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运营头条号这么久,很多小伙伴都给小编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也问了小编不少问题。今天呢,小编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让大家一块儿来讨论一下,那就是:

学校这种属性特殊的主体,到底是应该让它越做越大呢,还是越做越小呢?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以南昌的学校为例,南昌的小学近年来纷纷联合组建教育集团,让集团内各学校相互联动,让一些好学校来带带那些不那么好的学校,从而来平衡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而这些学校呢,对外宣传的时候就使用同一个集团的名字~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比如南昌第一个义务教育集团"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就是以南昌的老牌名校"站前路小学"领头,涵盖西湖区的10所实力不等的小学。

另外一种组团情况是学校大范围盖分校,像"南昌二中""南昌三中"就在全市范围里拥有多个校区,所有校区加在一块,人数超过了1万人。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像这种大规模组团建校的方式其实是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公办学校的做法,而家长们因为地段招生的缘故,可能没法去报名那些非常好的学校,那么能进同一个集团的学校似乎也不错,这样也减少了入学前后家长一通折腾的几率。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这种方式:毕竟名校名额有限,所以不做大规模的话,那孩子考上好学校的几率就更小了。虽然大规模建校之后,分校的师资和教学水平不一定比得上主校区,但名校的名气在那儿,水平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它们的成果也确实不错,站前路教育集团在帮扶之后,确实带起了几所小学,而南昌二中、南昌三中的大规模建校也让分校区声势大涨。比如南昌三中的高新校区这几年发展起来后,成绩水平一直都在往上走。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而另外一些名校却很"小",基本是以民校为主,典型代表有雷式中学、江科附中、心远中学等。一个年级分七八个班,总共两三百人,走的是小班精英化教学的路线。所以到了高考的时候,看高考喜报上很高兴地说:"本校一本录取198人"时,不了解的人觉得怎么才这么点人,了解的人就会说这很厉害。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育华学校这几年虽然在扩大招生,但扩招的人数也一直在两位数范围里,相比育华校门外逐年走高的报考率,这个扩招是相当克制了。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这些学校反映出的就是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成果也非常不错。对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学生少,师生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教导每个学生,这样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也会更快。更甚者,因为这些走小班教育的学校多为民校,学校也有资源为学生提供能多的扩展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提升有好处。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所以,承担着培育人才责任的学校,无论是朝着大班规模化发展,还是小班精英化发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好学校扩大规模,可以让更多中等水平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名校就读;而好学校保持小规模教学,也可以让老师专注教学,让学生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因此,你觉得学校应该大而规模化,还是小而精英化?

你觉得学校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单选)
0
0%
大而规模化
0
0%
小而精英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