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爱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经历最多的是吃喝拉撒睡,感受最深的是喜怒哀乐愁。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人看待世事的眼光,一个人的水平决定了处理矛盾与纷争的手段。

从本能需求到个人水平的不断进化,一个人这辈子的所见所感所识所闻,都是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的:

没有那个恶人的性格是浑然天成,也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天赋神授(即使是X二代也要经历起落沉浮)

正因如此,一个聪明人对生活的态度往往是显而易见的直观:认真生活,就是活的有质量。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爱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壹.求生当下

洋子喜欢在公司下面的街心花园里吃早餐,喝一口咖啡,品一品人来人往;吃一口煎饼,看一看远方的天。

上班族匆匆而来匆匆而往的生活,不属于洋子。

但洋子确实是个白领,还是个收入不错的白领。

她习惯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这是不是一种修炼,而是一种习惯:她喜欢上班早来一点,下班晚走一点,她说她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

赶着工作,闲着品味生活。

不断更迭的七日之旅让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怎样自己都在生活的路上,在哪里停歇,哪里就是自己的居所。

洋子是一个做事有条不紊的人,这和她看待生活的心态很像:赶来赶去,不如早做准备,匆匆来去,不如让自己多喘口气休息。

与洋子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洋子的同窗:四姐。

四姐这个外号是洋子和她的大学室友给起的,四姐是宿舍里最小的老四,但因为什么都管什么都关心,给人一种姐姐般的感觉,所以四姐的称号,实至名归。

四姐干什么都很着急,手头永远有忙不完的活,去个厕所人家是拿手机,她是拿报表:还好还好,每次她都会想着带手纸,

忙忙叨叨的二十七岁少女即将进入催婚期,一直单身的四姐对于这种事一向拿不定主意,反正谁给介绍了就准去见一面,这跟她平时的作风倒是很像:

不会主动的规划自己,而面对那些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日子,倒也能坦然接受。

也许洋子的坦然和从容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现实,

那么四姐的庸碌而环顾求索的人生就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从为了吃饱穿暖,到住上房子开上车,其实并非工作赋予人们希望。

而是人们赋予了工作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实现自己,求生当下。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爱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贰.学着接受

老板告诉你,好好工作才能实现你人生的价值,你要证明你有价值,就要为公司付出你的一切。

专家告诉你,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没有工作的人生命是不完整的,没上过班的人,不会懂得人情世故。

很多道理之所以给人一种特别别扭的感觉,就是因为这些道理虽然没错,但却说的有失公允。

人情世故在于体验和领悟,有些上了一辈子班的人依然我行我素,莫说为人处事,就连基本的道德素质都不具备。

工作的前提是赚钱,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工作,要么是为了升华人性,要么是为了打发时间。

大多数的平凡造就了大多数的怨言和大多数的渴望,大多数的期待影响着大多数的需要和大多数的不安。

上班,下班,生的简单,活的却不简单。

我们看着别人走向职场巅峰,而自己却苦于难以提升;朋友圈里的幸福从来就不是我们的,现实的苦涩让我们厌倦了生活。

但毕竟日子不等人,你还吃的下饭,好过那些病房里等待死亡的晚期病患;但你却睡不好觉,因为不想就这样过一辈子。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人要学会知足。这句话其实说错了:

知足不是学会的,知足是不得已才接受的事实。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爱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叁.在路上

很多上班族形容自己的生活是两点一线。

上班,下班;睁眼,闭眼。

没有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多么有意义,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生活还算充实。

手里有工作,钱包里就有收入,尽管绝大多数人都不满意自己的收入,经常苦笑着吐槽自己穷,没钱。

但是日子,还是这么一天天过着,因为有工作上的收入,才有生活上的前路。

有人说,工作是啥?工作就是生存的工具。

我很想反驳这样的说法,我也很想引用那些大企业家,成功人士的话来告诉你,你错了年轻人,工作是人生的风景,工作是“小意思”,工作是“不为了钱”。

不好意思,对于普通人来说,工作确实是生存的工具。

你捶打的,不仅是这吃饭的家伙,让这东西用的更顺手,让这个东西改善你的生活。

你捶打的,更是你自己的耐心,你改变自己的志气,和接受现实的勇气。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爱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