如命,到什麼地步呢,他常帶一壺酒,讓僕人扛著鍬跟在後面,跟他說:“如果我醉死了就地挖坑把我埋了就好”;王戎好財且吝嗇,《世說新語》中有個故事說: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樹,他想拿李子去賣換點錢,又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鑽破再拿去賣;嵇康個人喜好非常明顯,可以說是“剛腸嫉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動輒與人絕交,好友山濤勸其出仕,他卻寫下千古名著《與山巨源絕交書》,把絕交都做的這麼文藝範。

總之這是一群似乎超脫於世的“神人”般的存在。


越後湯澤


可以說類似於現在“泰迪姐妹團”這樣男生團體,但是這個團體不好養泰迪,就好喝酒。這七個人個個酒量不俗,但卻各有特點。下面我們逐個分析一下。

No.1 阮籍
阮籍的飲酒是全身避禍,是酒遁,有時借酒公然向名教權威挑戰,亦借酒發抒率真性情。

阮籍本身懷抱匡時濟世之壯志,遭時不遇,有志難伸,內心彷徨,苦悶難耐,這使他不得不醉酒。而且他很多時候,是故意喝醉裝傻的。

司馬昭為了籠絡知識分子,利用阮籍的才華與名望,乃為兒子司馬炎向阮籍女兒求婚成親。阮籍不願被捲入政治是非的漩渦,乃大醉六十天避談聯婚事,逼迫司馬昭就罷。由此可見阮籍喝酒的目的之一就是“避禍”。

但他也有天真率性的一面,阮籍被世人稱為“阮步兵”,是因為阮籍得知步兵廚營善釀酒,藏有美酒三百斛,他向司馬昭要求步兵校尉一職,得以將酒攬為己飲。


No.2 嵇康
嵇康喜飲,而從道家清心寡慾立場上更反對酒色,但也認識到了飲酒怡養身心,營造生活情趣的正面價值

嵇康雖然愛喝酒,但是這位老兄寫了一本養生著作《養生論》,他自己都說過:“古之人,知酒色為甘鴆,棄之如遺,識名位為香餌,逝而不顧”。簡單說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古人深刻認識到酒色好像是甜美的毒藥,應如廢物般地丟棄它”。但是他自己還好喝,他覺得喝點小酒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因此每次與這幫“兄弟”喝酒的時候嵇康都是用小杯喝,人家要養生嘛。

No.3 劉伶
劉伶的飲酒是痛飲豪飲,他是在借酒所催發出來的原始生命力,使其心靈超脫。

劉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生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至於喝的有多狠,看看這句介紹你就知道了,“伶常乘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這句就厲害了,劉伶坐車,總是帶著一壺酒,邊走邊喝,讓僕人扛著一個鋤頭跟在邊上,並交代僕人,我要是在哪喝死了,就直接給我就地埋了。

劉伶不僅喝的猛而且喝完愛耍酒瘋,《世說新語·任誕》載:“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褲中?能看出來有多狠了吧?喝多了啥都敢說。

No.4 阮咸
阮咸的耽酒虛浮、與豬共飲,實則是一種沉淪。

阮咸和劉伶屬於一個類型,喝多了都是啥都能幹出來的主。《任誕》篇載:“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人家喝酒不用杯子,用大甕,喝多了不管你是誰,跟豬也能一起喝點。

No.5 向秀
向秀飲酒態度最為平淡。他對飲酒兼容了儒道的名教與自然,但求中和之理以兩全。

向秀的性格比較平淡,屬於那種在場面上喝點酒,回家就不沒事自己還整點那種人。趙劍敏說:“他喝酒,說是和群賢一起喝,與其說喝酒,毋寧說是喝那眾人共飲的感覺,場面酣暢了,他跟著酣暢。說白了,向秀就是沒有酒癮,就好“泡吧”的那種人。

