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上的「特種兵」,水災突襲他放下小家顧大家!

急診醫生,被稱為“和死神面對面的人”,是醫界的特種兵。

在鳳崗醫院急診科,李亮就是這個直面死神團隊的帶頭人。身為鳳崗醫院急診科主任,李亮這一堅守就是24年。其間,他還帶領團隊連獲兩屆東莞市應急技能競賽一等獎。

莞小衛今天就帶大家走進這位最美醫生的世界。

生命線上的“特種兵”,水災突襲他放下小家顧大家!

隨時隨地準備搶救病人,只要電話一到馬上就走

危重、急症是急診科患者的典型特徵。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日曬雨淋,即使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只要科室有搶救病人,電話一到馬上就得走。

這份職業需要熱情,樂於奉獻,否則難以堅持數十年。

李亮做到了。1982年,李亮畢業於衡陽醫學院臨床醫療專業。12年後,即在1994年他調到鳳崗醫院急診科從事臨床醫療工作。1995年任急診科主任至今,他在急診科一干就是24年。

李亮回憶,許多次為搶救病人,他連續工作八個多小時以上,從半夜幹到第二天上班。早晨用冷水抹一把臉,吃一點簡易早餐,又繼續戰鬥在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到了堅守二字。

臨床工作中,他搶救、診治疑難危重病人一萬多例,卻從未出現醫療事故、醫療糾紛,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我們急診科的復甦成功率算是較高的,醫生在科室是停不下來的。”李亮淡淡的一句話,在背後是無數的努力和付出。

生命線上的“特種兵”,水災突襲他放下小家顧大家!

水災突襲放下小家顧大家,堅持公正規範寫好每一份病歷

2014年5月,前所未有的水災突襲,幾乎整個鳳崗的街道都被淹沒了。李亮家的車子、房子也被淹掉了。

當晚7點多鐘,醫院的停電報警器響起,李亮一聽就按捺不住,赤腳趟水回到崗位,投入到了應急處理工作中。他還陪同業務副院長從一樓逐層走到十二樓,巡查每一個科室,交待應急要求,幫助值班醫護作出應急指引。經過大家的努力,醫院化險為夷。

一份病歷看出醫生精益求精,“堅持認真看好每一個就診患者,堅持寫好每一份病歷。”這是多年來李亮對自己職業的嚴格要求。

為看好每一個患者,李亮為患者的病情查資料、找藥物、尋覓治療良方,苦苦思索求解。堅持與患者交朋友,詳細瞭解疾病起因、解釋疾病治療方法。這些都體現在了他的每一份書寫工整規範的門診病歷上,“病歷可以看到醫生精益求精、恪守醫德。”李亮把這份堅持帶給了團隊。

在李亮的帶領下,鳳崗醫院急診科團隊爭先創優,積極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瞭解急危重症的搶救新動態、積極培養培訓本科醫護人員,使醫院急診科急救水平年年有進步,近幾年來多次獲得市比賽一、二、三等獎。其間,更是連續兩屆榮獲東莞市應急技能競賽一等獎,成績讓業內稱讚。

生命線上的“特種兵”,水災突襲他放下小家顧大家!

發明妙招緩解醫患矛盾,居民打爆他電話聽他講解才放心

醫者仁心。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顆善心。急診科經常會收治“三無人員”。李亮經常捐款幫助他們,買飯買衣物,甚至給路費送他們回家。

醫患關係是近年來醫護人員碰到的最大難題之一。在李亮看來,細膩的工作態度和仁厚的職業心態,是緩解門急診的醫患矛盾的關鍵。

“我總是倡導把病人當親人,換位思考,公正、公平處理醫患矛盾。”李亮說,人心都是肉長的,用真心換真心,患者也肯定能感受到醫務人員的用心。為了能跟鳳崗當地的患者更好的溝通,李亮自學了客家話,接診時主動用客家話跟居民交流,讓醫患的溝通暢通無阻。在急診科工作多年,李亮對鳳崗鎮每條村、每條圍的小路都很熟悉,“因為我跟車接病人接多了,經常全鎮各村各圍跑,當地的居民都跟我很熟了。”李亮說。

村民也把他當成了自家人,只要有健康問題,都會主動打李亮電話,向他諮詢請教,“居民說,必須得聽我說了,他們才放心。”李亮說,為了村民的安心,他的電話經常會被打爆了,“我不會覺得煩,反而這是我們醫者的幸福。”

不僅如此,他還發明多種形式的妙招來解決醫患矛盾。比如說,詳細講解醫學知識,使患者理解治療用藥;與患者建立良好關係,積極參與、配合治療。

過去,經常有人插隊鬧矛盾,李亮就做了人工編號,一切按順序進行,患者自然沒意見了。但針對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情況,會蓋上“應急專用章”,開闢綠色通道,這種人性的處理獲得了各方的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