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戒菸」和戒菸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對於戒菸這件事,你是願意只是停留在“想”這一行為還是願意去試著開始呢?

對“戒菸很難、很痛苦”的理解和感受,可能是來自於戒菸者自身真實的體會,也可能是來自於別人的嘴裡,也因為這樣,讓很多菸民朋友望而生畏。

戒菸難,難在哪裡?其實最難的還是邁出開始戒菸行動的第一步。

“想戒菸”和戒菸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們都期待著用一種最保險、可以立竿見影的方式,這樣才能讓每件事成功的更有把握一些。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事事總難兩全。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論的推演和結果的預估,而始終沒有切實的行動落地,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真正的問題在哪裡。同樣,戒菸也一樣。

在我指導服務的客戶裡有一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第一次加到我的微信跟我諮詢還是在2016年的11月份,這麼算下來我們認識的時間也蠻長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主動與我溝通差不多有五六次,每次跟我的對話開始第一句就是“大東教練,我想戒菸了。”

雖然我知道這可能又是因為一時的頭腦發熱決定的,但是能反思、發現自己戒菸的問題,我還是會願意耐心的解答。當然,在這裡我也希望這位朋友能真正的下定決心,腳踏實地的付出戒菸行動。

“想戒菸”和戒菸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想戒菸”和戒菸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雖然僅僅一字之差,但結果卻可能會是天壤之別。

對於戒菸這件事情的表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3類:

1、天天嚷嚷著要戒菸,但是過後就拋之腦後(典型的頭腦發熱型);

2、想戒菸,接觸過很多相關科普以及戒菸方法分享,對別人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到自己就是不行(典型的理論型);

3、有規劃、有動力、有行動(高效戒菸型)。

你是屬於哪一類行為表達的菸民呢?

“想戒菸”和戒菸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2018年5月31日,即將迎來第31個世界無煙日,你是否準備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開始正式的戒菸行動呢?

戒菸不應該只是空談,來吧,加入戒助力,一起完成一次有規劃、有準備的戒菸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