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近防炮到底如何?一分钟上万发穿甲弹!难怪辽宁号也爱不释手

1130近防炮到底如何?一分钟上万发穿甲弹!难怪辽宁号也爱不释手

《红海行动》行动中054A型护卫舰上11管30毫米近防炮对来袭火箭弹的出色拦截赢得了人们的关注。那么这一款先进的近防系统性能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研发生产的呢?

1130近防炮到底如何?一分钟上万发穿甲弹!难怪辽宁号也爱不释手

我国第一次接触近防炮是于1960年代引进的AK230型防空炮,但是由于仿制的69式防空炮性能较差,形成战斗力时间长,基本没有反导能力。我国第一次真正接触真正意义近防炮的是1980年代荷兰的守门员武器系统,而反舰导弹在英阿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也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军舰的近防能力,并与1985年开始研制自己的近防武器,代号857工程。随着俄罗斯经济崩盘,我国引进了956E/EM型驱逐舰,接触到了上面的AK630型系统,并引进了整个AK630CIWS系统,由此依托AK630上的MR123型火控雷达补充了难产730系统。这使得整个857工程随着052C型驱逐舰的服役而定型,代号H/PJ12-7-30。至此,我国正式装备了国产CIWS系统。由于AK630近防系统的火控是在近防炮旁边而不是整合于炮塔里,所以我国为节省舰上空间,将国产的630系统的雷达整合进了整个军舰的搜索系统之中,再加上AK630原有的精度低下的弊端,使得国产630系统反导杀伤能力较差,与之相比,虽然730系统自带光学观瞄,但是由于炮管技术等诸多因素再结合成本,导致730系统也有着同样的问题。整个海军近防系统存在这能拦住但是会对舰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1130近防炮到底如何?一分钟上万发穿甲弹!难怪辽宁号也爱不释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开始继续探索,他们将目标定在了西方CIWS的直接命中拦截而非俄式的靠高爆弹杀伤。而随着辽宁舰的改装完成,为了使得拦截敌方导弹的后效降到最低,我国在直接依靠穿甲弹头命中的情况下增加了CIWS的炮管数目,达到了11根,射速也从730的4200发每分钟达到了11000发每分钟,即166发每秒,这有效提高了摧毁能力,使得敌方导弹对于大型舰船的损伤达到最低。1130系统定名为PJ11型11管近防炮,并装备了001/001A型,052C/D,054A以及即将服役的055型。由于其优异的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射速,精度以及备弹量,1130CIWS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近防系统,并且开发了陆用的HQ6A型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