No.6 山濤
山濤借酒交友,借酒怡情遣性,他酒量大而有節制,頗像他的為人處世。

山濤一生經歷三朝,並位高權重。這都得益於他為人有節制,不貪杯。山濤深諳世故,出處進退,與人交往,頗能捉拿節度分寸。他的飲酒態度亦是如此,他的酒量是八斗內不醉,每次聚飲,將至八斗時便不再逞強。司馬炎有次暗備八斗酒勸灌山濤,“山濤慢飲而不計量數,飲至八斗自然止杯不飲。”

看見沒有山濤這屬於老江湖,喝酒心裡有數,照比劉伶、阮咸這類人,他相當有節制的了。

No.王戎
王戎飲酒有時狂如阮籍,有時又掌握節度似山濤。

王戎是官二代出身,是七賢中年齡最小的,但是也是最有心機的,後期王戎投靠了司馬氏集團,這種行為被阮籍所不齒,造成王戎最後跟這群老大哥們鬧崩了。《世語·排調》載:“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阮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看見沒有這都已經決裂到什麼地步了?

總的說來,竹林七賢就是七個深感人生無常,而通過飲酒了滿足自己精神需求,希望通過喝酒來消解是非、榮辱、生死、苦樂的七人“兄弟團”。


郭斯托耶夫斯基


看到評論裡很多人都是以調侃的語氣來說竹林七賢的,我看了心裡卻有點emmmm可以說是難受吧,說他們傻也好還是不懂得順應時事也好,其實他們都是一些純粹的人,亂世中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和品質。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七賢。至於為什麼叫“竹林七賢”呢,我們知道,竹,一直在中國歷史中以至現在都寓意著高風亮節,品格高尚,人格純粹,堅貞不屈,那麼,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將他們比做竹是最合適不過了;另一個原因就是在當時山陽縣竹林之下,他們聚在一起酣酒、和歌、作詩,好不暢快,所以將他們稱之為“竹林七賢”。


說到竹林七賢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建安文學了。

東漢末年,以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詩人,在銅雀臺直抒胸襟,抒發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正值社會動亂年間,建安文學尤其是詩歌,吸收了漢樂府民歌風格,具有慷慨悲涼的情感,真實反映了漢末社會現實,描寫戰亂,民生疾苦,表達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比如曹操,他的作品被歷代評論家評論為古直的風格。

建安文學是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相應出現了“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幀,不要跟“竹林七賢”混淆哦!


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承襲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魏晉時期,司馬氏實際掌權,血腥統治下,幾人因為入仕魏朝而不願仕於司馬氏,所以受到很大迫害,不敢直接表達心中情感,所以通常採用象徵、比喻的手法隱晦的表達心中的憤懣之情。


他們七人大都崇尚莊子,莊子的那種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對他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是他們的真實寫照。有些人會將他們的思想稱之為玄學。

竹林七賢,值得人敬佩。


史料到家


隆重介紹一下

中國古代第一男天團

BB boys

BB boys還有另一個名字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

這七個人其實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偶像男團

朕賜名為——“BBboys”

竹林的英文是 Bam boo,取其首字母BB

BB boys處在魏晉交替的亂世

因為不願捲進權力的遊戲

平常不務實事,崇尚玄學清談

所以男團的宗旨是“莫談國事,我就BB”

下面朕介紹組合成員

1、主唱:阮籍

阮籍是Bb boys核心人物

據說八歲就會彈琴,還擅長“長嘯”

嘯是古代一種聲樂藝術

據說阮籍長嘯可聲震雲霄

可惜“嘯”的法門今已失傳

古代沒有表情包,表現力大打折扣

阮籍突破科技限制,把自己變成表情包

《世說新語》記載——

阮籍不喜歡嵇康的哥哥

看到他哥就發動“白眼”表情

但阮籍很喜歡嵇康

每次看到嵇康都青眼有加

(“青眼”指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說明正視著你)

