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商業評論》記者 柳雁笛 編譯
“我認為我們應該在各自的戰略能力框架內,與其他歐洲國家合作開發生產自己的電池。”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如此表示。
目前,歐洲還沒有實現電池組單元的大規模生產,這個市場由少數公司主導,包括中國的寧德時代和韓國的LG 化學和三星。
德國汽車製造商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8月初,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讓自己依賴少數亞洲電池製造商。”
迪斯稱,希望到2025年大眾能夠生產固態電池,並在歐洲建立自己的工廠,或許就在德國境內。
對此,大眾也已開始行動。7月,該汽車製造商向開發固態電池技術的初創公司QuantumScape投資1億美元,並派遣一位高管擔任該公司董事。QuantumScape公司目前擁有200多項固態電池技術專利。
除了汽車製造商以外,歐洲四家電池公司帥福得、西門子、索爾維和曼茲已於今年2月組成聯盟,聯手開發高密度液體電解質鋰離子電池以及固態電池,與亞洲同業者競爭。
近日,能源公司道達爾子公司法國帥福得宣佈,預計將從2020年初開始大規模生產下一代鋰離子電池。
帥福得運營總監Jean-Baptiste Pernot稱,新型電池目標性能遠遠超過現有水平,能量密度至少要比現在提高50%。
在電動車發展中,電池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歐洲產業界已經開始行動,得到政府層面的支持將有助於產業的發展。
默克爾內閣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9月19日發表評論,他預期在今年年底前,歐洲公司在本地區實現固態電池生產方面可以取得進展。
“顯然,實現這一生產目標的將是私營企業,但我們很樂意在政治上給予支持。我們相信,到今年年底,我們將取得更具體的成果。”這位部長說道。
默克爾回應道,“阿爾特邁爾部長只是想象電池生產以德國為基地。這是他的願望,但也可能在其他歐盟成員國實現。”
閱讀更多 汽車商業評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