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時,清廷爲什麼要暗助日本呢?有什麼用意嗎?

蝶戀花緋


中國的歷史,曾有過強大富強的榮耀時刻,也有過被列強任意宰割的屈辱時期,清朝後期就是令人最為悲愴、心酸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廣袤的疆土被沙俄政府掠奪了近160萬平方公里,至今未歸,這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痛。
沙俄本性貪婪,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四處擴張,成為世界國土最大的國家,其人口大多是屬於歐洲白種人。但貪得無厭的沙俄政府曾計劃再擴張出一個“黃俄羅斯”,就是侵佔大量的中國甚至亞洲其它國家的領土,並將在這些地方居住的黃種人奴役、殖民成俄羅斯人。他們是這樣計劃的,也是這樣做的。1898年,沙俄政府向滿清政府租借了大連、旅順,關建立了關東州。後來又在中國東北修建了鐵路,並派兵駐紮,名為保護,將中國東北納入了它的勢力範圍之內。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朝政府允許外國列強在中國一些地方駐軍,中國從此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為了要回東北,滿清政府曾與沙俄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規定一年半內沙俄歸還東北。但規定時間到期後,沙俄仍強佔東北,拒不交還。
1904年,日本與俄羅斯為了爭奪在中國的利益,日俄戰爭爆發,最終以俄羅斯失敗而告終。為了打敗俄羅斯,滿清政府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卻在幫助日本,試圖在日本取勝後獲得一定的好處。沒想到的是前面驅走猛虎,後面又來豺狼。沙俄在中國東北的利益又被日本取得。如大連、東北鐵路仍被日本取得,並可駐軍保護,但俄羅斯佔領東北的部分土地,歸還了清朝政府。使得部分土地的迴歸,就是滿清政府暗中幫助日本的原因所在。
值的一提的是,正是由於日俄戰爭沙俄的失敗,也使的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徹底破產。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晚清的政府,雖然腐敗無能,但是並不傻。也懂得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之所以幫助日本,是因為制衡俄羅斯。而清政府暗助日本也不想日本輕鬆取勝,而是希望俄羅斯慘敗,日本慘勝。



日俄戰爭

自從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國力迅速提升,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取代了清朝,成為了遠東第一強國。

在《馬關條約》的賠款之後,日本依靠著大量的經費,極大的發展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因此野心更是大增,企圖奪取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



而當時俄羅斯方面早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已經佔據了奉天、錦州等重要城市。1903年,俄國又在旅順悍然成立“遠東總督區”,委派了官員管理整個佔領的東北地區,儼然已經把中國東北當做了自己的領地。

在這種背景下, 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步升級,最終不可調和,引發了日俄戰爭。



戰爭的最終結果是,俄國慘敗,日本在英美的支持下慘勝。付出了接近10萬精兵的代價。

而這次戰爭也給我國東北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日俄大軍經過之處,寸草不生,數以百萬的百姓流離失所,更有大量的百姓被日俄雙方強徵入伍,被迫成為了戰爭雙方的炮灰。



清政府幫助日本的原因

在日俄戰爭前,由於俄國出兵入侵中國東北,清政府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東北地區的管理權。當時的清政府風雨飄搖,根本沒有能力對抗這頭強悍的“北極熊”。

而俄國更是囂張的派出了官員,對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管轄。



就在清政府對東北瀕臨絕望的時候,有著狼子野心的日本也企圖佔領中國東北。

這時的日本也明白一件事,如果想要在遠東地區稱霸,必須要消滅俄國的勢力,所以改變了對待清政府的態度,積極的對清政府示好,雙方也改變了仇視的態度。

清政府也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態度,積極的和日本交好。

日俄戰爭期間,清政府因為誰也不敢得罪,所以宣佈選擇中立,但是心裡也明白,如果日本失敗了,東北地區就會牢牢的成為北極熊的領地。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選擇了暗助日本,而民間更是公開表示要“聯日拒俄”。最終結果是俄國慘敗,日本慘勝,雙方實力大損,清政府也順勢在東北地區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


我是越關


日本當時作為東亞乃至東南亞擺脫殖民地命運。的國家當時在國內很多不管親清還是傾向革命都是把日本作為學習對象。自然就會親近日本。再者當時日本國內也是有不少人傾向幫助中國擺脫歐美殖民。所以傾向日本也就不奇怪了。可惜後來這批人,一些轉向了鼓吹種族優越論,另外一些看看後來日本走向,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