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他還只是個孩子」這句話?

伲好i


看過一個真實案例,在公交車上,一位媽媽帶著一個看起來有些調皮的小男孩站在另外一個已經成年的女孩子旁邊,小男孩調皮摸了一下女孩子的屁股,那個姐姐立馬就打了男孩一下,男孩媽媽就拉住男孩說:“你幹嘛打他,他做的再不對,他還只是個孩子!”最後結果就是男孩媽媽罵罵咧咧的帶著男孩下車了。因為是個孩子就能為所欲為了嗎?因為是個孩子就能做成年人不能做的事了嗎?那以後孩子犯法了,家長可以和法官說:“他還只是個孩子,請你原諒他。”




首先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就想提出嚴厲的批評。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樣,建立在規則上的愛,也才是真正的愛。我們在支持孩子自主意識的同時,基本的安全和原則是必須要有的,只有建立了基本的規則和原則,才能讓孩子有正確的自主意識。



勿以惡小而為之,許多家長就以“他還只是個孩子”這樣的話來原諒孩子所做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這樣的孩子沒人收拾,終有一天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總之,不能因為“孩子小”就盲目縱容他們野蠻自由地生長,甚至毫無原則的溺愛縱容,才讓孩子有了繼續作惡的底氣。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每次聽到這句話,熊孩子的各種行為都會從腦海浮現:

熊孩子脫掉鞋子,(有些熊孩子可能連鞋都沒脫)在你家沙發上蹦來跳去,把你喜歡的玩偶扯來扯去,和媽媽索要你的玩偶等等,這還是輕的了,有些熊孩子的行為更令人髮指:

一名四年級,身高1米4、體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婦,當被問及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這個熊孩子還悠閒地吃著零食,不以為意地說:"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

故事的結尾是,孕婦丈夫的妹妹把這個熊孩子活活打老實了,直接踹出家門,而且這個熊孩子過年都不敢來,簡直大快人心。

這個熊孩子不僅胖而且力氣大,行為不受父母管教,有時候一些大人都想象不到的動作都會在熊孩子身上。最可怕的是有些家長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會說“他只是個孩子”,那麼我想說“你是個大人了,都管不好自己的孩子”,而且會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除此之外熊孩子們還做出來了各種膽戰心驚的事情:

子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不可替代。一味的縱容熊孩子,就是教育的悲劇和失敗,如果父母教得好,世界上還會有熊孩子嘛?熊孩子不經管教,未來的道路一定會很崎嶇。沒有一個熊孩子討人喜歡,如果讓我遇到熊孩子,也不會放過他,讓他知道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事。讓熊孩子知道,做錯了事,要勇於承擔。熊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父母不好好管教她去,別人也會替他的父母管教他。

智聯校園 張敏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記得好像是小時候六一兒童節的那一天,老師在班級裡送給每個人一隻紙鶴。紙鶴很漂亮,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也愛不釋手。一進門,就看見媽媽和抱著孩子的鄰居阿姨聊天,我開心地向媽媽展示這個精緻的小紙鶴。

阿姨的孩子看見紙鶴伸手去抓,邊抓邊哭鬧。阿姨一邊哄孩子一邊要紙鶴,媽媽也在一旁勸說身為姐姐應該愛護弟弟,他還小,只是一個孩子。最後不得已把紙鶴送出去,卻沒想到下一秒紙鶴就被孩子撕爛了,兩位大人還在誇讚孩子。

他還是個孩子,我不是嗎?

很多時候,我們被“他還只是個孩子”這句話所束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理所當然認為大的就應該讓小的。

如何打破這個思維定勢?如何去反駁?

零容忍。我們習慣於“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種做法固然能維繫社會關係,卻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縱容孩子錯誤舉動的行為,對於他們日後的成長教化存在不利影響。

講道理。熊孩子可能聽不懂有些道理,但身旁的監護人能懂。有的孩子之所以會成為熊孩子,很大程度是家長的縱容溺愛導致。家長只顧孩子一時的開心,卻不知道縱容後所應付出的代價。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熊孩子只是熊孩子,但我們可以更“熊孩子”。就是通過符合我們年齡身份的方法來對付熊孩子及熊家長,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做法。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凡事都始於細微,也成於細微,應及時制止孩子的惡行,不能一味縱容。

同時家長也應擔負起自己的職責,教育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是非觀念。


——END——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有一次有個男孩,手髒了,偷偷摸摸,在我姐身上擦了擦,我姐可氣了直接罵他

,她媽說:“孩子小,不懂事”。

他看我姐一臉不樂意,

又說:“聽到沒?我還小吶,又怎麼啦?又不是白裙子”

她媽說:“沒事就走了啊,孩子還要上興趣班呢!”

