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戏需要用“噱”来唤醒观众

“你们多久没有看过独脚戏了?”这是毛猛达在演出开始时抛向观众的一个问题。台下部分观众摇摇头,他们根本记不起有多少时间没进过剧场去好好地看一场独脚戏表演。“都伐噱了,有啥好看的。”这是一位观众的抱怨,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日前,毛猛达和老搭档沈荣海带来的全新原创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让人重新感觉到,以“噱”为灵魂的这个剧种正在爆发新的能量。从观众们的笑声中不难发现,当一部作品真正地触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情绪是很容易被带动起来的,而毛猛达和沈荣海这一次便做出了勇敢的尝试,他们要把曾经走散的独脚戏观众带回剧场,带回他们的视野中。

在自嘲中带出思考观众其实一直在

《石库门的笑声》是毛猛达和沈荣海花大功夫去排演的剧目,编剧梁定东以《万宝全“四”》《千变万化》《三喜临门》《一体世界》《我爱文化》《难与不难》和《上海未来》这七个段子互相串联,又相对独立,形成一种有机组合。毛猛达在这几个月里,为了排练,几乎住在了沈荣海的家中,他曾经拿出过剧本,上面涂得五花八门,抠细节甚至落到了每一个字,每一个停顿上。

而在当晚的演出中,毛猛达和沈荣海抛出的第一个段子便是略带自嘲的。他们直言,独脚戏现在几乎没人去看,电视里也是充斥着北方的小品和相声,而滑稽戏演员呢?去烧菜去做做广告,一番自嘲之下,台下观众会心一笑。

其实,近些年,很多小孩子根本听不懂独脚戏,上海话都说不利索,怎么可能爱上这个剧种呢?毛猛达在舞台上说:“有个小孩子,说要去‘宁民公园’,我听了真是急煞。”在不断地自嘲和消解中,观众其实愈发明白段子背后的含义。所以,当毛猛达完成一段彰显功力的独脚戏贯口后,台下观众的情绪是如此的热烈,这样的反应甚至连舞台上的两位老戏骨都一时难以适应,接下去的段子明显进入得有些快。

不过,这也证明了上海的观众其实不是不看独脚戏了,他们只是希望看到真正能逗笑自己的作品。当晚,毛猛达还表演了经典剧目《72家房客》中的“三六九”,毛猛达的经典台词往往才说了几个字,台下的观众就已经全部接上了。当晚的兰心大戏院座无虚席,一连8场的演出一票难求,曾经外界口中的独脚戏窘况,似乎不复存在。

40年的变化翻天覆地抓住小细节打动人心

在演出中,毛猛达说,自己家住在延安东路,吴江电影院对面的石库门里,名叫马德里。沈荣海立马接上:“我家住在隔壁,叫巴塞罗那。”毛猛达又补充,现在马德里拆掉了,建了一个新小区,叫皇家马德里,引起一阵哄笑。

石库门是上海特殊的城市记忆,石库门里弄发生的变化其实也反映了上海市民生活里的变化。“上海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独脚戏了。我们想让观众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独脚戏,唤醒观众对独脚戏的记忆。”沈荣海之前接受采访时说道。

而在关于上海人衣食住行方面,几个段子也是娓娓道来,把人的思绪拉到40年前。有一些年纪的观众很容易就被带入到他们所描述的情景中去。虽然有些段子来自当下的热门事件,比如昆山龙哥、外婆姥姥叫法之争等,但这台演出并非很多网友吐槽的段子加工机,编剧非常有心地把独脚戏的丰富艺术样式和内涵融入到了热点事件里。这也让两位演员表演起来,可以更加得心应手。

毛猛达坦言,打造这部作品就是为了给“醉生梦死”许久的独脚戏灌下一碗“醒酒汤”,也让所有的滑稽戏从业者“醒一醒”。观众需要的不只是屏幕上昙花一现的段子,不只是仓促上马、隔靴搔痒的感官刺激,也不只是高级音效制造的罐头笑声,他们需要真正属于上海人自己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