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农村老家,而不愿外出打工了呢?

孤狼小欧


您好,很开心回答您的问题,我也通过自媒体关注到现在很多年轻人也选择在农村发展。我就我的意见回答一下,不当之处,请谅解。

现在农村变化太快了,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它。在这发展的滚滚大潮中,想做个时代的“弄潮儿”吗?那就提前准备好吧!未来的农村会出现几大机遇,我们要争取在10 年内成为村里的有钱人!

第一个机遇:集约化种植

现在农村的小农经济,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一家一户的耕耘模式,不仅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中无能为力,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是束手无措。所以农村急需改变耕作模式,把分散经营变成集约化生产,为我们以后继续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第二个机遇:为老年人服务行业

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一个新兴的行业也会在农村兴起,那就是为老年人服务行业。举个例子来说明:老年人行动不便,但是每个月都要理发吧!这就需要有专门人员上门服务。

第三个机遇:农村餐饮业

未来的农民,自己在家做饭的机会,会变得越来越少。因为现在的农村,已经和以前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了。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现在村里有打工队,每天都要出去干活。打工的方式是队长负责联系每天工作,然后有专车接送打工农民,当天工作当天开支。然而打工的地点都是农田,需要每天清晨5点就要出发,因为天气炎热,中午必须下班早一些。那么自己在家做饭就会耽误时间,也影响了休息。如果村里有一个早餐店,就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打工农民可以在家多睡一会,起床洗把脸就可以吃口现成饭,中午都在雇主那里吃,是不是很方便了?这对于那些搞餐饮业的人来说,是不是一次机遇啊?

如果努力做下去,这个两全其美的行业,在未来10年内,你肯定是村里的一个有钱人啊!



寻豆儿的vlog


现在我们走到各地农村看一看,不要说平时,就是逢年过节,在村庄街道上都看不到几个年轻人,他们都上哪儿去了呢?不问自答,都进城务工了,或者在城市从事的自己的事业。这个事业不管大小,不管从事哪行,年轻农民都不愿意待在农村的事实已经不可逆转。因为70后不愿意耕种土地,80后基本上不会耕种土地,90后没有耕种过土地,那他们在奋斗的年纪,并没人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在城市寻找自己的理想和出处。

如果有人说,他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农村老家,而不愿意外出务工,这纯粹是错觉,要么是幻觉,是跟着感觉走,而不是跟着行动走。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农民,或者有点见识的农民,或者生活在农村的人,都不会产生这种不良的“感觉”。这纯属子虚乌有。

正是因为现在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少,农村发展越来越滞后,各方面越来越萧条,这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村庄上的老人去世了,因为棺木当时做得太重太沉,村干部早早就在村子里找年轻人在殃者出殡时安排去抬棺。可是满村子找来找去,不是年龄太大,就是年龄太小,蜇摸了大半天功夫,才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可他们的实际年龄都已经60多岁了,这就是现在农村所谓的“年轻农民”;而60岁之下的农民,在村上根本就找不到身影。这些60多岁的年轻农民,也是相当不好找的,人数极为有限。

这就是现在留守农村的人口结构状况。

再说,现在农村要发展,没有年轻人不行,于是各地就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无息贷款,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提供政策支持,可真正有几个年轻有为的农民回乡创业呢?真正回乡的农民,大多都因为年龄偏大,在城市打工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自行被淘汰出城市打工的序列。这就是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状况。

事实上,不是农民愿意外出打工,不是年轻农民不热自己的家乡,而是因为家乡的土地实在盛放不下他们伟大的理想,无法安放他们年轻气盛的心灵,无法让他们在土地上刨取到真正的人生希望,那也就只能以背叛的方式逃离农村故土,背井离乡寻找人生新的转折点。

其实,作为农民,我们细细想一想,以前土地之所以让无数的农民安份守纪,毫无二心的一代又一代人辛苦耕作,就是因为土地逐步满足了他们最基本,也是最渴望的需求,就是在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能让他们吃饱肚子,这是土地最基本的职责;当农村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前进,农民的生活需求一浪高过一浪,农民再以贪得无厌的心态向土地索取更高质量的生活,显然是过于苛刻,土地也没有这个本领。此时,它显示出了自己的全部本能,进而让农民抛却自己,到他方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因此,有人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待在农村老家,不愿意外出务工,这是对农村、对农民生活状况不了解而做出的盲人摸象的描述,根本没有任何可靠性,是“满纸荒唐言”。


乡村关中


这是你的感觉吧,事实是农村人外出打工仍是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