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在倉山監獄的“逆行大軍”中,有這麼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如同特種兵般“身懷絕技”,憑藉過硬本領“鎮守一方”,他們甘為綠葉,在屬於他們的“江湖”仗劍紅塵,為戰疫一線的民警們提供後勤服務保障。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美工勤人員”。

車隊裡的“臭硬哥”

  實行封閉式管理以來,監內所有物品一律實行配送制,紮緊扎牢“防輸入”關口,車隊的工作成為串聯監內外的重要一環。監內民警一日三餐、執法文書、服刑人員信件……為保證監內正常運轉,8名司機連軸轉,對講機裡呼叫的聲音此起彼伏。司機周阿勇系車隊第一批“參戰”人員,他臨行前告訴兒子,爸爸去去就回。“食言”的他一去就是五十多天,用他的話就是“疫情不結束,汽車‘不熄火’”。

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司機姜建喜執勤期間岳母過世,父親突發腦溢血,“臭硬”的他白天在單位“馬不停蹄”,夜裡在家侍奉父親。姜建喜雖然作風“硬核”,但身體卻稱不上硬朗,血壓猶如坐過山車一般,隨時飆升到200mmhg。對於部門領導的善意關心及班次調整的建議,他一概婉拒,他總說:誰家還沒一點難處,咬咬牙就過去了。

  車隊還承擔著離監就醫、刑釋銜接等接送任務,司機班24小時隨叫隨到,毫無怨言,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的“老黃牛”精神。

保潔組的“女人花”

  疫情爆發以來,環境衛生清潔及消殺被擺在重要位置。這項工作的特點在於“週而復始、循環往復”,它無法“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而要“今天的你我不斷重複昨天的故事”。

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保潔組中劉清、林小芳、肖黎明、林翠、江豔愛人均為監獄一線民警職工,疫情期間值勤任務繁重,但這隊“女子軍”無怨無悔,披星戴月、風雨無阻地戰鬥在辦公樓、備勤房、停車場等等,每一塊區域都是“難啃的骨頭”,保潔組巾幗不讓鬚眉,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落實每日衛生清理。

  除了日常衛生清理,保潔組還要對重點公共區域進行定點消殺。噴灑消毒設備看似簡單,實則內有乾坤,幾十斤的消殺設備,一次消殺大概一個小時多,她們的足跡遍佈監獄各個角落。幾個月來,她們長期霸佔“微信步數榜”,成為疫情期間的“運動健將”。

水電班的“老班長”

  水電班承擔著監內外用水用電及通信設備的維修與管理工作。

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老班長唐福斌已近花甲之年,個頭不高,可是身手矯健,走起路來腳下生風。他深知防疫期間,來不得半點馬虎。檢修線路、維護設備,這位“跟我上”式的班長,每日“行色匆匆”。剛開始封閉的幾天,他帶領水電班的其他隊員每日加班到深夜,四處充當“救火隊員”,哪裡有需要,他就在哪裡。

  為保障萬無一失,水電班的同志制定了水電應急處置預案,定期落實重點設備排查,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食堂裡的“樂天派”

  洗菜、分菜、打菜、每日三餐分裝盒飯、清理檯面、打掃衛生……自封閉以來,民警食堂要保障監內及機關每餐約300人次的伙食供應,執勤人員一律採取打包送餐制。疫情初期,各類物資緊缺,水果、肉類等食材供需矛盾突出。民以食為天,食為安為先,民警食堂在“舌尖上的安全”和“吃飽吃好吃健康”上雙向發力,為監獄各項工作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每天早上六點上班,晚上七點下班,“吃了上頓想下頓”成為工作的常態化。班長付曉春和職工林朝霞自稱“快樂傻大姐”,天性樂觀開朗的她們經常為姐妹們加油打氣,或者講冷笑話調動大家的情緒,在食堂的方寸之地,有熱火朝天的緊鑼密鼓,也時常傳來歡聲笑語。

  但兩個“樂天派”也有她們的煩惱,同為高三家長,同樣愛人工作任務繁重,缺少了父母與學校的管束,二人都對孩子即將到來的高考憂心忡忡。但在這場抗擊疫情的特殊戰爭中,“困難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樂觀的她們告訴筆者。

  說起醫院的王育鍾,絕大多數民警的反應是:他是誰?1986年出生的王育鍾畢業於福建中醫學院,2010年,他接受勞務派遣,進入倉山監獄藥房,成為一名藥劑師。

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王育鍾性格內向,平常寡言少語,但說起他的工作作風,熟悉他的人無不交口稱讚。今年1月29日,小王參加隔離備勤,2月13日進入監區,至今已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了七十個日夜。因人手緊張,王育鍾必須在藥房堅守到本月十號才能迎來換崗。

  小王的愛人就職於馬尾區醫院,夫妻二人一月底就將一雙兒女送至泉州丈母孃家照顧。夫妻倆約定,走出監門之日,就是他們將孩子接回之時。

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如今,時間已悄然臨近。談及換崗,小王眼裡瞬間閃現了一絲光亮,“孩子們想我們了,我們也想他們了”,王育鍾說。

消控中心的“釘子戶 ”

  封閉管理以來,消控中心的林川跟著大部隊進了監區。

  消防安全是一項以萬無一失防止一失萬無的工作,疫情期間,消控中心兩名同志夜裡要輪流值守,有人笑稱:消控中心的同志晚上睡覺都是睜著眼睛的。

倉山監獄:戰疫中的“特種兵 ”

  在七十天“與世隔絕”的堅守中,林川工作一絲不苟、認真負責,還主動承擔起監內人員的後勤保障服務,配發口罩、搬運物品……,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工作態度得到廣大同事的讚歎。

  林川的姐姐林雨芳系倉山監獄紀檢監察室民警,林川執勤以來,姐姐扛起了照料母親生活起居的職責,給“戰疫“一線的林川吃了顆定心丸。隨著戰線的延長,他對家中親人難免多了一份牽腸掛肚,他每晚定時與姐姐連線,瞭解母親的身體狀態和兒子的學習情況,他向姐姐明志,疫情不退誓不還。

  雖然心裡擔心掛念,但面對組織的關心,他總是輕描淡寫,掛在嘴邊的是“沒問題”“不打緊”。在林川留守的這70天,國家的防疫形勢穩中向好,相信他“還家”的那一天並不遙遠了。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工勤人員隊伍中,在戰疫最前沿排除萬難、默默奉獻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沒有“三頭六臂”,也未曾腳踏“五彩祥雲”,但正是他們在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付出,與民警共同凝聚起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陳熹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