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寶寶教育問題與婆婆大打出手?看這位媽媽如何巧妙化解育兒分歧

說起我與婆婆在育兒方面的鬥爭,可以說是一部血淚史,首先看看我們遇到了那些矛盾:

1.剛出生的孩子一直睡覺/一直打哈欠是身體有問題

2.剛出生的孩子哭了不能馬上抱,要讓她哭,磨練她的性格

3.剛出生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吃飽了,所以餵奶(母乳)要定時定量

4.孩子洗澡容易生病,一個月洗一次最多了/平時穿衣服要儘量厚

5.給孩子吃藥的時候,不能少吃、多吃沒事,多吃點吧

6.孩子不可能好好吃藥,喂藥就是要強灌

7.孩子流鼻涕了、臭臭稀了,趕緊吃藥、把病“截住”(依然遵循寧多勿少原則)

8.孩子吃飯跟大人一個口味/大人吃的東西多煮一會就是孩子的飯/衝奶粉用筷子攪拌

9.雞蛋有營養,多吃。肉不好消化,不吃。吃水果容易拉稀,不吃。青菜不好消化,不吃。

10.給阿姨唱個歌,給叔叔跳個舞,給奶奶背個三字經,給爺爺背個鋤禾日當午……

為寶寶教育問題與婆婆大打出手?看這位媽媽如何巧妙化解育兒分歧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在育兒過程中給我帶來不少的困擾。

比如剛生完孩子,婆婆覺得孩子一直睡覺是因為剖宮產所以身體虛弱,一直滿臉憂慮。我說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天睡20幾個小時,她怎麼都不信。老公呢?在床頭處理工作上的事呢。

比如從醫院回家後,孩子哭了,婆婆說“別管她,一哭就抱以後嬌氣”。我只有自己處理,一般都是拉了尿了。這也為後來我的腰疼埋下了伏筆。

比如我家閨女42天裡身高長了10公分,護士都嘖嘖稱奇,婆婆也覺得軍功章有她的一半——可是她忘了月子裡孩子哭著鬧著要吃奶,我“一要就給”的時候她是怎麼攔我的。

等孩子會笑之後,公公婆婆開始愛不釋手——但她還是覺得孩子後來“放不下”是我和我在孃家住的期間我爸媽慣的了。

不過,現在,婆婆的育兒方式基本和我保持一致,有時候出現了新的情況,我們也會快速協調出都能接受的方式,基本不會有分歧。

為寶寶教育問題與婆婆大打出手?看這位媽媽如何巧妙化解育兒分歧

我是怎麼處理的呢?

1.樹立權威。比如你媽媽數落你不能讓孩子趴,你就淡淡的說:醫生說讓多趴。多趴可以減少脹氣,有助於孩子成長。過幾天孩子要體檢,醫生還要檢查這個項目,不過關就是不健康。搬出來醫生和“過關”,老人根本沒有抵抗力,他們生怕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差。

2.言傳身教。老人接受不了的理念,自己先行動起來。老人覺得灌藥是理所當然,我覺得可以哄喂,他們不接受,那我就自己來。後來婆婆看我都做了,覺得自己做也沒什麼難的,就自己做了。

3.責任自己扛。出問題的時候,不要埋怨老人。我公公曾經給8個月的寶寶喂碎腰果,第二天孩子又拉又吐——無法確定其中的直接關係。在公公喂孩子吃腰果的時候,我是反對的,但他不聽。等孩子病了,我一句也沒有提喂腰果的事情,只是一再叮囑婆婆,生病期間除了母乳,只能吃麥粉。病好之後,只能加蛋黃、紅薯、南瓜。是我自己沒有提前確認孩子不能吃的東西,沒有給老人說清楚,以後儘量說清楚就行了——誰承擔責任,誰就有話語權。

4.不推諉。我一直希望婆婆單獨給孩子做輔食,可是她只答應不實踐。或者說她實踐了,我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就是下雞蛋掛麵、蒸雞蛋羹。後來我覺得自己錯了,為什麼一定要婆婆做呢?我自己都不做卻埋怨婆婆。於是我去買了蝦、雞翅、牛肉、龍利魚(孩子平時吃的肉少), 逢週末了,在家給孩子做蝦仁蒸蛋、可樂雞翅、牛肉羹、龍利魚蔬菜餡餅等。婆婆一看這有什麼難的,我也會啊!於是孩子輔食的花樣增多了。

5.防患於未然。有時候自己想到了某一點可能產生爭議,就儲備一些知識,提前傳遞給老人。比如我想讓孩子多運動,不要約束太多,就給婆婆說“女孩子也不能太老實,容易被人欺負”,婆婆深表認同,後來我們在教養孩子上,一直沒往“淑女、女孩樣”方向引導。

6.不能一味遵循某個原則。比如我前面說要自己承擔責任,不要埋怨老人,但必要的時候也不能只照顧老人的感受。有一次我婆婆在拉孩子進電梯的時候,把孩子胳膊拉脫臼了,我一開始想著婆婆內心也是很難受的,不能流露出怪罪她的意思。可是看完醫生之後,發現婆婆只覺得是意外造成的,沒意識到自己平時就存在拉扯孩子太用力的現象,我覺得不得不提醒她。就說“媽你平時拉她的時候用力都有些大,我給你說過的。以後輕一點就好了,也不是什麼大事”。能感受到婆婆當時不開心了,但事關孩子,不得不說。我也知道婆婆是通情達理的,不至於因為我這麼一句話就引發什麼大矛盾。

7.該放權就要放權。要工作,有空再補。

為寶寶教育問題與婆婆大打出手?看這位媽媽如何巧妙化解育兒分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