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愛工作是爲了更好的生活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經歷最多的是吃喝拉撒睡,感受最深的是喜怒哀樂愁。

除此之外,一個人的經歷決定了人看待世事的眼光,一個人的水平決定了處理矛盾與紛爭的手段。

從本能需求到個人水平的不斷進化,一個人這輩子的所見所感所識所聞,都是有據可循有理可依的:

沒有那個惡人的性格是渾然天成,也沒有哪個人的成功是天賦神授(即使是X二代也要經歷起落沉浮)

正因如此,一個聰明人對生活的態度往往是顯而易見的直觀:認真生活,就是活的有質量。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壹.求生當下

洋子喜歡在公司下面的街心花園裡吃早餐,喝一口咖啡,品一品人來人往;吃一口煎餅,看一看遠方的天。

上班族匆匆而來匆匆而往的生活,不屬於洋子。

但洋子確實是個白領,還是個收入不錯的白領。

她習慣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這是不是一種修煉,而是一種習慣:她喜歡上班早來一點,下班晚走一點,她說她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趕著工作,閒著品味生活。

不斷更迭的七日之旅讓洋子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怎樣自己都在生活的路上,在哪裡停歇,哪裡就是自己的居所。

洋子是一個做事有條不紊的人,這和她看待生活的心態很像:趕來趕去,不如早做準備,匆匆來去,不如讓自己多喘口氣休息。

與洋子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洋子的同窗:四姐。

四姐這個外號是洋子和她的大學室友給起的,四姐是宿舍裡最小的老四,但因為什麼都管什麼都關心,給人一種姐姐般的感覺,所以四姐的稱號,實至名歸。

四姐幹什麼都很著急,手頭永遠有忙不完的活,去個廁所人家是拿手機,她是拿報表:還好還好,每次她都會想著帶手紙,

忙忙叨叨的二十七歲少女即將進入催婚期,一直單身的四姐對於這種事一向拿不定主意,反正誰給介紹了就準去見一面,這跟她平時的作風倒是很像:

不會主動的規劃自己,而面對那些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日子,倒也能坦然接受。

也許洋子的坦然和從容對很多人來說並不現實,

那麼四姐的庸碌而環顧求索的人生就是許多人的真實寫照:

從為了吃飽穿暖,到住上房子開上車,其實並非工作賦予人們希望。

而是人們賦予了工作的意義:這種意義就是實現自己,求生當下。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貳.學著接受

老闆告訴你,好好工作才能實現你人生的價值,你要證明你有價值,就要為公司付出你的一切。

專家告訴你,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沒有工作的人生命是不完整的,沒上過班的人,不會懂得人情世故。

很多道理之所以給人一種特別彆扭的感覺,就是因為這些道理雖然沒錯,但卻說的有失公允。

人情世故在於體驗和領悟,有些上了一輩子班的人依然我行我素,莫說為人處事,就連基本的道德素質都不具備。

工作的前提是賺錢,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工作,要麼是為了昇華人性,要麼是為了打發時間。

大多數的平凡造就了大多數的怨言和大多數的渴望,大多數的期待影響著大多數的需要和大多數的不安。

上班,下班,生的簡單,活的卻不簡單。

我們看著別人走向職場巔峰,而自己卻苦於難以提升;朋友圈裡的幸福從來就不是我們的,現實的苦澀讓我們厭倦了生活。

但畢竟日子不等人,你還吃的下飯,好過那些病房裡等待死亡的晚期病患;但你卻睡不好覺,因為不想就這樣過一輩子。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人要學會知足。這句話其實說錯了:

知足不是學會的,知足是不得已才接受的事實。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叄.在路上

很多上班族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兩點一線。

上班,下班;睜眼,閉眼。

沒有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多麼有意義,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生活還算充實。

手裡有工作,錢包裡就有收入,儘管絕大多數人都不滿意自己的收入,經常苦笑著吐槽自己窮,沒錢。

但是日子,還是這麼一天天過著,因為有工作上的收入,才有生活上的前路。

有人說,工作是啥?工作就是生存的工具。

我很想反駁這樣的說法,我也很想引用那些大企業家,成功人士的話來告訴你,你錯了年輕人,工作是人生的風景,工作是“小意思”,工作是“不為了錢”。

不好意思,對於普通人來說,工作確實是生存的工具。

你捶打的,不僅是這吃飯的傢伙,讓這東西用的更順手,讓這個東西改善你的生活。

你捶打的,更是你自己的耐心,你改變自己的志氣,和接受現實的勇氣。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