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選題立意 拒絕千篇一律

最近有不少同學反映,寫作時遇到審題立意、材料選擇上,時常出現與身邊同學相似的情況。很多時候,這是因為同學之間有著共同的學習環境和教輔資料。要想避免出現寫作萬人一腔的情況,同學們要重視個人構思表達,靈活運用所積累素材,才能做到凸顯自我。我會向大家介紹五種行之有效,能彰顯個人能力的寫作方式。

巧取选题立意 拒绝千篇一律

審題立意 匠心獨具

面對所給的作文材料,很多學生在考試中,出於緊張或是偷懶,在審題時往往是看到材料的淺層內容,或是其中的某一個方面,就開始考慮立意的角度、匆匆組織材料下筆千言了。材料中淺層的審題角度,雖然符合題意,卻不是最佳立意;只看一部分材料,則容易出現偏差。為此在審題時,要對提供的作文材料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細緻的思考,既要看到材料的不同角度,更要考慮角度之間的關聯性,必須做到對所給材料深思熟慮之後,進行辯證的考量和概括,從而擬出全面且深刻的標題。或者,敢於反向立意,利用掌握的材料,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選擇材料 貼近時代

很多學生為了提升作文水平,平時背誦了各種角度的作文素材。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科學家、各種明星等都熟記在心,且能根據材料中心,順手拈來。從近三年的高考作文,我們可以看出,都是貼近國家大方針的,帶有很大的時代社會性。為此,縱然常規背誦的材料合適,但是新穎的符合當今時代的材料,才是讓閱卷老師高興的。作為當今時代的青年學生,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關注國家科技、社會的發展,融進時代的洪流中去。比如“一帶一路”“改革開放四十年”“心中的英雄”等接地氣的新聞時政,恰當的引用更能闡述觀點。

概述事件 敘議結合

考場作文,多數學生選擇的是議論文。在面對自己提煉出來的觀點,選用人物事件時,選用兩三百字的材料,給人有抄襲之感。各行業的新聞人物,都是眾所周知的,不需要連篇累牘地寫。學生只需根據論證文章角度的需要,對選用的事件進行言簡意賅的概括即可。引用是為了論證,只要做到選用人物的事件與作文的主題契合,緊緊圍繞主題進行闡述和分析,自然起到論證的效果。

處處扣題 前後照應

在材料作文盛行的當下,文章整體的表述上,要有著主題意識。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在確定立意角度之後,標題擬用彰顯立意,至關重要。首段要根據材料,開門見山,再次提出觀點照應主題,給人明晰的印象。對選擇的論證材料,儘量做到在段中扣題,或是根據材料擬定契合主題的小標題,起到扣題效果。文章的結尾,根據全文意思,做到昇華主題、照應全文。

整散結合 句式勻稱

考場作文的文段表現很重要,在語言表述上,對掌握的論證材料,可以通過排比、對偶等整句,以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引出主題。論證主題的材料,在語言呈現上,要做到前後整體的勻稱,整個卷面顯得清晰,容易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文末的主題昇華,一樣要注意呈現的句式。在確定立意時,在語言表述上看似用點小心思,其實是大亮點,讓老師在沉悶的閱卷場上看見靚麗的風景。

江紅波

安徽省歙縣第二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黃山市學科骨幹教師,歙縣高中語文兼職教研員,安徽省作協會員。

主編:李坤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