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他自嘲自己是个幼稚的成年人,但在他的摄影作品里独特的怪奇视角十分值得寻味,他在图虫·胶囊演讲上和我们聊聊看似简单的摄影作品背后的不简单。

梁宗鎏(Puzzleman Leung ):生活在台湾的澳门摄影师,擅长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 人像摄影。


自己挺幼稚的

有时候看看自己拍的照片和其他人比起来,觉得自己挺幼稚的,今年都 31岁了,还拍这种东西真的觉得自己满好笑的。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我在台湾的时候,很多不知道我是澳门人,但他们却也很清楚我不是台湾人。因为我本身的存在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违和感,也许是气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长相的问题,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口音的问题。

我去台湾的原因主要是念大学,一开始也没有想过当什么摄影师,反而对平面设计比较有兴趣。但后来平面设计也没学好,也不太会拍照,但就觉得这两个东西一定要选一个来好好学习,既然做设计要先有素材,那我还是先去拍点素材吧,结果拍着拍着都忘记怎样做设计了。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先说说我自己当摄影师的这条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一开始学习拍照的时候,当然就是拿著相机在路上到处走走,看看有什么决定性的瞬间发生,那时候背着相机走在路上一整天,回家看到没有几张自己喜欢的,就会很容易自我怀疑是不是不适合走摄影这条路。

后来我试试把镜头转向身边的朋友,转向自己的生活,

我发现这样纪录自己身边人事物的这种拍摄方式是很好的摄影入门课,于是我就开始不断的拍摄有关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很快我又发现,只是单纯记录身边的朋友,好像有点太单调,于是我就开始叫朋友为我的拍摄做各种不同的尝试。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大学毕业的时候做了人和熊公仔的作品,这是一组描述人和欲望的关系的作品,对比起后来的作品,这组作品的主题相对比较严肃。当我做这组作品的时候发现像这样的拍摄方式是比较适合自己的。

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帮朋友的衣服拍照,后来就有其他拍摄的工作,慢慢地发现自己成了以拍照为生的人。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摄影更重要的是表达

随着对摄影资历的增加,我对摄影这件事慢慢地有更深刻的体会。我意识到摄影除了用来记录以外,对我更重要的是要表达我自己,我这个人,包括我的喜好、个性、人格特质等等。

因为摄影这个工具是最直接看起来又是最真实的,所以我喜欢用这个媒介去表达我想要说的事情。

既然对生活的地方已经压倦了,又没有什么钱,只好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廉价的道具去完成自己的幻想。

从事摄影以来,我发现自己的摄影方向大概有几个固定喜欢的方向。

把幽默感传达给观众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观察日常的事物寻找出他们独特的地方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人如何在空间里发生有趣的事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这三方面的照片都不太一样,有些让人看了会有种平静的感觉,有些看了又会让人会心一笑,有时候却又带给人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好像每个照片带给别人的感觉都不太一样。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我现在之所以会拍这些照片,可能都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对物件和空间做白日梦有关,从小就喜欢幻想,最喜欢的动画是小叮当/哆啦 A梦。我曾经怀疑过自己这么爱用道具拍照是不是因为看太多哆啦 A 梦的关系,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看。

我现在在台北住了 10 年了,早就对这个地方麻木了,我觉得这对摄影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没有空间可以让你产生灵感了,那怎么办呢?总不能一直去旅行吧?

后来我只好发挥我看哆啦 A 梦学到的东西,运用道具来协助我的拍摄。前面提到说大学时期的毕业制作拍了熊公仔和人的照片,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陆续运用拍摄空间的环境和一些道具来加入到我的拍摄里面。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这是我最早期开始拍我的一个朋友的照片,在拍摄这一组照片的时候,除了一般的纪录式手法以外,我还加入了很多摆拍的方式,加入了很多道具,运用了很多现场有的东西,指导他去完成我想要的书面。

很多时候这都是随兴发挥的,今天看到什么或手边有什么东西觉得有趣的就立即拿来拍摄没有想那麼多。那时候觉得这样拍照挻快乐的,而且出来的效果也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就一直沿用这个方式去拍摄。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事情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在一直以这样的方式拍摄的同时,我也一直会想这到底是什么玩法?我这样拍照会不会很奇怪?后来也没有想太多就一直拍了。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这些都是大学刚毕业的作品,那时候很喜欢拍把人脸盖住的照片,觉得那样好像很好玩很袐,有种可以做什么事都没有人发现是我的感觉。

后来这个玩腻了,就去玩别的东西,每当在逛街的时候看到有什么有趣的东西,都会先买回家,之后再想想可以把它怎么玩。


发现事物的另外一面

当我一直在拍摄的同时,我也有在思考,现在我到底在做的是什么事情,我发现我很喜欢改变物件他们在生活中本来的用途,或者是把他们加到另外一个东西上,这样他们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新的东西。

奶油与 sim 卡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这些 sim 卡是我和女友每次出国的时候使用的,这个奶油是我们坐飞机时附送的餐点我把它带回家了。我觉得这两个和旅行有关的东西放在一起应该是有趣的,于是就拍了这张照片。

