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忆人典故」模范改造回民骑兵团

杨静仁同志二三事

杨静仁是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等。

今年是杨静仁同志的百年诞辰,我们整理了他的故事若干,陆续刊发,以为纪念。

模范改造回民骑兵团

1941年6月,宁夏海固回民第三次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团长马思义率领余部230多人投奔陕甘宁边区,被整编为骑兵团。这些回民士兵是抱着八路军帮他们打国民党的愿望进入边区的,多数人是纯朴的笃信伊斯兰教的农民,由于思念家乡,加之边区生活困难,许多人思想波动大。中共中央西北局派杨静仁到回民骑兵团担任党代表和团政委,他带领来团干部严格遵守回族风俗习惯,与官兵群众同吃同住、以诚相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了大家的信任。

「读史忆人典故」模范改造回民骑兵团

任回民骑兵团政委时的杨静仁(1942年)

1941年底,团长马思义因家中老幼惨遭杀害,不经请示上级批准,擅自率部离开驻地准备返乡报仇雪恨。杨静仁得知后带上经费和礼品赶去劝说,苦口婆心讲清此次行动的危险,劝其不要草率行事;同时也表明,如决心回去决不加阻拦,老幼病残如愿留下,将妥善安排。结果马思义一出边区即遭国民党军队围堵截击,部队一触即溃,最后仅剩下几十人返回边区。杨静仁代表组织热情欢迎,仍然让马思义担任团长,让回民骑兵团广大官兵真心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

后来,杨静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教育训练计划:政治上抓抗日爱国教育,军事上抓步骑兵队列教练,文化上抓“三会”(即会读、会写、会用)。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回民骑兵团有很大的进步,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在解放战争中为保卫边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杨静仁

杨静仁(1918—2001),甘肃兰州人,回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青年时代追求进步,在进步人士特别是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在回民中开展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活动。1941年3月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1941年8月到边区联防司令部回民骑兵团任党代表和团政委。从1945年到1949年,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49年作为少数民族单位十人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1954年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央民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60年9月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先后担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西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改革开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等。

「读史忆人典故」模范改造回民骑兵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