當時我比他小一歲

我姐叫我打了一把掌。

我說:“怎麼了”

我姐:“用力就行”

我當時很聽我姐,上去就是重重的一八掌。

他當時就在他媽懷裡哭:“媽媽!那個小屁孩兒打我!,她不是好孩子[流淚]”

她媽說:“你這孩子怎麼打人啊!”

我姐說:“我妹妹還小,不懂事,沒打壞的話,我們先回家了!”

他媽無話可說

拉著他就走了。。。。。。

這是我的一個真實經驗


萌萌新子醬


“他還是個孩子”言外之意,這孩子可以無法無天!面對不懂規矩的孩子,也一定要看看孩子背後同樣不懂規矩的家長。養不教,父之過!面對熊孩子連同他的父母,一定要敢於說“不”!決不能聽之任之,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生活秩序。


老老宋6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看到這幾個字時,有書君腦子裡閃過千百副不同的畫面,有種畫面腦補的現實感,但好像每一個畫面的內容又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他還只是個孩子,別跟他計較啊!”然後家長領著熊孩子轉身走掉,走的那麼的理所當然。

那麼怎樣看待“他還只是個孩子啊”,就是有書君今天要和朋友們要聊得話題了。相信我們所有的朋友都經歷過,這句看似很平常的話,而且也大都一笑了之了。

接下來我們就先來從法律的角度看看,關於這句話應該怎樣來詮釋。我國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因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有財產交由監護人代管的,應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應由監護人承擔。由相關法規不難看出,孩子犯了錯,在本質上就是家長的管教出現了問題,說明家長沒有盡責,所以這些錯誤就應該由家長承擔。因為你的孩子他的卻是孩子,但你不是孩子,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責任能力,所以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說完法律層面的,再來說說情理層面上的。有書君曾經有一位朋友,他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犯錯,他們夫妻會承擔所有的賠償,有的時候對方覺得,損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但我的朋友還是堅持賠償給人家。我問朋友“既然人家都不追究了,你為什麼還要堅持呢?”朋友告訴我說“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損壞別人的東西是要承擔責任的,不管是大還是小;做人就要有擔當,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聽到這樣一番話,有書君覺得受益匪淺,所以後來有書君自己有孩子後,也是按照這個標準的,而且家長賠償後要把這筆帳記到孩子頭上,自己犯的錯,自己是要付出代價的。

其實我們口中的熊孩子,是因為家長的放縱才誕生的,也就是說熊的不只是孩子,還有家長。給大家舉一個熊家長例子,有書君的孩子在讀幼兒園時,就有一個熊孩子,有一次這個熊孩子把班上的另一個小朋友打傷,被打傷孩子的家長跟熊孩子的家長理論,誰知熊孩子的家長不但沒有賠禮道歉,反倒是講“不就是孩子打架嗎,至於嘛!”被打傷孩子的家長非常生氣。感情傷的不是你孩子,更過分的是,因為被打傷孩子的家長多說了幾句,熊孩子家長竟然也要動手打人了。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現象啊?!有書君當時也在場,整個就是現場演繹了什麼叫做“上樑不正下樑歪”這句老話。

孩子的成長雖然要以放任天性為主,但並不應該和放任自流劃等號,如果家長負責任,就決不會放任自己的孩子去做危及到生命安全的事情。有人可能會說,有書君言重了啊!小小熊孩子,怎們能涉及生命安全呢?但有書君要表達的是,如果在熊孩子還小的時候,沒能得到及時的管教,等長大後就沒有亡羊補牢的機會了。

孩子在3-6歲是最佳建立規矩的年齡,如果在這個時間段沒有給孩子建立良好的規矩,讓他隨心所欲,形成一種自己快樂至上,其他人都要為我的快樂服務的信念。

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變成小霸王,勢必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認為小孩子沒有必要學一項東西,那孩子能夠學會的幾率就很小,同樣就會錯過各種敏感期。比如孩子自在4歲時是識字敏感期,但有很多家長都會認為,上學總會學的,沒有必要太早認字,殊不知敏感期學東西是事半功倍的。所以在該立規矩的敏感期也應該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最後,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書君推薦《巧虎》給朋友們,它是書籍和碟片配套的,裡面的內容不光對於孩子的好習慣養成有很大幫助,還可以學到很多其它知識。

家長們千萬不要在繼續抱有“還是孩子”的僥倖心理,隨著法制社會的不斷健全,做為監護人的你們是要為熊孩子的行為買單的。


有書快看


真實發生!

