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一輪金輝灑人間,又到中秋月圓時”。中秋的夜晚,望月之夜,一輪皓月如明鏡高懸,潔勝冰清。對於明月,許多文人學士以其極豐富的想象賦予縱多而貼切的美稱。韋莊詩曰:“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曰:“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月中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秋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月色宜人,月亮如寶玉潔淨無瑕,人們便將團圓的明月美稱為“玉盤”、“白兔”、“影兔”、“桂月”、“桂輪”、“銀鏡”。李白又將其想象為王母娘娘梳理紅妝的“瑤臺鏡”。而陸游的«月下作»詩中,則別出心裁,將月亮稱之為“冰輪”。孔平仲更以“冰鏡”稱之。在其«玩月»詩中有句雲:“團團冰鏡吐清輝,今夜何如昨夜時”。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中秋節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秦漢年間。據東漢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當時,所謂的中秋節,僅僅是作為帝王秋天祭月的一種特殊的禮制,與現在的全家團聚共賞明月的涵義完全不同。從魏、晉、唐起,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們才慢慢地把這一禮制擴大化,進而逐漸演變成為中秋賞月的習俗。到了唐代,民間逐漸形成了“供月、拜月、祭月、賞月”的習俗。到了宋朝這一習俗在民間廣泛流傳。到了明朝,中秋節又被譽為團圓節。之後,人們逐漸發明創造出了象徵團圓的美食—月餅。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中國人對中秋節情有獨鍾,中秋吃月餅更寄託了最美好的團圓願望。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時在宮廷流行,並流傳到民間,當時月餅俗稱“小餅”和“月團”。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一書中,已有“月餅”一詞。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記載:“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意。”團圓,正是中國人心中由月亮衍生出的獨有情感。中秋月圓之夜,明月的清輝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遊子的思鄉之情。因此,凡是每個異鄉人,手捧香甜的月餅,仰望天穹,心中都會升起一輪明月,寄託遠方遊子對故鄉的鄉愁、眷眷情懷。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句為千古佳句,詩人把感懷提升到極高的境界。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從陰晴圓缺的月亮悟出人生悲歡離合、宇宙流轉的自然哲理。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中秋之夜,天宇映輝,海角天涯,一碧無際,團圓之月似一輪銀盤高懸蒼穹。頃刻,中秋的夜晚萬籟寂靜,與人間普天同慶團圓日,共釀一個良辰美景,追求年年滿月映光輝……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原創」散文·中秋賞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