東京魚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这是我和朋友们在东京拍摄的时装作品。那时候是我们几个人第一次到东京拍摄,当然也不会知道什么特别的秘密景点,所以就决定把其中一个地点设定在涉谷的十字路口,这样每个人都会知道这是在东京拍的了。

那时候我就在想要怎样才能让模特儿和这个地方产生一点关系呢?如果只是直直的站着那就和旁边的游客没什么两样。

我觉得这些来来去去的人群很像海底里的鱼,每当红绿灯闪过的时候他们就跟著他们的方向去走,于是我就让模特儿手上拿著这个鱼的包包,让她整个人可以和这个地方产生一点关联性。

三軒茶屋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这也是另外一个和现场环境作呼应的例子,不过这次去的时候只有我和女朋友而己。我当初知道这个地方的时候是因为日本摄影师水谷吉法的作品,他有一张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我就立即搜寻这个地方的位置然后就拍了这张照片。

这个猩猩要怎样和她才能产生关联性呢?小时候看的漫画又发挥作用了,所以我们就在猩猩下面的全家便利商店买了香蕉来和合影。虽然现实生活中猩猩好像是不太会吃香蕉的。。。我现在使用的道具很多都是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取得的,他们都很便宜,而且很多东西都很容易弄到。

卫生紙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我这个人从小鼻子就过敏,很常流鼻涕。我觉得纸巾这个东西在我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于是我就拍了这张照片,这个感觉有点像那个日本人无用发明的那种东西,但我觉得这个东西蛮有用的。

恐龙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这张照片我一直都很喜欢,在我家里还挂著它。这是一个满灵机一动的想法来的。那时候买了一堆这种三角锥,很想把它们拍点什么,一直想不到,不过就在要出发拍摄前,这个想法就突然在脑中想出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哥斯拉这个角色的形状从小就在我脑海裡,一直看著这种三角锥哥吉拉就突然跑出来了。

熨斗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这个红红的东西比较贵,我是在东京的一个美术馆买的,它本身是一个书签。它也是那种第一眼看到它就想买回来拍照的程度。住在东京的民宿的时候,我就翻翻住的地方有什麼好玩的东西,我就找到一个熨斗,这个书签刚好也是平平的,很自然的我就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了。

拍摄当时还是觉得有点可怕的,但又觉得有点可爱,我蛮喜欢的,看照片的人可能会一直想翻开看看熨斗下到底压死了什么东西。我就是想要拍摄一些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照片,就算他们看起来好像很蠢、很好笑,但那的确是我想要的效果。

世界上的事物在他们的表像之下还会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他们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我就是喜欢发掘它们不为人知、不为世所用的那一面。

看着自己的照片,有时候会觉得我好像是在做装置艺术的作品,相机拍下摄他们只是其中一个步骤而己。


关于摄影书和展览的思路

我觉得摄影书是对照片最好的展示方式之一,所以这几年我也有自己做过几本摄影书、参加过一些展览。2013 年的时候,那个胖胖的朋友要离开台北去英国念书了,所以我就整理了他的照片,做了一本书送给他。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编排这本书的时候我会先想如果整本书都是他本人的照片的话就会变成他的个人写真集,那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就加入了很多与他这个人的生活有关的照片,可能会是一些暗示性的东西,也可能是一些与他有关系的物件。

在编辑的时候,在照片的编排上有些用了生活碎片的方式,有些用了左右页呼应的方式,主要还是想让看到这本书的人有种轻松愉快,又带点神秘的感觉。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为女朋友做了另外一本书。在做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开始的想法是想做一本厚厚的,有点像相本感觉的书,里面会有很多照片。

在照片的编排上,很刻意的按照拍摄时间去放照片,从一开始认识,拍他的第一张照片,到之后出去旅行⋯⋯做了什么吃了什么的照片,然后按顺序一直排下去,以去年夏天未知做一个暂停点。因为我想让她每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都好像在回顾一整年的记忆那样,我觉得那会是一个蛮特别的感觉。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去年有为了这本书在台北有参加一个小小的联展,展场就像影片裡面那样⋯⋯⋯⋯那个展览主要是她的照片,里面再加一点点我关于我自己的照片。展场虽然不大,但我还是想不只是把照片贴在墙上的那种感觉,于是就做了一些比较不样的布展方式。

31岁了,还在拍这样的照片?


事物在被拍摄的那一瞬间

也会爆发出自己存在的光芒

谢谢大家。


关于胶囊演讲

在图虫,每天都有众多摄影师分享他们发现或创造的动人瞬间。藉由互联网的便捷,我们发现了许多活跃在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也被他们富有想象力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深深启发。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他们,我们策划了国内首个小型摄影演讲活动——胶囊Talks。每一枚思想的胶囊,都浓缩着经由时间沉淀的智慧养分,它包含着摄影师之于创作的思考,之于过往的经验总结,之于当下对于摄影的感悟。我们将邀请到分布在不同领域、风格各异的优秀摄影师, 来分享他们的故事、感悟与思想,打开并释放独属于他们的胶囊。犹如摄影在最初的时候,时间被定格封存在一个小小的胶卷里——“经验”与“思想”杂糅的精华,也被浓缩封存在一枚枚时间的胶囊中。我们等待着,心怀热爱的人,来开启并一同摄取。

【图虫·胶囊演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