如此耀眼的舞臺表現力

是一個好主唱必須的

作為BB boy的隊長

阮籍將“不談正事,就BB”的宗旨

發揮到淋漓盡致

網紅司馬昭曾試探阮籍關於時政的看法

可是阮籍只BB不談主題

司馬昭一直沒能抓到他的把柄

後來司馬昭想與阮籍聯姻

阮籍連續醉了60天,根本沒法談

2、琵琶手:阮咸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

相傳就是他改造了從龜玆傳入的琵琶

3、舞蹈/rap:劉伶

劉伶是個行為藝術家

酒後經常裸奔

如此豁的出去

肯定善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

劉伶不僅能跳舞,還善於rap

某次他騙老婆要戒酒

讓老婆準備酒肉要在神前禱告發誓

結果拿到酒肉劉伶就說

“天生劉伶,以酒為名,

一飲一斛,五斗解酲。

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劉伶不僅即興作詞,還能合轍押韻

這是一個rap歌手的必備條件

4、經紀人:山濤

山濤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

也最老成持重的,值得信賴

重要的是山濤很愛老婆

作為經紀人不勾引老闆娘

在當下可是經紀人重要美德

5、鼓手:向秀

向秀加入這個男團

一方面仰慕嵇康

另一方面兩人有相同嗜好

——打鐵

經常在嵇康身邊打鐵

肯定善於節奏感強的打擊樂(比如鼓)

6、財務:王戎

作為BB boy成員

王戎是魏晉時代有名的鐵公雞

對錢敏感,做團隊財務再合適不過

7、琴師 /樂隊靈魂:嵇康

嵇康是曹操的曾孫女婿

和司馬家族一直不相融

有次山濤推薦他到司馬家做官

被嵇康直接拉黑,還寫了一篇文絕交

這個題材如果給現在的自媒體網紅寫

肯定就是一篇

“我為何要拉黑朋友圈的SB”

但嵇康就寫出了萬古流傳的

《與山巨源絕交書》

可見嵇康的品位

和網紅之間隔了100個朕說

嵇康打鐵打了這麼多年

沒打造出什麼神兵利器

反而把一起住了二十來年的王戎

打成了“鐵公雞”

嵇康也算是一代鐵匠大師

雖然摳門,但王戎是嵇康的死忠粉

一聽旁人誇誰帥,王戎肯定會說

“這都算帥,你是沒見過嵇康”

能讓直男王戎說出這番話

可想嵇康玉樹臨風

《世說新語》裡說

山濤的老婆第一次見嵇康

就把她帥的不要不要的

當面說她老公

“你的顏值已經不配和嵇康做朋友

你只能靠多讀書才能和他結交了”

由於被司馬氏構陷

嵇康被判了死刑

處斬當日,三千太學生在刑場“散步“

要求赦免嵇康,還要他去太學當教授

要求當然被朝廷駁回

刑場上嵇康神態自若

(王戎說他高冷到面癱

二十多年沒見他換表情

這點和阮籍正相反)

嵇康只是索琴再彈一曲

這一曲便是令後世遙想不已的

《廣陵散》

全場屏息噤聲,心隨樂轉

行刑變成了嵇康的獨奏會

BB boys從此解散

【喜歡作者的清奇文風和腦洞漫畫,歡迎關注:朕說


朕說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個名士,分別是陳留阮籍,陳留阮咸,河內山濤,河內向秀,沛國劉伶,譙國嵇康,琅琊王戎,他們因為一起遊玩於竹林之中,所以世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一群很有才華,也很有趣的人,那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有哪些有趣的行為與故事呢?

阮籍,鍾會很受司馬昭器重,鍾會多次向阮籍詢問對朝廷的一些看法,阮籍每次都喝得大醉,這樣鍾會就問不出什麼東西出來了,即使是司馬昭來問他,他也都是高談闊論,說話不著邊際,司馬昭還想與阮籍做親家,阮籍大醉六十天,司馬昭只好作罷。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阮咸很喜歡喝酒,而且不是用一般的杯子來喝,而是用大盆來喝,有時候豬也來喝,阮咸就和豬一起喝起酒來。

阮咸很喜歡姑媽家的一個婢女,當時阮咸的母親去世了,他得為母親守喪,姑母要搬家,開始答應會把這個婢女留下,可是後來又帶走了,阮咸趕緊找人借了一頭驢,把這個婢女追回來,阮咸說:我可不能失去傳宗接代的人。

嵇康,鍾會對嵇康十分的敬重,但是嵇康不想與鍾會來往,鍾會顯赫後來登門拜訪,嵇康完全不理不睬,鍾會呆了很久,後面也覺得沒有意思準備要走,嵇康這時候說,你是為了聽什麼而來,見什麼而走的?

