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周末大講堂」

2018年9月22日上午,應皖西學院法學院邀請,著名法學家、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國家級教學名師、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第105期,在綜合樓206為我校師生作“法治的歷史”和“法學的學習”兩場主題報告。校長劉學忠為何勤華教授頒發名譽教授聘書。報告會由法學院院長、皖西學院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劉鑫主持,法學院全體師生近400人聆聽了報告。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報告中,圍繞“法治的歷史”這一主題,何勤華首先提出“法治是什麼”的問題,他認為,法治是依法辦事、用法治理國家,法治是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法治是限制公權力的濫用,法治是追求社會的公平、是正義。其中蘊含一個重要的前提——堅持良法之治。何勤華從法治的起源、法治的發展、新中國法治道路反思三個方面對法治的歷史進行了剖析。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何勤華教授通過對比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法治、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良法之治”思想、古代兩河流域的法治,對法治的起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他指出:在中國,早在公元前7世紀以後,就有管仲、商鞅和韓非等一批被後世稱為法家學派,提出法治的理論。雖然推崇法治的管仲改革推動了齊國的發展,商鞅變法促使秦國快速崛起,韓非子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但這些“法治”與我們今天的“法治”有較大的區別。何勤華教授認為:兩河流域文明可能誕生了人類最早的法治社會,因為西方法治思想的起源——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法治就是繼承了兩河流域的法治。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何勤華教授通過剖析阿奎那、洛克、孟德斯鳩、盧梭等西方思想家的法學觀點,向大家介紹了西方的“良法”以及法治與自由、三權分立等內容。何勤華教授指出,自美國《獨立宣言》首次提出保障人權的理念後,人權的三個要素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成了法治的重要內容,“良法”概念也就此深入人心。何勤華分析了“中華民族對人類法治傳統的貢獻”。他指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法治、良法、法律實施、司法獨立、法治隊伍建設以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等,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開啟了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新徵程。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新時代下,中國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法治道路?何勤華教授向大家介紹了新中國艱難而又不凡的法治建設歷程。他認為國家不斷髮展和深化改革,都需要法治的規範和引導,反腐也離不開法治約束下的制度建設。他指出,作為新時代法學專業人才,我們應當重視法治、敬畏法治、信仰法治;認識到人治容易,法治困難,法治要從政府做起。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何勤華教授還向在座師生分享了自己對法治歷史的三點體會:第一,要重視法治、敬畏法治、信仰法治;第二,中國兩千年封建傳統,人治易,法治難,法治建設任重道遠;第三,法治要從幹部抓起、從政府抓起,從一把手做起。

圍繞“法科學生的學習規劃”,何勤華教授認為,法科學生在入學時首先必須明確今後準備做什麼。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體會,何勤華教授指出,法科學生無論是選擇工作、出國、考研還是創業等,都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他以華東政法大學學生的實例,詳細的介紹了法科學生作出選擇後應該如何發力並取得成功。他歡迎有志於法學研究和深造的皖院學子報考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何勤華教授的報告旁徵博引,論據詳實、史論結合、引人深思,使廣大師生在享受學術大餐的同時,活躍了思路,拓寬了視野。在互動交流環節,何勤華教授詳細地解答了大家提出的問題,解答了同學們在“法治歷史”和“法學學習”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為廣大師生講授了一堂生動的法治歷史課。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本期政法週末大講堂由法學院、皖西學院社會科學聯合會、皖西學院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六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裕安區人民法院部分法官,裕安區人民檢察院部分檢察官,多位華東政法大學校友也來到現場聆聽報告。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報告前,何勤華教授與法學院領導班子成員、青年教師就法學學科建設和法學教育的未來發展等問題進行了交流。何勤華教授分析了當前我國法學學科在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青年教師提出的有關學術研究以及個人規劃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而細緻的解答。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做客皖西學院“政法週末大講堂”


何勤華,著名法學家,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國家級教學名師,中國百千萬工程人才,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曾任華東政法大學校長(1999--2015),作為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中華司法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法學會副會長;從事法律史教學和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會評專家;近年來的專著、譯著和合著主要有《法律篇》、《西方法學史》、《律學考》、《戰爭與和平法》、《中國法學史》等,共100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90餘篇。(文/段宗妍 圖/賈良國、劉蓋 審核/劉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