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研究生畢業後不想再深造 研究生爲何難以「研究深」?

六成研究生毕业后不想再深造 研究生为何难以“研究深”?

不一樣的教育新聞,不一樣的解讀視角,深受家長和老師歡迎的教育諮詢平臺。加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撰文 製作:新報記者 劉德勝 | 漫畫:薛紅偉

歡迎朋友圈各種姿勢的分享

新教育觀察

對新入學的碩士研究生而言,一隻腳已經踏入了科學研究領域的大門。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近六成研究生表示畢業後並沒有繼續攻讀博士或選擇從事科研工作的打算。

六成研究生毕业后不想再深造 研究生为何难以“研究深”?
現象

不僅讀博意願趨緩 考研人數也在下降

“我應該不會繼續深造了,”今年考上化工系的小雯告訴記者,本科實習階段她曾體驗過一個多月的基層工作,本來已經打算簽約,考研就是為了幫父母圓夢。“他們覺得一個女孩搞科研太辛苦了。可我覺得挺帶勁的,畢業之後我肯定自己拿主意。”

與讀博意願一同降低的,還有考研人數。一項調查顯示,僅有29.9%的本科大學生表示會選擇考研,53.6%選擇找工作就業,而選擇直接創業的比例高達8.2%,選擇出國深造的則佔到3.1%。“我喜歡現在的工作,即便考研說不定也找不到更理想的。”今年畢業後在北京一家互聯網企業入職的孫偉這樣說。

心聲

工作掙錢更要緊 年齡成女研究生障礙

一身白大褂,守著實驗室、成天搞科研.....一些研究生新生向記者描述起他們心目中的讀博狀態。這些90後研究生,每天做著重複性極高的科研工作,似乎需要付出更大的挑戰。談及自己在研究生階段馬上就要面臨的科研初體驗,不少人則用到了“忙”“壓力大”“兩點一線”這樣的字眼。而對於自己從事科研工作的未來,一些人甚至說出了“苦”和“迷茫”。採訪中,一位研究生導師告訴記者,他的一名學生在研究生畢業後進入某知名電子公司下屬的研發機構,第一年的年薪便達到了20多萬。“他的工資比我高多了。”這位導師笑言,本來這名學生很適合繼續讀博搞科研,但年薪誘惑太大了,興趣難免要讓位於現實。

對於女研究生而言,年齡似乎也成為了障礙。“研究生畢業我都26了,如果再繼續讀博,畢業就會成為剩女。既沒工作又沒對象,想想我就害怕。”一位女生說道,儘管她有讀博的意願,但碩士畢業時,家人的需求和自己的年齡等都將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記者發現,讀博讀研人數數量下降的原因與90後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問題上更具自主意識、方向更加明確有關,甚至有不少應屆生會直接選擇創業,就業觀念不同也讓90後大學生在面對是否繼續深造的思考更加理性。對於研究生而言,更多的人希望在畢業後投身科技產業,而非留在“象牙塔”裡做科研。

業內

聲音

不同培養計劃需要明確

本科生進實驗室已成常態

採訪中,一位碩士生導師表示,學生能否認真做研究,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學校的治學氛圍。一流名校的治學氛圍相對較濃,但越往地方走,學生們知道自己搞不了學術,便只能奔著就業。“其實研究生學習上的難度應該大大超過了本科階段。一份調查報告可能就要花掉一週的時間去搜集和整理材料,從時間上根本不允許他去做兼職。”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為了工作而讀研本身並沒有錯,作為高校應該進一步明確研究型和實踐型研究生的培養計劃,並由此而定製不同的學制和側重點。“有的學校在招生時就沒有明確,所培養的研究生將來主要從事什麼工作,到底是研究型還是實踐型,這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很多專業設置了太多的必修課,學生根本沒有時間讀書、做研究,也不能踏踏實實做相應的實習。結果,研究和實踐兩不靠。”

記者瞭解到,面對這一現狀,在中國一些高校,本科生進實驗室已經成為常態。提前接觸科研,有助於他們在大學畢業前夕理性選擇出路。對於學生而言,若在提前接觸科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天分,還是應當爭取深造的機會。

六成研究生毕业后不想再深造 研究生为何难以“研究深”?

本文刊登於《每日新報》2018年9月26日11版

六成研究生毕业后不想再深造 研究生为何难以“研究深”?六成研究生毕业后不想再深造 研究生为何难以“研究深”?

天津家長互助團

資訊更及時、資源更豐富、活動更好玩!

邀你一起活捉小編、有問必答、紅包開搶!

六成研究生毕业后不想再深造 研究生为何难以“研究深”?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限時開放 等你歸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