鍾會說:聽所聽到的而來,見所見到的而去。鍾會就將嵇康恨上了,後來就勸說司馬昭殺死了嵇康。

山濤,山濤的夫人叫韓氏,和山濤的感情一直很好,在山濤出仕之前,家裡很窮,但是韓氏沒有任何怨言。山濤對韓氏說,夫人呀,你就忍一忍現在的飢寒,我以後肯定是要做三公的,只是不知道你到時候能不能做得來三公夫人呀。

劉伶,劉伶很喜歡喝酒,有一次喝醉了酒與別人起了矛盾,別人要打他,劉伶笑著說:我太瘦了,你拳頭打下來肯定打得不舒服,那個人被逗得就放開了劉伶。劉伶對他的隨從說,哪天我喝死了,你就地把我給埋了吧。

向秀,向秀很喜歡讀書,與嵇康和阮籍的關係很好,嵇康在家門口柳樹下打鐵,嵇康掄錘子,向秀就鼓風。

王戎,王戎此人十分吝嗇。王戎家裡有棵李樹,王戎打算把李子拿去賣,但又擔心別人家得了種子,就把李子的果核給鑽破了。王戎的女兒嫁給裴頠,跟王戎借了數萬錢,一直沒還,女兒回孃家,王戎一直不開心,直到女兒還了錢,就高興了。

王戎七歲的時候,跟小夥伴們一起玩,路邊一棵李樹,上面有很多李子,小夥伴們都跑過去摘李子,王戎說,樹在路邊,還有這麼多,肯定是苦的,果然,確實如王戎所說的那樣。


歷史簡單說


哈哈哈看到這個題目有點想笑,想到我好久之前寫過過的一篇文章,叫《竹林七賢:我酗酒我嗑藥我朋克但我知道我是好男孩》。

我們一般見到竹林七賢都是在語文或者歷史課本里,但實際上這七個人並不是一群只愛清談的文人。他們是魏、晉之際一個鋒芒很露的朋黨。

他們酗酒,磕藥,搞樂隊,裝瘋賣傻,但是他們的消極狂放都只是對司馬氏專政謀篡的一種抗議。他們憤青,“孔孟禮教,與我何干?”都愛好老、莊,崇尚自然,反對那些大族閥閱所標榜的形式上的禮教。他們不是孤立的人物,他們的傾向成為魏末及入晉以後許多名士的傾向。他們已經成為中國文人史上的標誌,成為被藝術家契而不捨去表現的意向。

(劉伶)

(清 冷枚 竹林七賢圖)

阮籍是一個一喝能醉一個多月的酒鬼,他為了喝府邸中藏的好酒主動要求上任步兵校尉一職,酒喝完就不幹了。他的侄兒阮咸也和他差不多,和族人把酒倒在大缸子裡,也不管頭皮屑會不會掉進去,幾個人把頭埋進去就喝。後來來了一群豬,聞著酒香也去缸子裡喝酒,阮咸便跟在豬群的後面一起喝。

但是其他人和劉伶比起來都差遠了,中國只要喝酒的人沒人不知道劉伶。據史料記載他經常坐一輛鹿車,帶一壺酒。出門時讓僕人帶著鋤頭,吩咐“死便埋我”。酒後,他常在家中赤身裸體,肆意放蕩。

除了喝酒之外,竹林七賢的故事一般都離不開五石散。

五石散是由帶毒的“石鐘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煉成,吃了以後,身體失去控制,陷入一種忽冷忽熱的狀態中,但精神卻可以進入恍惚的境界,心情會變得平靜,看東西能看到無限細節,思維也會流動的更迅速,打破時間的禁錮,這個時候,什麼痛苦都會不放在眼裡,像是一種沒有bad trip的迷幻藥。

