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物丨景雪变:台上艺术家,促“穷村”致富打“活泉”

艺术人物丨景雪变:台上艺术家,促“穷村”致富打“活泉”

她从11岁开始演戏,17岁就向观众呈现了成名剧《打金枝》,为蒲剧的继承和创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韶华。

她把自己当做文化的媒介,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喜欢上蒲剧。

她是一位优秀的蒲剧艺术教育家,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

同样的,她还是一位扶危济困、善行大爱的践行者。

她,就是我们今天的嘉宾:景雪变。

有人这样评价她,“景雪变的出现,是蒲剧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必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艺术人物丨景雪变:台上艺术家,促“穷村”致富打“活泉”

景雪变,运城人,蒲剧名家。山西省运城市艺术学校副校长、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团长。代表作:蒲剧《打金枝》、《宇宙峰》,蒲剧电影《山村母亲》等。

精准扶贫,链接艺术家与北窑庄

景雪变,是国家一级演员,从事蒲剧表演40多年。用过硬的技术和优美专业的唱腔,赢得了一众观众的拥护,获得了社会的赞誉。

她一直致力于艺术的教育,培养出了41位优秀的演员,观众把他们戏称为“小梅花”。

艺术人物丨景雪变:台上艺术家,促“穷村”致富打“活泉”

北窑庄村,位于垣曲县古城镇新集镇,是国家小浪底水库工程移民搬迁村。村子里的土地不能耕种,村集体也没有任何可创造性收入。在这里,百姓曾因“水”而困。

原本,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与北窑庄村,是毫无关系的两个群体,却因为国家的精准扶贫被连接到一起。

村民说,如果景雪变来村里唱戏,我们夹道欢迎,但是带队来村里扶贫,太难了!

北窑庄村由“凉凉”变“温暖”

景雪变带着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来到北窑庄的时候,队员感受最深的是“凉凉”。

“两年前,我们扶贫工作队刚来时,在村巷里走动都没有人靠近,我们上门入户调查,到哪家都是凉凉的。话凉凉的,表情也是凉凉的。”

艺术人物丨景雪变:台上艺术家,促“穷村”致富打“活泉”

后来才知道,北窑庄村,缺了17年的水,早已经让百姓对脱贫失去了信心。

虽然村民的住房条件、村容村貌比曾经的家园好很多。但,缺水问题却17年未曾解决,每家每户都摆满了水桶、水缸、水盆,蓄满了水。

景雪变这样形容村民用水:“一盆水舍不得倒,洗脸洗个七八次,还要从脸盆里倒进缸里攒起来,澄清了再洗衣服。洗完衣服也还舍不得倒,还要再用来洗抹布、洗拖布。没水,就很少洗澡,平时都不敢往外村人身边站,怕自个儿身上有味。因为没水,吃住都不方便,村民谁家都不敢让亲戚住。吃水、用水都成问题,更别提养牲口和农田灌溉了。”

没有水,村里的农业发展不起来,更不要说农业产业经济,为了生活,很多人都出去打工。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景雪变开始考虑为村民打井。村里曾经打过一次井,但因为地质原因,失败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提打井。

艺术人物丨景雪变:台上艺术家,促“穷村”致富打“活泉”

但是,在这次扶贫中,景雪变个人捐资15万元,找专业的打井队伍,探井位,开始打井工程。

打到22米的时候,井水出来了!但是,出来的是浅层水,这种井用不了几年水就没了。

但是,接着往下打,就会有很大的风险,一是资金问题,二是如果打到深底沙层上,漏水,这个井就废了。

景雪变思虑再三,决定“不能迁就着使,打废了,钱白扔了,我也认!”

幸运的是,仅仅打了七八米,就到了两股泉眼交汇处,水从地下喷出来了!

干涸了17年的北窑庄,终于有了水!

艺术人物丨景雪变:台上艺术家,促“穷村”致富打“活泉”

景雪变说:有水皆活。有水,才算是挖掉这个穷村的穷根,彻底切断了致贫返贫的根源。如今,北窑庄百姓的生活一派祥和。傍晚十分,村庄的巷道里,不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唠嗑,树叶伴着夕阳跳舞,村庄枕着星辰安睡。

PS:大家身边如果还有特别优秀的人,也可以通过留言或者私信告诉小编。小编愿意倾听你们的故事,并且把精彩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运城微访谈”带你认识更多运城的精英,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时刻陪在你身边!

往期精彩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