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波浪岩一覽,世界第八大奇觀,凝固在半空中的「怪石」


波浪巖是澳大利亞的一種巨大岩層,位於西部穀物生長區邊緣的海登城附近。這個向外伸懸的巖體之所以被稱為波浪巖,是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排即將破碎的巨大且凍結了的波浪。它高出平地15米,長度約100米。

澳洲波浪巖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這大岩石並非一個獨立的岩石,而是連接北邊一百公尺的海登石及狀似河馬張口的荷馬巖、駱駝巖等串連而成的風化岩石。

澳洲波浪巖並非是一個獨立的岩石,而是連接北邊一百公尺的海頓石及狀似河馬張口的荷馬巖、駱駝巖等串連而成的風化岩石。

澳州沙漠中的波浪巖如今在西澳洲已成為地標,早在25億年前就已經形成。波浪巖名副其實就像一片席捲而來的波濤巨浪,波浪巖令無數的旅客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年都會有大量慕名而來的遊客前來拜訪波浪巖。

波浪巖一直被埋沒在西澳洲中部的沙漠裡﹐直到1963年﹐一位攝影師在一次旅行中﹐拍攝了波浪巖的畫面﹐在美國紐約的國際攝影比賽中獲獎﹐之後照片又成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一時之間聲名大噪﹐之後波浪巖成為攝影師爭先恐後取景的地點。想要捕捉波浪巖各種顏色的線條的秘訣﹐就是選在午後取景﹐因為這是一天當中﹐線條顏色最鮮明的時候。


經過大自然力量的洗禮﹐將波浪巖表面刻畫成凹陷的形狀﹐加上日積月累風雨的沖刷和早晚劇烈的溫差﹐漸漸的侵蝕成波浪巖的形狀整個侵蝕進化的過程十分緩慢﹐但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景觀如此的壯觀﹐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無比。

科學家認為,屹立在廣闊、乾燥的沙漠中的波浪巖,在27億年前是一塊大部分埋於地下的大岩石,漫長的歲月中,含有各種化學成分的水分滲入地下將岩石底面慢慢侵蝕松化。

後來,岩石周圍的土壤被沖刷掉,被侵蝕的岩石底部露出地面。強勁的沙漠風挾沙粒和塵土的吹蝕把岩石較下層的外表挖去,留下成蜷曲狀的頂部。雨水將礦物質和化學物沿巖面沖刷下來,留下一條條紅褐色、黑色、黃色和灰色的條紋。黑色在早晨的陽光下會閃閃發光。

這些深淺不同的線條使波浪巖看起來更加生動,就像滾滾而來的海浪。才形成這些獨特壯觀的景色。它可不是由水的溶蝕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