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些教育「真理」!

點擊“福建電視臺少兒頻道”訂閱哦!

傳言1:

寶寶爬行會變聰明

爬行中,寶寶的左右手與左右腳相互協調配合前進,視覺則在“由坐姿轉到爬行,由爬行轉到站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整作用。

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可靠的研究結果證明,專門的爬行訓練會對大腦發育有特別的作用。會爬的寶寶並不一定更聰明,不會爬的寶寶也未必就更笨。

提醒爸爸媽媽要順應寶寶自身的發育規律。有的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多爬,一看到寶寶站起來就橫加干預,導致有些寶寶到了1歲都不太會站。

與其強迫練習,我們更應該順應寶寶的發育規律,該爬時爬,該走時走,快樂、自由地發展就是最好的。

傳言2:

剖宮產導致運動白痴

準媽媽必須剖宮產時不必太糾結,你首先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儘量選擇自然的方式將寶寶帶到這個世界。

根據你當時實際的情況去決定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因為對於你和寶寶來說,安全與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要讓你的寶寶成為運動能手,從小培養寶寶的運動能力,須有一個循次漸進的過程。所以可以從收拾玩具開始,慢慢培養運動氛圍和動手能力和技巧。

傳言3:

早站早走發育快

無論站還是走,都不是教出來的。除了少數有發育異常的寶寶外,絕大多數寶寶都不需要爸爸媽媽過分干預,既不用刻意訓練,更不能過分保護。

過早行走會使寶寶較軟的骨骼過早承擔身體重量,會影響骨盆及肢骨正常形狀的形成,不利於寶寶脊柱正常生理彎曲的發育,也不利於正常步態的養成。

要遵循寶寶自己的步調,寶寶的運動不是教出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寶寶提供安全、寬鬆的環境,讓寶寶遵循自己的發展軌跡,快與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

傳言4:

語言發育慢的是貴人

民間有人認為說話晚的寶寶會更聰明實際上寶寶說話晚,可能是疾病的信號,家長應帶寶寶儘早就診。

寶寶語言發育延遲可能由各種疾病導致,如聽力障礙、智力低下、自閉症等,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對於這些寶寶,家長不用太著急,平時注意多與寶寶慢慢說話、講故事等。但“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的診斷必須由專科醫生作出。

傳言5:

哭鬧用安撫奶嘴最有效

安撫奶嘴常常能立竿見影地緩解寶寶的哭鬧。

如果長時間使用,有可能造成牙齒咬合不正等口腔問題。

安慰寶寶不是隻有安撫奶嘴,寶寶哭鬧總是有原因的。

及時給寶寶準確回應,對他安全依戀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傳言6:

個頭小的寶寶長不高

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後天的養育對身高影響很大,寶寶都有一個遺傳潛能,但是有的寶寶達不到遺傳潛能賦予的身高,就是因為後天因素影響了這種潛能的表達。

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基因、營養、睡眠、運動、精神、疾病。不良因素都去除後,能讓寶寶發揮最好的遺傳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