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固本 轉型升級 果洛州築牢基層黨組織堅強戰鬥堡壘

青海新聞網訊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果洛州根據高原牧區地廣人稀、服務半徑大、農牧民文化水平較低等特點,全面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切實築牢建強結構優、基礎實、設施齊、功能強的高原藏區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

激活“細胞”,讓萬名黨員煥發生機活力

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黨內集中教育為抓手,深學篤行,凝心聚魂,讓全州1萬餘名黨員經受了觸動靈魂的黨性淬鍊,著力解決了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推動了黨風政風持續好轉。各級黨組織以支部為單位,嚴格黨員發展程序,優化黨員隊伍年齡、知識結構。設立“共產黨員責任區”,開設“一名黨員一面旗”專欄,評選優秀黨員2650餘名。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創新開展“曬成績、亮承諾、做表率”主題黨日活動在全省推廣應用;深化“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三查兩幫一黨課”等活動,成立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開展政策宣傳、法律援助、科技諮詢、慰問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在抗災或維穩一線,在脫貧攻堅最前沿,在重點工作項目建設中,廣大黨員立足本職發揮“排頭兵”作用,奏響了為民服務最強音,幹出了黨員的樣子,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紛紛“點贊”。牧區群眾反映,過去一些黨員“不在組織、不起作用”,現在普遍“有了黨員樣子”,基層黨員隊伍形象有了很大改觀。

選育配強,讓村級班子增強幹事本領

抓住村(社區)“兩委”換屆契機,啟動綜合能力提升工程,以課堂理論學習教育為主,實地考察為輔開展現場觀摩和實踐教學活動,切實增強了村“兩委”班子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新增無職黨員脫貧幫扶示範崗等6大崗位,採取鄉鎮黨委“培”、駐村幹部“帶”、基礎工作“練”等方式,給無職黨員補腦子、給位子、壓擔子。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健全村務監督機制,成立188個村務監督委員會,參與村級民主決策,保證了村(社區)及各類配套組織同步規範運行。從“選”“培”“管”“激”入手,注重年輕後備幹部的培養,探索到村服務的高校畢業生進入村“兩委”班子的有效途徑,為村“兩委”班子注入了活力。大力推行發展農牧民黨員“雙推雙選”制度,確定村級後備人才1322名,加大從優秀牧民中培養髮展黨員的力度,逐步提高牧民黨員比例,村“兩委”隊伍結構和後備幹部得到進一步優化。對近三年集中整頓工作“回頭看”,實行掛圖作戰,排查出的20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部晉位升級。

築牢根基,讓組織靶向持續精準發力

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使基層黨組織領導、工作、活動方式更加符合服務群眾需要。開展州縣鄉黨委書記黨建工作專項述職並測評,並向機關、“兩新”、學校等領域延伸,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逐級傳導、真正落地。在全州188個村全面推行村(社區)幹部輪流坐班制度和村民事務代辦制度,規定村“兩委”成員每月坐班不少於7天,每天不少於6小時,隨時處理村務,群眾辦事更加方便,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實行村幹部報酬動態增長機制,村“兩委”人員報酬逐年提高。以不同標準為卸任村幹部、60歲以上老黨員、“三老人員”等發放生活補助。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使用、改造升級並規範化建設,有效改善了村級活動場所的辦公條件。實施“1234”強基築壘工程,爭取資金564萬元對188個村實施有活動場所、有電教器材、有辦公設備、有規範佈置、有取暖設施的“五有工程”。形成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服務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在各領域黨組織開展規範化標準化建設,通過先規範後示範,除舊佈新、提質增效,形成了基層黨支部建設示範點的“集合效應”。

突出短板,讓工作創新攻克薄弱環節

“麻繩最容易從細處斷。”下功夫解決長期困擾基層黨建工作的“老大難”問題,探索了黨在牧區執政方式的一條創新之路。以鄉鎮為管理主體,以村、社區、寺院為基本單位,以牧業合作社為基本單元,建立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劃分各級各類網格2200餘個,開展“抓黨建、促發展,著力構建‘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活動,通過黨建工作帶動生態保護、精準扶貧、社會穩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統籌推進。投入培訓經費140餘萬元,聘用5200餘名網格員協助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開展公共管理服務,滿足牧民群眾基本公共需求,形成了“網格事務大家管、基層事務大家辦”的濃厚氛圍。整合現行黨建指導、服務、教育等資源,變“上訪”為“下訪”,落實基層黨建巡迴制度,在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評選中被評為優秀獎,是全省唯一獲獎的黨建項目。各縣相繼打造創新基層黨建“拳頭產品”。久治縣推行“十戶長”制提升村級組織服務水平;甘德縣開展“創星+服務”活動分類指導管理各領域黨支部,組織青年成立“馬背上的宣講隊”騎馬走帳入戶,傳達黨的福音,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班瑪縣充分發揮“紅色班瑪”資源優勢精心打造全國愛國主義基地等等。對標基層黨組織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的問題,製作支部“三會一課”全程紀實筆記本,制定管理辦法,實施全程痕跡化管理,促進組織生活正常有序規範開展。在省、州、縣、鄉界矛盾糾紛集中地區探索建立14個跨界聯合黨組織,構建了“推黨建、抓維穩、處事件、促發展”的共建機制。

黨建引領,讓脫貧攻堅吹響勝利號角

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全州實現了34個貧困村退出,1.6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脫貧成效初顯。人往一線去、錢往基層投、力往基層聚……建立健全落實黨員領導幹部聯繫點、黨員聯繫服務群眾等制度,全州37名副廳級以上領導幹部、317名副縣級以上領導幹部建立聯繫點,314家州縣鄉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省州駐縣單位與188個村結成共建對子,5449名幹部職工與10541戶建檔立卡戶結成“親戚”,僅2017年累計捐款捐物價值680.93萬元,引進扶持資金4635.2萬元。著力實施“黨員脫貧示範戶”創建工作,以自籌150萬元用於償還3年貸款利息和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的方式,按每戶4萬元標準為100戶示範戶發放貸款,各縣給予配套補助資金435.2萬元。已有43個項目產生經濟收益19.7萬元。充分利用重點幫扶村幫扶資金和適當配套方式,建立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做出有益探索。認真踐行“123”幫扶機制,堅持嚴格管理和關愛激勵並重,讓554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在脫貧戰線上凝心聚力,閃光發熱。以駐村工作隊為抓手。開展“三有四幫兩評議”活動助力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印製《脫貧駐村幹部工作記實》,客觀反映實績並考核評定。對駐村幹部進行年末考、中期考、期滿考,召回13名不稱職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並嚴肅處理,對派出單位主要負責人約談,群眾滿意度測評達98%以上。駐村工作隊協調各類項目151項,落實78項;爭取幫扶資金1.3億餘元,落實資金9100餘萬元;協調成立各類經濟實體23個,解決貧困人口就業813人,創收3160餘萬元。

新時代、新徵程、新氣象,在州委堅強領導下,全州大抓基層黨建導向更加鮮明,各級領導履行黨建責任更加具體。各級黨組織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切實在提升組織力,強化政治功能上下功夫,不斷築牢了基層戰鬥堡壘,使黨的旗幟在藏區每一個基層陣地上都高高飄揚,越發鮮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