(清 任伯年 竹林七賢圖)

(傅抱石 竹林七賢圖)

當然,對於腐女們,這七個人中最讓人心馳神往的還有嵇康和山濤的小故事。嵇康,名門小開,山濤,鳳凰男,共同演繹了大概是中國文人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絕交。《于山巨源絕交書》是嵇康聽到山濤在由選曹郎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他代其原職的消息後寫的。信中拒絕了山濤的薦引,還痛斥山濤,和他劃清界限。不管是真的絕交了還是為了不影響山濤的仕途,嵇康臨終時候還是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了山濤,雖然我一點都不腐,但是看到這裡還是非常唏噓的。

(張大千 竹林七賢圖)

其實說了這麼多竹林七賢的種種,拿孫位的《高逸圖》來立體化這幾位叛逆boy 的形象。

第一個敞著衣服、抱著腿的人是山濤,就是和嵇康絕交的那位。

第二個人手裡拿著一支長柄如意是王戎,年齡比山濤小二十九歲。

第三個手捧酒杯,回首就像要嘔吐一樣的就是竹林七賢裡酗酒的好男孩劉伶。畫面裡的他雖然面朝小童的方向,但是雙手卻還是端著酒杯,看出來還是對杯中之物還是戀戀不捨。

第四個手執麈尾,臉上掛著蜜汁微笑的人是阮籍。古文裡麈是帶領鹿群的領頭者,所以麈尾含有“領袖”的意義。這一個細節就刻畫出了阮籍在七賢中的領袖地位。

至於為什麼這幅畫裡沒竹子,也有專家考證出來“竹林七賢”的“竹林”,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竹子林”,是焦作的一個地名。 在西晉之前,竹象徵女子的悲怨悽苦,與君子毫無關係,士大夫們對竹子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審美意向。我們常說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的意象是到了明朝才出現的。

東晉孫盛在《魏氏春秋》中記載的是:嵇康寓居河內之山陽(焦作),與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相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有專家考證認為,“竹林”很可能是河南焦作一個地名,而非真正的竹子之林。陳寅恪先生也說過:“先有七賢,後有竹林”。也就是說,“竹林”是後人加在“七賢”之前的,是後人附會出來的。


南妹妹


竹林七賢是我國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成員有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七人。

其中,山濤年齡最大,是這些人的精神領袖,阮籍和阮咸兩人是叔侄關係。

這七人由於在政治和仕途上不得意,又不願意同流合汙,於是,受道家“出世”思想的影響,乾脆過起半隱居生活,聚集在竹林裡,成天飲酒作樂,吟詩作對,撫琴弄墨,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這些人才華橫溢,精通詩詞、音樂、哲學,尤其是嵇康和阮籍兩人,流傳下了大量詩作,在文學思想上,受“建安文學”影響極深。他們的思想也極為開放和前衛,都是性情中人,同時,嵇康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歷史記載,他們飲酒作樂到興致處,會脫掉衣服,赤身裸體,這根現代人享受“森林浴”的做法差不多。

由於受道家思想影響嚴重,他們也很喜歡自己煉製長生不老的丹藥,比如,五石散,然後每天吃一些。五石散服用後,往往會出現身體燥熱的症狀,於是,他們不拘小節,裸奔成為他們的常態。

尤其嵇康,經常到處裸奔,某次,阮籍看到一絲不掛的嵇康,很是驚訝,說道:嵇兄何以如此?嵇康拍著胸膛說:我堂堂七尺男兒頂天立地,天作屋,地作床,何錯之有?阮兄,你跑到吾衣服裡作甚?