之前有一次出差,為了省車票錢,沒有坐高鐵,坐了普通火車,因為也只有兩個小時,所以並沒有心理負擔。


火車上人並不多,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大約五六歲的男孩和他的媽媽、姥姥。

因為我的票剛好把他們隔開了,所以他們一提我就主動和他們換了座,讓他們坐在一起。

開始一切都好,我開始打開手機看電視劇。這熊孩子一覺睡起來,就開始作了,先是要喝奶,他姥姥給他開了一個養樂多,他喝了一口,又吐回瓶子裡。他媽媽只是笑:“這狗東西你看壞不壞?!算了算了,媽要不你喝了吧,娃娃的嘴嘛,乾淨得很,沒事。”姥姥也是一臉寵溺,就拿起養樂多把那半瓶養樂多喝了。

熊孩子過了一會,覺得無聊,開始蹭到我身邊,板著我的手,看我手機屏幕。他媽媽就說:“孩子想看你就讓孩子看一下嘛。”

因為我看的《生活大爆炸》,大約他覺得太無聊了,他盯了一會兒就開始在我背的雙肩包上蹭。

我這時候已經有點不爽了,但是孩子的媽媽和姥姥全然沒有看見的樣子。

熊孩子已經開始翻我的包了。媽媽和姥姥依舊沒有看見。

我靈機一動,對熊孩子說:“你摸摸書包這個側面的格子,裡面有個好玩的東西。”

熊孩子立刻更加來勁兒了,手伸進去又掏出來,一枚安全套……

熊孩子舉起安全套喊:“媽媽,叔叔給我的玩具。”

媽媽這個時候表情很精彩:“他還是個孩子啊,你怎麼給他這個東西呢?”

我說:“對啊!他還是個孩子啊!所以做了錯事更不能放過他。”


東卓周談


這句話本身就意味著對“孩子”進行的是失敗的家庭教育。不是把孩子培養為有責任擔當的合格的人,而是以“他還只是個孩子”來縱容其胡作非為,“熊孩子”就是這樣被慣出來的,最終,這會害了孩子,也會害父母與家庭,也會成為社會安全的隱患。

以為孩子小,就縱容孩子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加以批評教育,還對提出意見的人惡語相向;對孩子侵犯他人的行為,輕描淡寫為“惡作劇”……近年來,由“熊孩子”引發的公共事件不勝枚舉,可是,卻沒有引起有的為人父母者的反思,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就沒有接受嚴格的規則教育,也就沒有意識到規則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我國“熊孩子”問題增多,還與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錯誤理解和執行有關,以為要保護未成年人,所以不管未成年孩子犯了什麼錯,都要“保護”,甚至連批評都不行。這其實是把這些孩子送上更嚴重的違法犯罪道路,保護未成年人,是為了給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長環境,這當然包括對違規違法未成年孩子的嚴厲懲戒,否則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其他孩子和社會(禍害社會),同時他們因錯誤行為習慣得不到及時矯正而會形成錯誤的人生價值觀(禍害自己)。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說到底是成年公民與未成年公民的關係,監護人的責任,就是把未成年孩子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但現在卻變了,養而不教的父母標榜自己進行賞識教育,百般縱容“熊孩子”,對嚴格教育孩子的教師,反而興師問罪,以至於教師對學生不敢再管。

因此,要教育培養孩子有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意識,要從小培養孩子嚴於律己,有責任擔當。也許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但是在公共空間中,只有一個個應該遵紀守法的人,講規則、懂文明的人,而沒有可以例外的“孩子”。


熊丙奇看教育


我看見過一篇神回覆的文章,覺得挺好的!給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看過,那就再看一遍吧!



說實話,生活中這種熊孩子真的讓人很抓狂,小孩子不懂事,家長也這麼不懂事,那真的讓人很無語!

下面看案例吧:

故事發生在地鐵上,一個小年輕在玩手機,結果他的手機被熊孩子打掉了,摔在地上,事後孩子也沒有撿起來,更沒有說一句對不起,完全是不管他事的節奏,孩子的媽媽更是如此,只說了一句:他還只是個孩子!

結果呢,我們的主人公開始了一個完美的反擊,誰還不是個孩子啊!正好主人公的媽媽也在,主人公假裝不小心推了一下熊孩子,熊孩子摔到了,孩子的家長肯定不樂意啊,自己家孩子都摔地上了!


結果我們的主人公馬上撲進媽媽的懷抱,熊孩子家長找茬,主人公的媽媽也淡淡的對熊孩子的媽媽說了一句:他還只是個孩子!


我當時看完這個故事,覺得我們的主人公媽媽真的好可愛,什麼叫反擊,這就叫做反擊,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給他慣毛病,你覺得這點小事沒事,可是小事積累的多了,那就是害他!

他還只是個孩子,試問一下:誰還不是個孩子啊?


曉風攬月


99隨便語:面對”他還只是個孩子“,不要指望以理服人,要麼你選擇當個”凶神惡煞“,要麼你最聰明的作法,就是置之不理。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網友最希望看到什麼?

有人站出來,雄赳赳說道,某年某月某日我遇到一個熊孩子,然後孩子家長口口聲聲表示”他還只是個孩子“,然後我的虎軀一震,衝上去噼裡啪啦一頓揍,然後……

這表示熊孩子們真的惹了眾怒了。

前段時間,一名青年因為工作不順利,心情煩躁,在公交車上將小學生過肩摔,然後爆踩腦袋,這種嚴重的暴力事件,網友卻在網上一片叫好聲,足以說明,很多人盼望出現”英雄“,代替自己去修理熊孩子。

第一,熊孩子和熊家長是一套組合拳。

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熊家長。

我們想一想,假如只是一個熊孩子,帶來的危害並不大,以普通成年人的智商和力量,足以對付,但倒黴的是,每一個熊孩子都是有靠山的。

熊孩子和熊家長是一對兒。

熊孩子調皮搗蛋,熊家長為其打掩護找理由,讓你火冒三丈偏偏沒辦法。

第二,最蠢的是你試圖”口頭教育“一個熊孩子。

經驗告訴我們,不要試圖去口頭教育一個熊孩子,因為那是絕對的自討無趣。

每一個熊孩子的成長,都不是孤立的,正是因為有了熊家長,才有熊孩子生長的空間,通常情況下,熊孩子的家長肯定蠻不講理。

你去教育熊孩子,等於在和蠻不講理的家長,講道理,當然不會成功。

就算你很聰明,自以為講的很有說服力,但在熊家長的耳朵裡,你只要說他孩子不對,你就是錯誤的,沒有道理可講。

第三,以毒攻毒不是聰明選擇,但卻是最能出氣的辦法。

妻子上班路遠,每天早上乘公交,恰好那個時間點,總有些老人帶著孩子,上車後大呼小叫,把公交車上折騰的雞飛狗跳,人人側目,但偏偏老人孩子自己一點感覺沒有,天天如此。

忽一日,妻子回來眉開眼笑說了一件事。

那天在車上,有個熊孩子不知道怎麼惹上一個壯漢,那壯漢相貌兇惡,長得人高馬大,當場就舉起拳頭,嚇唬熊孩子,結果孩子奶奶上前幫忙,也被惡漢舉著拳頭嚇唬了。

孩子奶奶害怕,中途帶著孩子下了車。

若是換個場合,惡漢肯定是人人不願意接近的角色,但那一天不同,車上不少人主動和他打招呼,還有人主動站起來,說自己馬上下車,給惡漢讓座。

第四,最聰明的選擇,是置之不理。

這有點阿Q精神,但確實就是這麼個理兒。

生活中常有家長溺愛自家孩子,把好好一個孩子,養成了熊孩子,成天調皮搗蛋,雖然人小不能幹出違法犯罪的事,但一身的壞毛病,連狗都嫌棄。

然而,這樣的熊孩子給我們造成的麻煩,頂多是暫時的,誰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呢?

當然是熊孩子的家長,熊孩子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

當這些熊孩子長大,他們就不再是調皮搗蛋,而是真的會長歪了,長大成地痞流氓,到了那個時候,最頭疼的當然是熊家長。

這就叫報應!

生活會讓熊家長懂得一個道理,孩子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就是索命無常,要你的命!

結束語:關於如何反駁”他還只是個孩子“,說真的我答不出來,但我至少明白,當熊孩子長大,他一定會狠狠報應在家長的身上,也算為你報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