嵇康這一反問,把阮籍問得不知如何作答,於是,兩人哈哈大笑起來。笑完,阮籍也脫掉衣服,學著嵇康的樣子,無拘無束,感覺很自在。

在這兩人的影響下,其他幾人也時常脫掉身上的累贅,享受起自由自在的生活。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雖然他們在表面上非常開心,由於開心而放浪形骸,但依然掩飾不了內心的痛苦和絕望。他們的痛苦來自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無能為力,只有用這種方式轉移痛苦和絕望。

如嵇康《幽憤詩》嗟餘薄祜。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襁緥。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憂肆妲。不訓不師。爰及冠帶。憑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託好老莊。賤物貴身。志在守樸。養素全真......完全能看出他內心不得志的痛苦。


鴻鵠迎罡


竹林七賢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至249),嵆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以及阮咸七人,是有七賢之稱。因為七人經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武修一帶)竹林之中喝酒,縱歌,吟詩論文,肆意揮灑,酣暢淋漓,世謂七賢,後與地名合稱,慢慢地,竹林七賢的名聲便傳播開來。

魏晉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之前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只是由於當時的殘酷統治,作家們不能像曹操他們一樣酣暢淋漓,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神話故事,玄幻靈異等表現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一些社現象以及自己的思想感情,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詩文看起來就曲折得多了。

七賢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盡相同,嵆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的道家之說,“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又夾雜著儒家思想,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中不拘小節,清靜無為,聚集在竹林喝酒,縱歌,暢聊,所作詩文,多為掲露和諷刺西晉司馬王朝的虛偽和醜惡。


綺閣書生


簡單的說下這群boy咯~

魏正始年間(公元240年-公元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於當陽縣竹林下飲酒作文,其作品多以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隱含地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態度,“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在大體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氣質,後人尊之為“竹林七賢”。

嵇康(公元223年-公元262年),字叔夜,三國時曹魏文學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稱“嵇中散”。嵇康本姓“奚”,祖籍會籍(今浙江紹興境內),嵇康祖上避伊至譙郡銍縣,因鄰嵇山,遂改“奚”為“嵇”。作《長清》、《短清》、《長側》、《短側》,號稱“嵇氏四弄”,後人合東漢“蔡氏五弄”稱“九弄”。

嵇康時正值司馬氏與皇室鬧得不可開交,他傾於皇室,在司馬氏鍾會前來相交時給其冷遇,並作《與山世源絕交書》,由是得罪司馬氏,以《廣陵散》一曲絕唱,“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

阮籍(公元210年-公元263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境內)人,是曹魏末年文學家、思想家,曾任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是“正始之音”的標竿,以其《詠懷》八十二首聲名卓著。阮籍才華橫溢,司馬氏亦對他進行拉攏,但他與當權者若即若離。

山濤(公元205年-公元283年),字巨源,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境內)人,因親近政治,先為主簿,後為人舉秀才,官至尚書吏部郞。

這三人,代表了竹林七賢對當權者不同的三種態度,現在,我們來看看所謂“七賢”的源來。

《世說新語·任誕》:“陳留阮籍樵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其實竹林七賢“來路不正”,這一點,最早是學界巨匠陳寅恪提出來的,他於1945年發表《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一文指出,“所謂竹林七賢者,先有七賢,取《論語》作者七人的事數,實與東漢末年的三君、八廚、八及等名同為標榜之義。……七賢之義,即從《論語》‘作者七人’而來”。陳寅恪另闢蹊徑地討論七賢而避開現實中的七子,可謂慧眼獨具,但說法來源未免遠了些。

據《後漢書•袁閔傳》記載,“忠子秘,為郡門下議生。黃巾起,秘從太守趙謙求擊之,軍敗,秘與功曹封觀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陳,謙以得名。詔秘等門閭,號曰‘七賢’”,又有《後漢書》載這七人姓名“封觀與主簿陳端、門下督範仲禮、賊曹劉德、主記史丁子嗣、記室史張仲然、議生袁秘等七人,擢刃突陣與戰,並死也”,這七人在當時影響巨大,《後漢書•靈帝紀》載“汝南黃巾敗太富士康趙謙於邵陵”,七人俱為文士,卻捉刀與敵,捨身取義之壯行震動天下,“七賢”由是名動天下,所謂竹林七賢當得名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